
美媒稱,蘋果公司的手機産品 iphone 面臨的最大的長期威脅不是安卓作業系統、三星公司或是中國的那些廉價手機制造商。相反,這一威脅是一個看上去非常簡單的理念:如果你将 app(應用程式)嵌入某個單一程式,而不是令它們在主螢幕上“遍地開花”,這些 app 會更好地發揮作用。中國最主要的社交媒體 app “微信” 剛啟動了一個完全符合這一理念的嶄新平台。這可能會對智能手機産生颠覆性的影響,不亞于第一台 iphone 手機的釋出。
據彭博社網站 1 月 18 日報道,微信公司将這一概念稱為“ 小程式”,使用者可以在微信 app 中調用來自第三方的應用 —— 圖檔濾鏡、語言工具和駕乘分享服務等 —— 并且立即使用,而無需下載下傳或安裝這些應用。盡管這聽上去好像隻是一個小創新,但是這解決了困擾 app 的兩個關鍵性問題。
首先,随着開發人員置入了更多功能和媒體以充分利用日益更新的螢幕和硬體系統,app 所占的空間不斷增大。如果你有無限的資料流量和一個嶄新的 iphone 7 手機,那麼這不是問題。但是,在智能手機使用率正在迅速增長的新興市場,消費者們往往會選擇有限的資料流量套餐,使用的通常都是記憶體較小的舊手機。是以,大的 app 不僅不友善 —— 而且可能從一開始就不太可能被下載下傳使用。
第二個問題是全世界使用者共同面臨的問題:注冊一個應用程式非常麻煩。尤其是,電子商務 app 在能夠使用之前要求注冊者提供使用者名、密碼、支付資訊和電子郵箱位址等。在一個小螢幕上輸入這些内容在一個身份盜用案件正在急劇增長的時代更是令人頭疼和憂心忡忡。而且,你多久會使用一次那個包含着你所有個人資訊的訂披薩 app 呢?
相比之下,在應用商店中找不到小程式。使用者可以通過朋友或群組聊天獲得小程式的連結,還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例如在某家餐廳)掃描二維碼獲得。因為通過雲操作,是以不存在消耗流量的下載下傳。因為從微信錢包中獲得付款,是以不需要注冊或是洩露付款資訊。更棒的是,小程式在安卓手機上可以固定到主螢幕。換句話說,它們能夠像普通 app 那樣運作,但是卻免除了所有的麻煩。
微信不是唯一嘗試小程式的服務,但是其比其他任何服務都更具成功的潛質。一方面,微信擁有 7.68 億日常使用者,其中半數人每天至少會花 90 分鐘使用這一服務。微信越來越像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代名詞:進入一節地鐵車廂,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在使用它。
這些使用者不隻是在與朋友聊天或是分享度假照片。他們還在與企業和個人推送的 “公衆号” 互動,這些公衆号會出現在使用者的時間線上,并且推送新聞和商品。微信的 “錢包” 功能令完成向這些賬戶的付款更加便捷。(與蘋果公司的手機支付功能 apple pay 不同,微信錢包不要求有指紋讀取器的手機。)使用者可以通路推廣、産品和服務,甚至通過某些工具支付水電費,所有這些都使得商務成為一種内在的社交活動。這種便利,反過來,也令微信成為一個強有力的購物平台 —— 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 —— 進而将使用者留在這一生态系統之中。
微信已經超越了其作為一個聊天服務的根源,而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一站式 app,提供從銀行、購物、約會到餐飲等多種多樣的服務。随着每一項新功能和服務的添加,使用者越來越缺乏離開它或是下載下傳其他 app 的理由。小程式則可以完全消除這些理由。
簡言之,微信開始看起來有點像是一個移動作業系統。随着它變得更加強大和自給自足,中國的手機消費者将不再追問他們應當購買哪一款手機或是作業系統,而是開始考慮哪一款手機能夠更好的運作微信。這是對 ios 系統和安卓系統以及一切制造運作這些系統的手機的企業的一種長期威脅。
蘋果公司沒有對這一發展動态掉以輕心。但是,蘋果的應用商店 app store 面臨的挑戰或許是蘋果公司最小的關切。就目前而言,微信正在改變中國的智能手機。很快會有一天,全世界都将感受到其影響力。(編譯/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