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谷貫寺牌坊

貫寺磚牌坊

貫寺磚牌坊,位于甘谷縣大石鄉貫寺村。始建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貫子川李善積家的貞節祠,祠院占地面積34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為牌坊,後為祠堂,東西為廂房。牌坊為二級三間磚結構牌樓式建築,寬13米,高11米。名監事歇山頂,次間是庑殿頂,磚雕頭拱,依柱雀替門楣,下有拱門可入。

甘谷貫寺牌坊

牌坊舊照

牌坊簡介

祠堂為桌檐硬山頂建築。整個祠院工藝精紉,風格古樸,是縣内唯一的磚石結構古建築。為縣級文物保護機關。牌坊系古代的一種建築形制,形狀像牌樓,舊時用來宣揚封建禮教所謂忠孝節義的人物。甘谷在明代見之于縣志的牌坊數量不少,明嘉靖年間僅城區四街有24座坊表,因沙溝潰堤大水入城全部沖毀。清在南街文廟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西關為學使王漠修“作人”坊,學使王蘭生“心冰目炬”坊,北街為烈婦郭氏“節烈”坊,節婦張氏“貞節”坊,今無一幸存。目前全縣僅存“山陝會館”和“貫寺李家宗祠”二牌坊,而尤以李家宗祠牌坊著名。

甘谷貫寺牌坊

2020年翻新後的貫寺牌坊

牌坊結構

李氏宗祠牌坊是大石鄉紳李善吉為其李家宗祠修建。碑碣為碑樓式,除雕漆大門木質外,整個碑碣為磚雕結構,12通石碑分嵌内外磚牆下部。碑碣設計獨具一格,比例協調,建造精巧大方,風格細膩,圖案具有濃郁的裝飾趣味。正面上部有24孝、八仙進寶、劉海撒金錢等浮雕,頂端雲角脊獸栩栩如生。碑文書寫、镌刻異常俊秀,可謂集書法、繪畫、磚雕、石刻、建築藝術于一體。李氏宗祠牌坊始建于民國十七年(1928)正月,修建時,日投勞60餘人,至民國十九年(1930)十一月告竣。這是清國子監太學生、渭川道尹公暑第一科科員、教育部特等獎金質獎章獲得者李善吉為紀念其高祖母、曾祖母,遵清慈禧太後“聖旨旌表”,請甘谷北關柳汁村建築高手常福林(字銀滿)精心設計,率衆全力修建。祠院占地342平方米,南向,中軸線自南迄北排列為前牌坊,後祠堂,左右配以廂房。牌坊面闊3間,通長13米,高11米,二級重檐,明間歇山頂,次間庑殿頂,牌樓下部辟拱門可出入。撐天柱、雀替、門楣磚雕工藝甚精。祠堂為單檐硬山頂建築。

甘谷貫寺牌坊

局部

甘谷貫寺牌坊

宗祠兩側有磚雕門聯,聯雲:

是渭北名門,裳衣設,時食蔫,祖廟修,善繼善述;

稱隴西望族,太白詩,長源文,少溫篆,傳子傳孫。

另有聯:

兩世撫孤,教嚴育慈,熊丸莫縱光國史;

一門全節,功成人退,柏舟接踵到瑤池。

甘谷貫寺牌坊

舊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