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堆青銅器猜想:或許是由有缗氏攜帶入川古蜀人的族屬來源以及有缗氏少康上演“王子複仇記”有缗氏攜帶青銅祖器入川

三星堆遺址自打1929年被發現之後,已逾90餘年,曆經多次的考古發掘,其中頗受矚目的是,出土了諸如巨型青銅人像、青銅面具、青銅神樹、縱目人等造型獨特的青銅器,使得我國三代以來,本已十分璀璨的青銅文化,更加豐富多元。

三星堆青銅器猜想:或許是由有缗氏攜帶入川古蜀人的族屬來源以及有缗氏少康上演“王子複仇記”有缗氏攜帶青銅祖器入川

銅大立人像

但創造了這一切的古蜀人,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曆史謎團。一則三星堆遺址所處的成都平原,基本沒有銅礦資源,缺乏制作青銅器的原料;其次遺址内既沒有發現大量的礦渣(天然銅礦的含銅量一般在10%至14%左右),也沒有發現與制造青銅器比對的大鑄造作坊。

更令人好奇的是,古蜀人的族屬來源。學者從文獻、文物兩方面入手,認為古蜀人的來源有如下四種:

鄒禮洪等人通過對羌人與古蜀人“大石崇拜”的比較研究,認為是來源于古羌族;

馮廣宏等人結合川西北地區的石棺墓等證據,認為是來源于氐族;

根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提出了人皇族是古蜀人的祖先;

黃帝族。其中李學勤先生根據《大戴禮記·帝系》認為,蜀和虞、夏、楚有共同的先世。

可見,對于古蜀國起源問題的探讨,因缺乏直接有力的證據,并未形成統一的意見,這尚待進一步的考古以及文獻的研究。

三星堆青銅器猜想:或許是由有缗氏攜帶入川古蜀人的族屬來源以及有缗氏少康上演“王子複仇記”有缗氏攜帶青銅祖器入川

喇叭座頂尊跪坐人像

此外,還有一種看法值得注意,其認為三星堆青銅器是由有缗氏從山東攜帶入蜀,并開創了獨樹一幟的古蜀文明,在《舉世聞名的三星堆遺址,究竟源自何方?證據指向有點出乎意料》文末有所提及,但并未展開,雖然缺乏實證,但也構成了一個完整假設的證據鍊。

遠古時期,部族的命名往往代表了該部族的特長,如有巢氏,其擅于在樹上構木為巢而得名;燧人氏則對于教民鑽木取火,非常在行;“神農嘗百草”,是說神農氏善于利用草藥治療疾病,此外還教民墾荒,種植糧食。那麼,有缗氏、有仍(任)氏又分别代表了什麼呢?

三星堆青銅器猜想:或許是由有缗氏攜帶入川古蜀人的族屬來源以及有缗氏少康上演“王子複仇記”有缗氏攜帶青銅祖器入川

銅獸首冠人像

《說文》記載:蠶,任絲也。這是因為古代的蠶絲多出産于任地,有仍(任)氏以蠶絲作為以貨易貨的物品而聞名;《辭海》:缗,釣絲。缗是釣魚用的吊線。有缗氏完成了“初級品”蠶絲的更新,使得蠶絲有了新的用途。可見,無論是有缗氏,還是有仍氏,都是以善于飼養蠶蟲而聞名的部族。

主體盟族多數為羌族的夏王朝所處時期,實行的是“部落聯盟制”,周邊聚集了文化習俗相近,但實際上又相對獨立的方國。位于山東的“有缗氏”、“有仍氏”兩支小部族,是與夏王朝關系密切的部族。其中有缗氏的女人不僅能織善繡,而且又天生麗質,部族中有多人,被選為其他方國以及夏王朝的皇後以及王妃,是以有缗氏在部落聯盟中,頗具影響力。

三星堆青銅器猜想:或許是由有缗氏攜帶入川古蜀人的族屬來源以及有缗氏少康上演“王子複仇記”有缗氏攜帶青銅祖器入川

人首鳥身像

《竹書紀年 ▪帝相》記載了一則中國版“王子複仇記”的故事。夏王朝第五代國君帝相,娶了有缗氏之女,并冊立為皇後;進入執政後期,曾經輔佐帝相,建立功業的重臣寒浞起兵造反,攻入夏王朝都城,殺死帝相;此時懷有身孕有缗氏之女,來不及哀悼自己夫君,在倉皇之中出逃。

有仍氏感念于帝相的恩情,冒着生命危險收留了有缗氏;次年,有缗氏誕下一子,取名少康。在有仍氏的庇護之下,少康母子得以安穩度日,長大後的少康還出任了,有仍氏的牧正(進階官員)。紙裡包不住火,少康母子“尚在人世”的消息,還是讓寒浞知道了,其立即派兵前往。無奈之下,有仍氏隻得将少康母子護送出國;這回有虞氏接納了少康母子。

有虞氏也屬于與夏王朝關系較為密切的部族,舜便屬于有虞氏。有虞氏給了少康母子一塊托身之所,同時還給予了500壯丁,供少康訓練。此後,少康聯絡了衆多夏王朝的昔日舊臣,一舉攻入都城,手刃了寒浞父子,重新奪取了政權。少康執政期間,廣施德政,得到夏後氏遺民的擁護,重制了夏王朝往日榮光,史稱“少康中興”。

三星堆青銅器猜想:或許是由有缗氏攜帶入川古蜀人的族屬來源以及有缗氏少康上演“王子複仇記”有缗氏攜帶青銅祖器入川

銅雞

作為少康母族的有缗氏,以及對作為夏王室忠心耿耿核心部族的有仍氏,也是以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彼此互相通婚,漸漸地,兩者便合二為一,史稱有仍氏,号“缗”。

華夏先民的祭祀活動起源于星辰崇拜,開始是将狩獵獲得的獵物當作祭品,向某個星辰行跪拜之禮;接着生産力的發展,開始構築祭台,擺上雕刻的神像;再後來神像被青銅禮器所取代。

關于青銅器的産生與成熟,又是一個衆說紛纭的領域,有認為青銅器在夏代已經興盛的,也有認為青銅器興盛于商代。根據現代學者對龍山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遺址的田野考古,得出了“龍山文化的最大特點是學會了制造銅器”的結論,從碳14測定的資料顯示,這個時代大約在4600-4000年前後,處于夏代。此外,《史記》中也有大禹利用青銅,鑄造九鼎的傳說。

三星堆青銅器猜想:或許是由有缗氏攜帶入川古蜀人的族屬來源以及有缗氏少康上演“王子複仇記”有缗氏攜帶青銅祖器入川

銅罍

可見,在夏代以及更早之前,可能已經出現了青銅。隻是受限于原始生産力,開采以及冶煉效率低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是國力強盛的一個标志。少康複國之後,勵精圖治,為了凝聚民心,穩定政局,恢複了鑄造青銅禮器。

少康将這批龐大又珍貴異常的青銅禮器,請入了莊嚴神聖泰山腳下的岱廟。那麼,誰會被委以“執掌祖器”的重任以及負責日常的祭祀呢?少康自然而然想到了位于山東的有缗氏。

時間一晃,夏代進入了第十四代國君孔甲時期。

《史記·夏本紀》記載: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

說的是,孔甲繼位之後,荒淫無道,夏朝開始衰落,引起了許多諸侯的不滿,出現了不少背叛的發生;孔甲再往後三代,便是夏代曆史上最後一代國君,臭名昭著的夏桀。情況進一步惡化,政局極其不穩,不少方國開始暗中計劃,舉族逃離,免受夏桀的迫害,其中也包括了有缗氏。

三星堆青銅器猜想:或許是由有缗氏攜帶入川古蜀人的族屬來源以及有缗氏少康上演“王子複仇記”有缗氏攜帶青銅祖器入川

銅人頭像

《竹書紀年》:夏桀十一年,攻有缗氏之戰,會諸侯于仍,有缗氏逃歸,遂滅有缗。

作為夏朝元老的有缗氏,因站在方國諸侯一邊,常常和夏桀發生沖突,而受到打擊。無奈之下,有缗氏也做出了逃離的計劃。在此之前,有缗氏自然不會丢下,放置在岱廟之中,那一整套夏王朝的青銅祖器,這是他們數百年來,付出生命代價守護的。于是,有缗氏利用“職務之便”,将夏王朝的青銅祖器,順利入川,開啟了古蜀文明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