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朕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的代表人物陳之遴

作者:忽略頻道

1644年3月19日(農曆)淩晨,面對着北京外城的火光及内城城門的失守,崇祯皇帝去冠冕以發覆面,懸挂于煤山歪脖子樹下,完畢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他最後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皆諸臣誤朕。”可是他覺悟的太晚了。明末的官場留下了許多超級亡國之臣。在漢家生死存亡的關頭,在儒家孔孟大義的指導下卻呈現了一群無恥無德的跳梁小醜,他們的醜态也是世所稀有的。下面小編來講一位這樣的無恥大臣。

“朕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的代表人物陳之遴

  陳之遴(1605—1667),字彥升,号素庵,浙江海甯人。浙東名門望族身世。父親陳祖苞,在明思宗時官至順天巡撫,可謂是官宦世家。陳之遴自己早年也積極參加了東林黨、複社的活動,與錢謙益、陳名夏等東林黨的著名“正人”都是老相識。1637年,科舉一舉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正當陳之遴春風得意之時,天有不測風雲。他父親因在清兵侵略時渎職而被除名拘捕。陳之遴聞訊後,曾想方設法進行多方解救,結果均未成功。但在得知崇祯不允寬赦時,竟為了與父親劃清關系,尋機竄入獄中,以探視為名,趁看守不備之隙,在食物中投下毒藥,緻父于死命。可是該來的畢竟還是躲不過,“帝怒祖苞漏刑”,陳之遴還是遭到牽連,被罷去官職,永不錄用,他也隻得頹廢地回到鄉裡。

“朕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的代表人物陳之遴

明朝滅亡後,陳之遴又開始活潑了,于1645年五月投奔南明福王政權,為左春坊左中允,并受命赴福建掌管鄉試。可是好景不長由于此刻清軍已迫臨南京,福王政權消亡在即,是以他就在赴福建途中逃回家園。次年頭,南明政權的不少官員紛繁降清,并遭到重用,是以他很快樂地向清朝浙閩總督張存仁投誠了。更無恥地是将被他毒死的父親說成是城破而被明朝斬首,以示自己與明朝有仇,為複父仇而投清的,并賦詩效忠說:“行年四十,乃知三十九年都錯。”為了表忠心,他主張洪承疇開掘朱元璋的墳墓明孝陵,這樣就洩掉大明的龍氣,讓大明“永世不得超生”。消息傳開後,時人都罵他喪盡天良。

  但他卻不認為恥,靠着阿谀奉承之術,湊趣多爾衮的親信,并敬稱多爾衮為恩主。加上他身世浙江海甯陳氏望族,自己又有點才幹,很快便受到權傾一時的攝政王多爾衮的欣賞,成為多爾衮的喽啰。清初的一系列朝廷典章制度絕大部分出自陳之遴之手。可是很快多爾衮就完蛋了,順治開始親政,并着手整理多爾衮的黨羽。但陳之遴由于長于見風使船,頗受順治好感,奇妙地避開多爾衮一案。不僅如此,官位還蹭蹭往上漲。順治八年,升禮部尚書。不久,又加太子太保。第二年,又被授與弘文院大學士。

“朕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的代表人物陳之遴

  順治六年,陳之遴斥巨資購買現在著名景點“拙政園”,成為了“拙政園”第二任主人,并且大力修葺,使園林更加豪華,預備自己養老時運用。也不知道是這座園子不祥還是怎麼的,每任主人都沒啥好下場,陳之遴也不破例。

陳之遴受老朋友南黨首領“陳名夏”牽連,被劾結黨營私。可是由于很會巴結順治,逃過屢次大劫。也許是惡有惡報,一次他因犯錯而被順治責怪,他不以為然,第二天又高高興興的去遨遊靈佑宮,逍遙恣肆,被對手抓住了憑據彈劾到了順治那裡。順治找來陳之遴對峙,他卻避實就虛,答非所問,認為順治仍然會照顧他,沒想到這次他讓順治大失所望,當即命吏部察議預備除名,永不叙用,後改為“原官發配盛京的處置,戍居開原尚陽堡”。不久後順治又想起了陳之遴,又将他召回京城為官,他卻用了在明朝官場的那一套,賄賂順治最寵信的宦官吳良輔。滿清汲取明朝消亡的經驗,是禁止外臣和内監勾結的。他這麼幹,是犯了大忌諱的,神仙也救不了他。順治十五年(1658),陳之遴被人彈劾向内監吳良輔收賄,順治指令調查後證據确鑿,再也容不下他了,是以被下了死牢,按律當斬。不過終究順治仍是起了不忍之心,僅僅将他除名抄家,全家同時流放到遼東苦寒之地。1667年,陳之遴苦于歸鄉無望終究病死于遼東的尚陽堡,完畢了他的終身。由于陳之遴的名聲很臭,他與錢謙益,曹溶,吳偉業,龔鼎孳一起被稱為“江浙五不肖”。

“朕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的代表人物陳之遴

  正如錢謙益與柳如是,像陳之遴這樣所謂的東林黨“正人”的所作所為卻遠遠比不上他的妻子著名女詞人徐燦。對于自小承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徐燦來說,老公降清意味着不忠,已失氣節。可是作為一個大家閨秀,徐燦又不可能不守婦道,像柳如是那樣逼老公自殺以求忠于前朝,隻好通過愛國詩詞來抒情自己的愛情。如她的《滿江紅.有感》《滿江紅.将至京寄素庵》充分表達了國仇家恨和對老公的埋怨對立之情。陳之遴身後,愛子陳直方也因病而死,徐燦隻能青燈伴古佛孤苦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