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作家馮德英是一個相當早熟的人。

他的第一部小說《苦花椰菜》寫于1955年春天,當時他20歲。

1955年11月,他将28萬字小說的初稿埋藏了半年。1957年5月,小說定稿。時年22歲。

1958年1月,小說《苦花椰菜》出版。馮德英當時23歲。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即使在今天,這也是一個奇迹。

苦花椰菜,寫朦胧的愛情,寫錯位的情欲,寫愛情醋,很難相信,這麼深刻的性别感受描述,會來自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

小說中對性别情感的尖銳描寫,可以說是同期紅色文學中罕見的。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苦花椰菜中的愛情糾葛也啟發了莫言的紅高粱。

很難說,"紅高粱"酒店老闆的母親與長期工作之間驚天動地的愛情,沒有得到"苦花椰菜"的真實故事。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莫言也稱贊了《苦花椰菜》中的愛情,他說:"在文革前的17年裡,愛情描述最成功,最不腐敗的還是'苦花椰菜'。

而寫出這種愛情的複雜性和深刻性,馮德英才22歲啊,他怎麼能寫出如此成功的愛情心理呢?

回首德英隐秘的情感經曆,我們可以發現,他的初戀沒有盡頭,不能不對馮德英對愛情的情感了解産生深遠的影響。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我們甚至可以說,馮德英能在"苦花椰菜"的愛情中如此"世俗的洞察力",不禁說,這次流産的愛情,給了他寶貴的情感靈感。

任何文學作品都是自傳。

這是事實,但令人悲傷。

馮德英寫了五部小說,被稱為"三朵花",即《苦花椰菜》、《春花》、《山菊》,後來又要寫一部三部曲,題目是《大地與花》,并寫了兩部,分别是:1985年寫的《血之國》,1991年馮德英56歲時的《晴空》。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對于筆者來說,寫《晴空》的時候,是作家的發紅時期,但馮德英之後,再也沒有小說出版了。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大地與花》原定定三部,第三段時期,大緻寫于文革期間,但直到今天,作者寫了三十年,也沒有寫成功。

22歲那年,馮德英寫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三十年來,他沒有寫過小說。

是什麼讓馮德印加殼?

是以,筆者說,馮德英是一個早熟的作家,22歲那年,已經把自己所有的才華都傾銷了。

他的"三朵花",最後兩朵,都遠遠不如"苦花椰菜"給人的感覺:回味無窮,嘴裡含着餘晖。

在馮德英的五部小說中,除了《山菊花》之外,都是根據《于雨水》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其他四部小說在人物原型上,都反映了馮德英的父母、兄弟姐妹。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就連《山菊花》中的桃子兄妹,都是馮德英其他四部小說中共産主義的"五兄妹"模式。

而"五兄妹"是馮德英生活中的家庭結構。

可以說,馮德英的五部小說中有四部是根據他的家庭改編的。

是以,在馮德英的小說中,有一種強烈的自傳陰影。

這本自傳的影響是《苦花椰菜》中的愛情,難免有馮德英自己的愛情經曆。

在《苦花椰菜》中,馮德英寫了一個遙遠的故事,沒有寫下自己對愛情的真實感受,而是把自己對愛情的感覺放在了别人的經曆中。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在《苦花椰菜》中,我們看到李杏仁和德強之間的愛情,寫得非常優美,而這種描寫依然發生在抗日戰争的校園裡,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馮德英還能把兩個年輕人朦胧的愛情寫得如此不平凡,應該融入到自己的情感感受中去。

《山菊花》中也有一朵小菊花和一個熱血少年在校園裡誕生的愛情形容。

這必須融入馮德英過去的初戀中。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這段初戀記憶,後來在"血迹斑斑的土地"和"晴空"中做了近乎報道文學式的呈現和修複。

然而,這兩部小說出世于1980年代和90年代初,當時馮德英的寫作風格,已經難以主宰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國文學的浩瀚潮流,潮流傲然大潮,不再有"三朵花"時代無限的風景,是以,這兩部小說鮮為人知。

尤其是馮德英的最後一部小說《晴空》,在文本上越來越差,幾乎淪落到通俗小說的水準,文字失去了控制和空靈。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在電影版的《苦花椰菜》中,杏百合被改成了李

如果說文字品質上,《晴空》似乎是馮德英的處女作。

但現在恰恰相反,處女作《苦花椰菜》奠定了馮德英文學地位的至高無上地位,而最後一部小說,卻落入了流行小說的塵埃。

在《血之國》中,馮德英描述了自己的初戀。

小說中的人物楊玉德,完全偏離了馮德英自己的經曆。這包括1958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說,并在國慶十周年前夕出版了第二部小說(《春花》于1959年出版),随後在西藏接受采訪,然後作為創作者轉移到空軍。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小說的初戀故事發生在1953年的秋天,當時主人公隻有18歲。

當時,楊玉德駐紮在南京的部隊,是牆報委員會的機關,而美麗的女兵英飛是牆報官,因為有這樣一層工作關系,兩個人太親近,久久了,愛情,小說中寫道,女孩主動向楊玉德表達了愛意, 兩個人在南京太平門外的茂密樹林裡,海誓永遠愛。

然而,在1954年春節那天,這個美麗的女孩,卻給楊玉德寫了一封信,提出要分手。楊玉德的痛是不想活下去,但最好是無法解釋的。

小說中的應飛,比楊玉德大一歲,不久後,複員到濟南。

小說中人物的生活,完全符合馮德英真初戀的具體細節。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小說接着說,1954年夏天,楊玉德聽說英妃已經結婚了,才明白自己為什麼選擇分手。原來英飛嫁的是一個高層幹部,這個典型屬于另一個爬高的分支,看不同的想法。

1954年冬,楊玉德随兵遷往海南少林港,開始寫小說。很快,這部28萬字的小說就寫完了,而這一切都是作為馮德英真實經曆的轉移而完成的。

由此可見,《苦花椰菜》中那段血淋淋的愛情,不能不說出馮德英個人情感的經曆。

苦花椰菜中美麗可愛的杏子很快就死了,這不能算是馮德英苦澀初戀的象征。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但馮德英的初戀,在他上一部小說《晴空》中還沒有完,作者出于一種奇怪的心态,為這一生不可能發生之後的發展,戴上了狗尾巴繼續。

很多時候,初戀的結局已經結束,一定要給它一個尾巴,會很尴尬,至少會毀掉初戀的那種想象中的美。

《晴空》描寫大緻在1960年左右,楊玉德回到家鄉,濟南之後,突然想到英飛在濟南工作,為什麼不去看望他的前女友呢?

鬼魂讓神變窮,楊玉德找到了英妃的部隊,但令他驚訝的是,應該飛來門口,說她沒有結婚,還苦苦想着楊玉德,願意回過日子,然後續約昔日的聯盟。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楊玉德吓壞了。小說中描寫了楊玉德突然發現了英飛的險惡用心,也就是她現在看到楊玉德成為作家,成名,于是,開始關注他。

楊玉德認為,遲早應該費會找到他,這次他來找她,真的是一個錯誤。

楊玉德看到英飛主動附着在身上,于是迅速混金接兵,這其實展現了人人隐藏的屬性。

也就是說,當他主動攻擊女性時,女性生活起來很奇怪,但如果女性反過來受到攻擊,男性就會無味。

通常情況下,男人享受成功圍攻的樂趣。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小說中描述的楊玉德的心态非常不真實,情節不合理。後來,小說描寫了應飛追擊楊玉德的部隊,渲染自己是玉德的未婚妻,進而産生了既定的事實。

玉德處處被動,隻好喝着"好奇殺貓"的苦果。

當然,這是小說筆,但你可以看到馮德英對他的初戀可以說是不可磨滅的,是以在上一部小說中,也是30多年前的情感傷害,一種溫柔的報複,在小說中,這位初戀女友的命運發生了變化,讓她苦澀地懇求他給她愛。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但無論如何,《苦花椰菜》中愛的深度,都得依靠這種情感的支援。無論何種功利和勢利的發展愛情都會失去原有的純真,但在原來的那一刻,畢竟有一段時間,是來自兩種感情的原本動機,那也是一種極端的情感高峰。

我們沒有理由要求愛情的發生,指責愛情會走向末日惡化,畢竟一旦碰撞初戀,到情感之美,留下一份愛情,卻變成了文學作品的永恒溫暖。

馮德英的初戀去世,生下了"苦花椰菜",這段愛情終于寫進了小說

或許,我們得把《苦花椰菜》這部經典之作,感謝馮德英的初戀女友。雖然這個女孩,在作者的最後一部小說中,被作者渲染成另一種顔色,但《苦花椰菜》融入了初戀的氛圍,畢竟是美麗的,粉紅色的,溫暖的。

相關連結 http://www.scots

《山菊花》上半部分才拍成電影,下半部分寫了什麼樣的故事?

小說《苦花椰菜》勾勒出描述女性的欲望是馮德英一舉獲勝的原因

小說《歡迎來到春花》的輪廓,繼承了前蘇聯小說《開墾處女地》的情節模式

為什麼江青因其第二部小說《歡迎來到春花》而受到點名和批評?

為什麼馮德英的小說《山菊花》沒有獲得毛墩文學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