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陳天橋:把錢投給甘坐冷闆凳的AI研究員

作者:第一财經

人工智能(ai)技術正在為各行各業賦能,這使得一場人才争奪大戰不可避免。作為全球高度關注的前沿腦科學領域,不僅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投入,對交叉人才的要求也極高。

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創始人陳天橋近日通過遠端視訊連線接受第一财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很多頂尖人才,他們當中有一些人被自動駕駛等行業高薪挖走,但是還有很多優秀的ai人才在高校默默無聞地做研究。“我們希望找到這些甘于寂寞的人才,邀請他們加入腦科學研究,我很願意支付他們與企業同行者之間的收入差。”

馬斯克讓更多人關注到腦機接口

2016年,陳天橋發起10億美元資助全球腦科學的項目,他先後宣布了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1億美元基礎研究,以及在中國5億元人民币的腦科學臨床研究的資助。目前已經宣布的項目包括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應用神經技術前沿實驗室以及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人工智能精神健康實驗室。

“我們預計未來還會在中國資助一批項目,這就有點像是千金買馬骨。”陳天橋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他還說道,剩下8億美元左右的資金,未來将會有一半投入到基礎研究,另一半會用于支援臨床研究。

陳天橋向第一财經記者透露,他正在通過一切管道物色優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将他們吸引到腦科學領域。為此,tcci今年已經支援了超過40個全球關于腦科學的學術會議。

在成立tcci之初,陳天橋設想能夠通過對基礎研究的大量投入“解開人類大腦奧秘”。在采訪中,陳天橋承認,大腦的奧秘過于複雜,自己也并沒有醫學背景,要了解腦科學的基礎研究的過程将會相當漫長。“這并不是說我們就無能為力。”陳天橋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借助人工智能,我們可以加速大腦研究的臨床轉化,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對腦科學研究提供支援。”

人工智能技術在近年來腦科學的前沿領域腦機接口方面發揮着巨大的作用。這一技術尤其是在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創立了neuralink公司後更加受到關注。陳天橋在加州理工學院支援的安德森(richard andersen)教授,就是從事腦機接口應用方面的工作,比如可以依靠電極信号,就能讓一個人通過意念彈出鋼琴。

今年neuralink公司釋出了讓猴子用意念玩電子遊戲等多項吸引眼球的研究成果,對此陳天橋也高度關注。不過他認為,馬斯克已經實作的并不是新技術,而中國研究人員在某些程度上甚至可以超越。

“在應用神經技術實驗室裡,有包括柔性皮層和深部電極、深部腦刺激術(dbs)在内的腦機接口技術,以及無創的經顱磁刺激技術(tms),磁信号透過顱骨來刺激大腦神經進行幹預以解決抑郁症等問題,還有超音波來調控大腦等。”陳天橋向第一财經記者解釋稱。

他強調:“把電極接入人的大腦,讓它控制人的情緒或者行動,這不是新的技術。”陳天橋認為,馬斯克利用了其公衆性,吸引了普通人對于腦機接口這一已經存在的技術的關注度。“馬斯克的突破在于他通過增加通道數量,将電極的精度提高了,以及研發了微創手術植入系統。”陳天橋對第一财經記者說道,“但這是一個量變,而不是質變。”

給研究員更多時間

陳天橋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與基礎研究需要長期投入不同,人工智能技術更有助于人類解決眼前的問題。”

陳天橋表示,中國在臨床研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我們在中國的第一個資助項目,是和周良輔基金會以及華山醫院合作,希望發現探索大腦的挖礦工具。”陳天橋告訴第一财經記者,“現在我們又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則是希望能提供一個發掘挖礦工具的地圖。”

陳天橋透露,他向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技術研究所陶虎研究員投入了數千萬元人民币,用以開發侵入式柔性腦機接口電極研究。“别的投資人聽陶虎說,要10年才能做出消費級産品,就不投了,我跟陶虎說,我給你20年時間做。”陳天橋說道,“隻要錢花得有目的,即使很快花完,我也願意源源不斷提供支援。”

除了腦機接口外,陳天橋還對人工智能用于捕捉人的生理特征感興趣。tcci最新支援的人工智能與精神健康實驗室就将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資料分析,來捕捉人群的行為,并通過模型的訓練和計算,識别相對應的認知問題。這些生理特征資料包括呼吸頻率、心率、步态等。

他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在中國,患有精神障礙的人數大約有2.4億,但我們沒有足夠的精神科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這就需要研究一個客觀的訓練過的模型,以達到标準化的診斷水準。“我們的目标是把局部資料變成整體資料,短期資料變成長期資料,主觀資料變成客觀資料,少量資料變成全部資料。”陳天橋說道。

不過随着人們對資料隐私保護方面的讨論增多,利用人工智能對人的生理大資料進行分析也面臨着倫理方面的挑戰。對此,陳天橋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這個問題是我們一直在研究,我每周花十個小時與專家讨論問題,其中最多的就是資料隐私保護方面的。充分尊重國家的法律政策是最起碼的,不能以犧牲倫理來做所謂的突破性研究,這在根本上是我們反對的。”

他認為,在遵守政策法規和倫理範圍之内,對于隐私問題,能通過技術、政策來解決。比如在技術方面,可以結合ai傳感器來判斷行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