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們為什麼懷舊?

人們為什麼懷舊?

當我們在辦公樓裡,飯後吃外賣,看着外賣盒上的冷卻油脂,有沒有一刻你真的想回到過去?

這個"過去"非常害羞。這可能是爺爺奶奶小時候的院子,他們在爐子上做飯,全家人圍坐在圓桌旁吃飯聊天。可能是學校,你興奮地把包搬回來,今天中午問家長吃什麼?

在想象中,過去被加了一個黃昏濾鏡,看起來慢而平和,清澈祥和,在這個世界上,貧窮、社會糾紛、家庭生死并不存在。這是成年人根據現在的内心重新創造的烏托邦,但這個烏托邦具有過去世界的輪廓,導緻人們相信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曾經存在過。

人們為什麼懷舊?

重制烏托邦的過程是懷舊的。懷舊的原始含義是鄉愁,指的是一個人因為想念家鄉而感到極大的恐慌,是以懷舊往往與懷舊聯系在一起。

懷舊不僅僅是一個本土人在大都市中漂泊的想象,正如比較文化學者斯韋特蘭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所說,在21世紀,懷舊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病,而在去曆史化的時代,人們渴望在一個支離破碎的世界中尋找與過去的聯系。

為什麼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世界裡,越來越多的人轉過頭來,用想象中的過去世界作為減輕現實困難、平息情緒的模闆?

懷舊始于對進步的恐懼。在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中,人們癡迷于曆史進步的理論,認為曆史在前進,走向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随着現代化建設的完成,所有的舊問題都會消失。

為了進步,人們加快了生産步伐,創造了各種進步的神話,如社會達爾文主義,仿佛有一個掌握人類未來命運的主人,"新神"揮舞着鞭子,時刻提醒大家:不前進,不退宜,适者生存。

人們為什麼懷舊?

然而,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經濟、種族、國家等許多問題不會随着現代化的不斷深化而得到解決。是以,為了避免不可預測的風暴,有人調整了姿勢,改變了方向,面對了不變的過去。

根據英國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的說法,懷舊情緒的産生是因為全球化所承諾的個性、自由和幸福的願景正在崩潰。在日益流動的世界中,人們不斷感受到對未來的恐懼。造成損失的經濟危機,以及大洋彼岸的混亂,對每個人都産生了不分青紅皂白的影響,所有這些都改變了人們的精神狀态:

"公衆已經從其明顯不值得信任的關注點和減少世界不确定性的願望轉變為其長期存在的過去,他們認為這是穩定,值得信賴和有價值的。

為了讓過去看起來更快樂,人們推動"記憶政治",重新組織記憶和曆史,以适應自己的願望。例如,删除人類過去的不平等,隻留下一小群其音樂和美貌;删除人與人之間野蠻的曆史階段,隻留下原始浪漫的自然風光;删除科學和技術,隻留下簡單的自然生命形式。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Plum Video",它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歡迎。在李子軒的短視訊中,人們很高興看到一個被現代化摧毀的田園詩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高層建築被鄉村的原始風景所取代,資訊工具被農具所取代,農村人似乎沒有金錢的概念,鄰裡則靠古樸的感情來維持關系。

人們為什麼懷舊?

但畢竟,這是一個人造的烏托邦,一個按照現代人的意願建造的田園詩般的土地。它刻意忽視了農村物質條件的各種無法安撫的條件,将農村複雜的勞動美化,為城市人逃避現實提供了想象空間。

這些是人們在進步的神話被打破後用來填補現實的懷舊想象。但是,一個成型的烏托邦怎麼能承載一個傷痕累累的未來呢?這是一個懷舊的陷阱,也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