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慈禧太後做壽把京戲班子請進了頤和園,“京戲”就在當時的上層階級流傳開來。直到清朝覆滅民國興起,這一股聽戲的風潮也沒有湮滅。
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即使全國各地飽受戰亂之苦、災民流離失所,廣州、天津等地卻因為有衆多租界的保護,反而得以偏安一隅,關起門來依舊過自己和平安樂的小日子。
在這其中,大上海又尤其繁榮豪奢,不僅經濟在畸形的社會背景下蓬勃發展,文化界也迎來了百花齊放。
這樣的大背景下,北方上流社會的玩意兒,自然也就流傳到了上海,京戲就是其中之一。
在當時的大上海,隻要是叫得出名的京戲名角兒,到了上海就一定會受到追捧,報上經常能看到堂子裡的紅倌人為了某一個角兒當衆大打出手的事。
可是聽戲聽上了心、跟着戲子私奔的大家小姐,饒是風氣開放的上海灘,統共卻也隻出了那麼一個。
她是《大宅門》裡白玉婷的原型,真實做出的事卻比白玉婷更出格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遠東明珠”,依附于這顆明珠的大亨富商自然多不勝數,俱是各自行業的翹楚,而“裘天寶銀樓”在其中也占據着一席之地。
作為裘天寶銀樓的三小姐,即使父親在她8歲那年就已經過世,卻并不妨礙裘麗琳成為上海灘上首屈一指的名媛——她有擅于經商的哥哥,也有精明強幹的母親,更有父親留下的遺産傍身。
即便沒有這些身外之物的襯托,裘麗琳1/8蘇格蘭血統的混血長相和法國天主教會女校畢業的光環,也顯示了她的與衆不同。
這樣一個“嬌驕女”,卻也被戲台上風流婉轉的眼神勾去了魂,而眼神的主人,名叫周信芳。
周信芳出身曲藝世家,6歲就登台唱戲,是與一代名伶梅蘭芳齊名的平劇表演藝術家。他自創的“麒派”老生唱法,更是受到了衆多平劇愛好者的追捧。
裘麗琳在看到周信芳登台的第一眼就迷上了這個人,又随着後來的多次書信來往,從癡迷逐漸演變成了非他不可。
周信芳也在書信中發現了這個大小姐不同于旁人的聰慧和内涵,倒是也越來越沒了一開始的輕慢之心,真心相對起來。
《大宅門》中的白玉婷尚且隻是擡了萬小菊的照片回去結婚,裘麗琳一個驕傲的大小姐,卻直接跟周信芳約好了私奔。
裘麗琳跟着周信芳逃到了蘇州,卻留下一個爛攤子給上海的家人:豪門小姐與戲子出逃的秘辛是每家報社都熱衷的八卦消息,更别說當時的周信芳早有夫妻,還有三個孩子。
裘家衆人閉門謝客好幾天,商量許久卻仍然不能得出共識:大多數人贊成登報發聲明,與三小姐脫離關系,然而裘家的主事人——他們的母親——不同意,是以這事一直就沒定下。
裘老夫人對兒子兒媳苛刻異常,卻唯獨對這個小女兒有求必應。她不僅沒有同意斷絕關系,還派了人偷偷去蘇州鄉下,看這個從小嬌養大的女兒有沒有吃苦頭。
裘麗琳自然是吃了苦頭的,還是很大的苦頭,可惜她本人并沒覺着。
周信芳的母親好賭,兒子唱戲賺來的紅利大多數都被她拿去孝敬了賭坊老闆了。可惜不光沒赢回來一星半點兒,還欠了一屁股外債。
從前周信芳日日登台,要債的流氓還覺得有一棵茁壯的搖錢樹,是以對他們母子尚算客氣;
可現在上海的報紙鋪天蓋地登的都是周信芳拐跑了銀樓裘家的小姐,以後隻怕連舞台的邊兒都挨不着,還哪裡來的錢?
于是,蘇州鄉下的宅子就結結實實被要債的流氓們圍了,隻嚷着“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從沒見過這陣仗的裘麗琳着實吓了一跳。
不過到底是大家族出身的,明面上的腌臜事情沒見過,氣勢也還在。裘麗琳随即變賣了自己帶出來的一些皮草首飾,打發走了要債的流氓,也更收攏了情郎的心。
不僅如此,她還主動給母親送信,直言裘家如果覺得自己這樣的女兒敗壞家風,她願意登報解除關系,裘家的遺産她也一分不要。
裘老夫人怎可能真讓女兒吃漂泊無依的苦,請了中人找上周信芳,在他同意跟原配離婚後,立刻風光大辦二人婚禮,算是認下了周信芳這個女婿。
跟周信芳結婚以後,裘麗琳一改從前嬌小姐的脾性,将丈夫的一應演出事務抓在手裡,俨然成了他的專業經紀人。
當時平劇圈的人基本都是“女主内外”,梅蘭芳的平妻福芝芳就是一個例子。
她們要跟劇院談出場費、排戲時間、排的細目,還要處理一整個戲班的瑣事,要做的事情就像現在日本的“梨園妻”一樣,多而雜,且累心。
裘麗琳更不如福芝芳的一點,是福芝芳出身平劇世家,從小對各種門道了然于心,但裘麗琳不懂。
即便如此,卻也沒有難到她。雖然經驗不夠,但裘家的人脈社交不是白放着看的,很快她就做得有模有樣,事事周到細心、公平守正之外,夫妻二人感情也依舊如膠似漆,生了兩子四女。
裘麗琳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是以對子女們的教育可以說得上是傾盡全力。後來私産充公,裘家銀樓也被大哥上交了政府,每年的分紅自然沒有了,裘麗琳卻依舊不願意在教育上将就。
她賣了結婚時買的花園洋房和自己的陪嫁,湊了錢将自己的孩子都送去了美國念書,并且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
是以六個子女中,有繼承父親衣缽、後來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長子周少麟;
有成為華人第一電影女郎的三女周采芹;
有捧紅了張國榮和張學友的香港娛樂圈大佬幼女周采茨;
有醉心餐飲業的次子周英華;
也有舊金山知名商人和作家長女周采藻和次女周采蘊。
裘麗琳的人生信條,是一定要做一個有獨立精神的人。
從她一生中在各項人生大事,比如選擇丈夫、教育兒女,甚至風雲年代的處事中都能看出,裘麗琳雖然是個嬌氣的小姐,卻實在很有魄力和擔當,尤其是對待自己的愛情。
1975年,周信芳去世,最終與早他7年離去的愛妻合葬;臨終前,老人念叨的是,“她終于等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