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作者:文學報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選檢視)

第十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 | 中國插畫師摘得bib金蘋果獎 | 盧浮宮舉辦達·芬奇逝世500周年大展 | ......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1897年12月27日晚,法國巴黎的聖馬丁劇院裡,笑聲和掌聲幾乎要掀翻屋頂,觀衆中不乏莎拉·伯恩哈特這樣的舞台女王。這是青年詩人、劇作家埃德蒙·羅斯丹的劇作《西哈諾·德·貝熱拉克》(又名:大鼻子情聖)首演,媒體報道說,謝幕時演員返場了40次,這樣的盛況堪比1830年2月25日維克多·雨果的《歐那尼》首演。

在這部轟動劇作之前,羅斯丹的創作并不順利,他根據12世紀故事創作的韻文戲劇《遠方公主》遭到了崇尚現實主義的劇作家蕭伯納的嚴厲批評。但《西哈諾·德·貝熱拉克》卻令法國人看到了繼雨果之後浪漫主義的新希望。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表演藝術家、理論家康斯坦·柯克蘭是首位飾演西哈諾的演員,他的“大鼻子情聖”形象曾被印上郵票

據說,西哈諾并不是憑空産生的形象,曆史上确有其人,和戲劇中的西哈諾一樣,他也是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同樣有個大鼻子。他曾經參軍,戰争中負傷後回到巴黎,成為一名劇作家。他的代表作《月球航行》《太陽之國》充滿奇思妙想,被認為啟迪了後來的儒勒·凡爾納和喬納森·斯威夫特,為科幻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他的死亡也充滿戲劇性:在拜訪贊助人時,一條木梁掉下來砸在他的頭上,去世時年僅36歲。這也與戲劇中西哈諾的死亡原因相似。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西哈諾·德·貝熱拉克肖像畫

《西哈諾·德·貝熱拉克》塑造了一個浪漫緻死的“騎士”形象,西哈諾潇灑而驕傲,伶牙俐齒,劍術高超,對于外界的攻擊總能飛快地回擊,但這一切并不足以讓這個人物成為經典,真正打動觀衆的是隐藏在他的攻擊性下的軟弱,那種略顯悲壯的高尚——因為對樣貌的自卑,讓他一生都在壓抑對表妹羅克薩娜的愛,甚至還用自己的詩采,促成了羅克薩娜與他人的姻緣,直到臨終時才吐露這個秘密……

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喚醒了人們對雨果的傑作《巴黎聖母院》的記憶,在19世紀末法國沉悶悲觀缺乏理想的社會背景下,羅斯丹創造的西哈諾成為了“美”的代名詞,他成為所有浪漫主義者的靈感源泉。

憑借《西哈諾·德·貝熱拉克》的成功,羅斯丹34歲時以最年輕的作家身份入選法蘭西學院。為了寫出下一部傑作,1903年,他搬到普羅旺斯,但他之後的創作卻始終沒有得到觀衆的認可。1918年,備受桂冠之重的羅斯丹被一場流感奪走性命,留下兩部醞釀多年、卻并未完成的作品。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埃德蒙·羅斯丹入選法蘭西學院時的留影,34歲的入選年齡創下了當時的記錄。

1990年電影《大鼻子情聖》上映,西哈諾的形象風靡了世界,熱拉爾·德帕迪約憑借這部影片折桂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首演版《西哈諾·德·貝熱拉克》在法國熱演一年,很快被翻譯成英語、俄語、德語等,風靡歐洲。在二十世紀法國,這部劇上演了兩萬多次。1990年電影《大鼻子情聖》上映,熱拉爾·德帕迪約憑借西哈諾一角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2014年,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對劇作進行重新解讀和诠釋,再次将它搬上舞台。可以說,這部劇作已成為最受廣泛認可的法國戲劇之一。

時隔多年再看《西哈諾·德·貝熱拉克》,這位“大鼻子情聖”的人生選擇依舊有振聾發聩的現代意義,正如有評論所說:

在一個随意捏造真理的世界,提出“真理是客觀”的傻瓜,會像西哈諾的鼻子一樣可笑;在一個浪漫淪落為一夜情的時代,西哈諾對羅克薩娜的純潔忠誠的愛是那麼可貴;在勇氣被怯懦所腐蝕的當下,西哈諾的戰鬥精神要求人們充滿歡樂的自信;在沒有人敢特立獨行的“平等主義”潮流中,西哈諾昂起頭顱提醒我們,那些鼻子翹在空中的人可能并不是驕傲自滿,他們也許隻是在盯着星星看。

2018年,法國導演亞力克西斯·馬沙利克自編自導,将羅斯丹創作《西哈諾·德·貝熱拉克》的過程搬上銀幕。影片完美地還原19世紀末法國的風土人情,高雅诙諧,最後半小時用高超的技術手段一氣呵成地還原了劇作首演的場景,複原了戲劇媒介的靈魂,令觀衆有淋漓盡緻的觀賞體驗。

讓我們一起走進埃德蒙·羅斯丹和他筆下的西哈諾的故事。

埃德蒙(法國/比利時)

編劇/導演:亞力克西斯·馬沙利克

主演:托馬·索利韋爾 奧利維埃·古爾梅

1895年,法國巴黎。世界正發生着劇變,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可對于年輕的無名劇作家埃德蒙·羅斯丹來說,最迫切的事還是如何讓觀衆接受他的韻文戲劇。素有“舞台女王”之稱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極賞識他,可即便如此,他的劇作每次上演總是喝彩聲寥寥,“冗長”“無趣”,評論界對他毫不留情。看到新興的電影院吸引了大量觀衆,埃德蒙内心十分沮喪,“戲劇就要完了,隻剩下那些動态圖像放映室”。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兩年過去了,埃德蒙還在不停地寫作,廢棄的紙團堆積如山,孩子們哭個不停,妻子購買食物都要賒賬。這天,莎拉·伯恩哈特突然出現在他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還沒等他緩過神來,她就說已經把他推薦給了當時最著名的演員康斯坦·柯克蘭,并且預定了聖馬丁劇院的檔期,“現在就差你的劇本了”。

埃德蒙惴惴不安地走進聖馬丁劇院,還沒等他開口,柯克蘭就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四幕劇太長,三幕足夠了,悲劇使人消沉,還是寫點喜劇吧……你寫了什麼?題目是什麼?”“我寫的是悲劇,啊,不,是喜劇。題目是……西哈諾·德·貝熱拉克。”在柯克蘭連珠炮似地追問下,埃德蒙結結巴巴邊構思邊說:“他是一個詩人,死于決鬥,長相醜陋,有個大鼻子。”柯克蘭當即拍闆通過,但離演出的時間隻剩下一個月,埃德蒙的筆記本上隻有一行字。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埃德蒙最好的朋友萊奧是個英俊的演員,卻毫無學識,他想要追求戲劇服裝制作師讓娜,可對方卻是個熱愛文學的姑娘,尤其喜歡埃德蒙的作品。萊奧隻得向埃德蒙求助,卻要求他不能亮出真正的身份。埃德蒙不得不一邊構思劇作,一邊幫助萊奧,看到萊奧鹦鹉學舌般重複自己的情話,而讓娜妙語如珠的回複令埃德蒙突然有了靈感:他要寫一個李代桃僵的故事,西哈諾是出色的詩人、騎士,卻因為樣貌醜陋、長着個巨大的鼻子而自卑,隻得把對表妹羅克薩娜的愛情埋藏在心底,當得知羅克薩娜愛上了英俊卻不學無術的軍官克裡斯蒂安時,他答應替克裡斯蒂安寫情書,借此一訴衷情……

這個絕妙的構思讓柯克蘭大為贊賞,劇院贊助人趁機提出讓中年女演員瑪利亞·萊戈扮演羅克薩娜。埃德蒙一邊創作劇本,一邊以萊奧的名義給讓娜寫情書。他發現,自己和讓娜的情書往來幾乎可以直接寫進劇本,這讓他背負着對萊奧的愧疚,同時還要不斷向妻子解釋,自己遇到的不是愛情,而是靈感。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排練磕磕絆絆地繼續着,意想不到的狀況頻發:柯克蘭想讓自己的兒子演個重要角色,可小胖子連最基礎的發音都不過關,瑪利亞一會兒嫌台詞太少,一會兒又為了台詞太多發火,贊助人時不時來巡視,提一些莫名其妙的意見……最讓埃德蒙發愁的是,萊奧終于還是發現了他和讓娜的通信,而讓娜又成了瑪利亞的服裝助理。埃德蒙隻得向二人坦白,讓娜是他的羅克薩娜,他的缪斯,他的靈感來源。

演出的時間越來越近,埃德蒙終于寫完最後一幕,他含着眼淚給演員們讀劇本:“十五年後,修道院裡,克裡斯蒂安死後,羅克薩娜隐居在那裡,窮困潦倒的西哈諾每周來探望她。舞台上會有一棵樹,這天,西哈諾遲到了,他第一次要求讀克裡斯蒂安最後寫給羅克薩娜的那封信,夜幕降臨,羅克薩娜突然明白,原來西哈諾才是這封信的主人。他被迫承認了這份沉重的愛。她問西哈諾為什麼要在今天打破這份高貴的緘默,西哈諾摘下帽子,頭上滿是鮮血,早上他被一塊巨木砸中,用了最後的力氣趕來……”所有人都被這結尾打動了。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克服了重重困難,《西哈諾·德·貝熱拉克》終于如期上演,可就在大幕即将拉開時,瑪利亞不慎踩到舞台機關,摔進地下室。千鈞一發的時刻,埃德蒙決定讓始終寸步不離跟着瑪利亞排練的讓娜頂替她上台。

演出開始,埃德蒙緊張得無法站在幕布邊觀看,他躲在走廊裡,直到聽見觀衆一浪高過一浪的笑聲。幕間休息時,許多聞訊趕來的人湧進劇場的過道,剛剛演出結束的莎拉·伯恩哈特顧不得卸妝,也沖進了劇場。

扣人心弦的最後一幕開始了,舞台上有一棵幾可亂真的大樹,西哈諾輕輕背誦起那封羅克薩娜珍藏了十五年的信,在她的陪伴下,慢慢閉上了眼睛。大幕合上,全場寂靜無聲。片刻後,掌聲如潮水般響起,觀衆們淚流滿面,鼓掌歡呼,把一枝枝紅玫瑰擲上舞台。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大幕一次又一次拉開,演員們一次又一次地謝幕,埃德蒙在歡呼聲中與讓娜告别,走向了自己的妻子。

1897年12月27日,《西哈諾·德·貝熱拉克》首演,獲得巨大成功,演員謝幕達四十次。在即将到來的20世紀裡,這部巨作上演了兩萬多次,成為法國最成功的戲劇之一。

新媒體編輯:李淩俊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大鼻子情聖”誕生背後,是百年前這位年輕人以戲劇挑戰新興電影的勵志傳奇

夏季文創嗨

文學報夏季文創 已上線微店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号:3-2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