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射陽縣新坍鎮黨史學習教育奏強音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夏元祥 倪仕偉 蔣雯傑)挖掘“本土”紅色資源,用好“活黨史”,并将其作為弘揚紅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引領各項工作的開展,如今是射陽縣新坍鎮全體幹群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黨風政風好了,群衆辦事不卡殼了,各項政策落地見效了。”新坍鎮群衆紛紛表示。

夯實“紅色陣地”

新坍鎮位于射陽縣東西部,紅色資源豐富,有3個村由烈士命名、共有137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新中國建設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劉天恨、馬玉仁等一批愛國将領出自新坍,“全國勞動模範”巴一恺工作、生活在新坍。

為充分挖掘、整合紅色資源,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今年,該鎮在新潮紅色文化傳承館設定了“參觀紅色基地、聆聽革命事迹、感悟榜樣力量、重溫入黨誓詞、體驗家鄉發展、分享心得體會”觀摩線路,目前,已接待縣内外紅色尋訪活動50餘場次,參觀黨員幹群近萬人次。

圍繞“學英模、争先進”,新坍鎮在各村居充分利用紅色文化平台載體,有15000多名幹部群衆接受了紅色教育。

打造“紅色課堂”

“我們村由革命烈士命名,村裡組織大家來‘紅色課堂’學習,每一次,我都有新的收獲,使我牢記了‘來時路’,看清了‘當下路’,走穩‘未來路’。”新坍鎮四烈村村民黃金祥感慨道。

汲取奮進力量,讓紅色黨課的“聆聽者”變“參與者”。新坍鎮班子成員在聯系村(社群)或企業,結合分管工作,上好專題黨課,在學黨史、講黨史、用黨史上發揮示範帶頭作用;抽調老黨員、老教師、老支書等20人組建“紅色宣講團”,分層分類開展“五進”宣講活動60餘場,以送學上門、視訊連線的形式将宣講送入流動黨員、離退黨員家中。

建構“紅色矩陣”

重溫革命曆史,觸摸革命遺迹,縱深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該鎮在加強“本土”紅色教育的同時,拓寬學習眼界,組織黨員幹部赴大豐革命烈士紀念館、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地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情景式體驗教育。

同時,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和農家書屋平台,打造紅色閱讀專區,建立黨史學習教育“加油站”;廣泛發動全鎮黨員群衆參加省黨史知識網絡競賽,實作“以賽促學”。

“下一步,我們将持續挖掘紅色元素,深耕紅色文化傳承,釋放‘紅色引擎’帶動效應,進一步激發幹群幹事創業活力,為推進高品質發展加油補鈣。”新坍鎮黨委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