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張妙娴 記者 張澤文
王磊,泌尿惡性良性腫瘤肛腸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從事外科工作20餘年,現任山東省疼痛醫學會惡性良性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會員,泰安市惡性良性腫瘤學會會員。
在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以王磊為首的泌尿惡性良性腫瘤肛腸外科是一個不知疲倦、兢兢業業的團隊。
每天早上交接班後,王磊會先來到每名患者的床前一一查房,之後帶上一治療車的換藥包為手術後的患者一一換藥,認真、仔細、小心地處理傷口,換藥過程中向患者介紹一些肛腸保健知識,指導家屬學習出院後的家庭護理與換藥方法……住院患者都說,王主任來給換藥就很放心,他換的非常仔細,換藥時一直交流着,氣氛很輕松,完全感覺不到緊張。盡管工作繁忙,但王磊常年親自換藥的習慣,不僅溫暖了患者,還感染了身邊的同僚。
說起自己的患者,不善言辭的王磊立刻滔滔不絕。“曾經有一名女性,因為生完孩子後肛周流血來看病,開始出現症狀時候沒引起重視,以為就是懷孕後期子宮增大壓迫的原因導緻排便不暢和流血,檢查後發現該名患者的直腸上面有個良性惡性良性腫瘤,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有可能會引起惡變,之後我們為她及時做了切除,該患者的家屬非常感謝我們團隊。”像這樣的病例,在王磊從醫的20多年裡數不勝數,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觀察性發現患者隐匿的疾病,及時為患者拟定治療方案,避免了惡變的可能。
他不斷研究探索如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積極改進治療方法,讓接受治療後的患者生活品質有一個較大提高,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争取花最少的費用治療疾病,減輕患者負擔,一直是王磊所堅持的。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王磊還積極參加醫院的下鄉義診活動。對義診中遇到的經濟拮據的患者,王磊多次自行掏錢為患者購買藥品,并盡可能的幫助患者。
一名患有潰瘍性結腸炎多年的中年教師患上了複雜性肛瘘來診。王磊認為為患者進行手術才是唯一的治愈方式,為了盡快解除患者的痛苦,王磊迅速為患者制定了個體化治療方案。術前王磊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手術的過程,護理團隊為該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方案為患者緩解情緒壓抑;由于患者肛瘘已經形成了兩個瘘管,且肛周旁邊有多個膿腔,術中王主任采用了逐個處理、徹底清創、選擇挂線的方式,解決了困擾患者的“肛”下難題;術後結合中醫藥療法,中藥内服外敷去腐生肌、促進愈合,在王磊團隊的努力下,患者很快痊愈出院重返講台。
圖檔
“一名患者從來診到出院,從确診某個疾病到治愈,這個過程短則四五天,長則十餘天,在這些天裡需要醫、護、患的三方共同努力,絕不是說一名大夫的醫術多好就治好了什麼病,而是大家的共同配合,一個團隊的力量。”王磊說。
作為科主任,科室的發展是王磊的使命和擔當。他明白,一個科室的發展和壯大,僅靠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學習和進步。為此,王磊和科室醫護多次赴上級醫院學習進修。通過“一對一”的帶教方式,因材施教,對各級醫生進行塑造和培養,為科室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還積極下鄉坐診拓寬服務領域,将技術和知識傳授給衛生院的同行,帶領醫聯體醫院的肛腸學科和科室一路向前,不斷創新。
敬業和無私,是王磊從醫二十餘年的為醫之道。在王磊的帶領下,泌尿肛腸惡性良性腫瘤外科像一輪朝陽,冉冉升起,希望無限。“萬千生命相托練就了我們的醫療技術,技術可以傳承,希望通過傳承技術這種方式,能夠回報更多的患者。”王磊的話真誠而堅定。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