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歲老人以良好的家庭風格代代相傳

百歲老人以良好的家庭風格代代相傳

趙宗和在家看書。

百歲老人以良好的家庭風格代代相傳

趙宗和老人吃着長壽的面條。(社群地圖)

百歲老人以良好的家庭風格代代相傳

在百歲生日聚會上,趙宗與老人和親朋好友合影留念。(社群地圖)

百歲老人以良好的家庭風格代代相傳

趙宗和他的女兒們。

俗話說,家有老如寶!前不久,趙宗和住在金諾區九裡街道興河路社群的老人剛剛過了100歲生日,社群裡舉行了生日宴會,600多人前來慶祝生日。老人現在在同一個房間裡生活了四代人,他的兒孫們和睦相處,孝順,體貼他,晚年過着幸福的生活。

7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趙宗和老人家,二女、三女在房間裡和他聊天。"他非常開放,他喜歡幫助别人,他總是渴望幫助任何陷入困境的人。家和一切,代代相傳,孝順,這是他們父親繼承下來的優良傳統。"趙祖琴三女兒覺得,一顆慈愛的心,加上家庭的和諧,或許是他父親長壽的秘訣。

600人慶祝他們的生活

社群百歲生日宴會

出生于1919年的趙宗和,今年4月25日,作為興河路社群長壽老人的代表,與孩子、親戚和鄰居一起慶祝了他的100歲生日。"百歲壽宴,我們在社群的支援下,舉辦了近60桌宴會,社群上司、鄰裡鄰居來了很多人,可以熱鬧起來!"回想起生日會,趙祖琴依然興奮不已。老人家四代同堂,膝蓋下有兩子三女,算上年輕一代,一共36人。

在老人100歲生日派對的籌備過程中,孩子們就場地的選擇進行了長時間的讨論。有人說在農舍裡,有人說在酒店裡,經過協商,社群剛好有合适的區域舉辦宴會,而趙宗和鄰裡關系都很好,生日宴會終于在社群裡最後定稿了。很多老鄰居都知道這一點,主動去找趙宗和的女兒,說要參加老人的百歲壽宴。在他生日的前一天,社群工作者還親自将長壽牌匾送到趙宗和的家中,祝他新年快樂,松南山。

生日當天的現場更加熱鬧,參加人數達到600多人。這樣的場景在社群中很少見。結果,生日的圖檔和視訊被許多居民轉發為"令人愉快"并引起嫉妒。在生日宴會上,一位傳統的紅生活明星趙宗和,精神很好,他坐在椅子上,和他認識的每個人打招呼,樂于拍照和聊天。

值得一提的是,趙忠和和所有後代都準備了精彩的節目:五兄妹帶了一首歌,孫子們都獻上了鮮花,一些桃子祝生......"從來沒有想過我們能有這一天,感謝國家,讓我們的人民的日子過得更好;"趙祖琴說。

記住艱難的時刻

努力工作養家糊口

走進趙宗和家,老人戴着舊眼鏡坐在沙發上看書,旁邊是一根行走的拐杖。"四五歲的時候,我不小心摔斷了膝蓋,卻不敢告訴家人,然後骨頭凝固了,左腿浪費了,再也不能正常走路了。拐杖已經存在了90多年!這位飽經風霜的百歲老人似乎很輕描淡寫地看着自己的痛苦,但也打趣道:"因為我不能走路,靠父親吃了一輩子閑置的食物,是父親撐起一塊日子。"

"我父親不僅在制作團隊的雜亂無章的房間裡赢得了積分,而且還用三輪自行車支援了一大群人。而且媽媽會把十斤以上的米碾成米粉,和牛皮蔬菜一起做成米糊,小心翼翼地照顧我們一日三餐,五兄妹每次都盯着爸爸看着爐子......"據趙祖琴介紹,他們家是土生土長的"九裡村人",曾經生活艱苦,父親趙忠又背負着生活的重擔,母親負責照顧自己的生活。"右腳,左腳和橡皮筋固定,隻需要輕彈一下,那麼就是右腳側轉彎走,依靠一隻腳就能把三輪車帶走,這些都是我這麼多年的拐杖摸索出來的經曆。趙宗河笑着說道。

熱衷于公共事務

當選老協會會長,服務大家

由于對村務的熱情,樂于助人,1987年,趙宗和群衆當選為九裡村養老會會長,"我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對這個地方有了更多的了解,有需要幫助的鄰居,我們家非常願意幫忙,是以我和群衆的關系比較好。"我們既然值得信賴,趙宗和立志要為群衆服務好。

1988年,他為老人協會會員組織了一次衆籌活動,"一次動員會後,大家都願意捐錢,我由大家選出,他們相信我。"在趙宗和的号召下,380多名老人積極參與,共籌集了4000多萬元。通過此次衆籌,老人協會建立了圖書館、醫療室、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

在擔任會長期間,趙宗和還帶領老人協會會員為支援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2001年,在擔任總裁14年後,趙宗和卸任,過着悠閑充實的退休生活。除了耳朵有些不好,心思很清晰,看報紙、讀書習慣讓他每天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他根本看不出自己已經一百歲了。

家庭成員互相支援

家庭和諧傳遞良好的家庭風格

趙宗一生的辛勤耕耘,辛勤的精神影響着子孫後代,子孫後代可以受苦,可以奮鬥。趙祖琴說:"父親教我們做人首先,不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必須有一個集體觀念,鄰居的觀念,不管怎麼都不能太自私。我們習慣了苦難,下一代都是勤勞的人,都很勤奮。"

對于父親的辛勤勞動,孩子們眼睜睜地看着,充滿了感激之情,"無論條件多麼艱難,父親都是要盡最大努力養家糊口,拉我們長大,培養我們成年人。談起過去,老人眼裡充滿了淚水,聲音開始顫抖:"對不起我的孩子,他們和我一起受了不少苦,我感謝他們的了解和支援。"我們最擅長和諧和姐妹情誼。兩個女兒也多次淚流滿面。

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欣賞,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和諧相處,互相支援,共同成長。受趙宗和的影響,孩子們也非常勤奮。善待他人是他一直堅持的态度,在他的指導下,在兒子和孫子孫女的指導下,家庭團結和諧。每年元旦,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和他一起度過。看着四代人熱鬧的場面,趙宗和總是樂于閉上嘴巴。二女兒趙祖清的子女正在做生意,女婿開了一家小超市,在"512地震"中為災區捐贈了大量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為災區人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後來,趙爺雖然沒有管理社群事務,但他仍然對我們轄區的建設很有幫助。社群工作者也經常拜訪他,送上問候和祝福,希望趙爺爺能永遠快樂健康。"興河路社群秘書于丹說。

華西社群新聞記者 胡慧軒實習生梁克倫 胡亞曦攝影報道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