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作者:古玩元素網

唐代瓷器生産出現了争奇鬥豔的局面,南方的越窯青瓷和北方的邢窯白瓷因其獨特的藝術成就而技壓群芳,成為當時瓷器的佼佼者,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美稱。是以,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南方的越窯青瓷與北方的邢窯白瓷。

一、南青的越窯青瓷

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浙江上虞、慈溪、餘姚一帶古為越地,故稱越窯,是中國越瓷的發源地。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裡燒制成功,是以,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越窯持續燒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我國燒制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窯系之一。其中,慈溪上林湖一帶燒制的越窯青瓷最為著名。據記載,五代吳越國錢氏王朝在上林湖曾設定過官監窯,專門從事生産釉色青綠、釉質瑩澈的“秘色瓷”,作為宮廷用品,并向中原諸王朝進貢。于是“秘色瓷”就成為上林湖“似玉類冰”上乘青瓷的代名詞。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代越窯青瓷壺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代越窯青釉四系瓶

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歡飲茶。越窯青瓷溫潤如玉的釉質,青綠略帶閃黃的色彩能完美地烘托出茶湯的綠色,是以越窯青瓷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愛。盛行的飲茶風尚對越窯青瓷的形制也有所影響。唐代早期以瘦高的立型器為主,到了唐代晚期出現了荷葉式、花口式的盤和碗。瓷器裝飾以光素為主,也有劃花、刻花、堆貼和镂空的紋飾,以劃花為多。常見的紋飾是花鳥、水草和人物等,線條流暢簡潔,纖細生動。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茶聖陸羽在其名著《茶經》中認為,茶具“越州上”,因為它“類玉”、“類冰”,“瓷青則茶色綠”。這雖是從飲茶的角度來議論,卻反映了越瓷青色微淺,釉色透明又具幽美感,實屬工藝與設計結合的完美佳品。唐王室墓出土的青瓷,證明青綠釉或是青黃釉都是秘色瓷的範疇。釉色中當以青綠色及湖綠色為上,這也印證了“千峰翠色”的詩句。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越窯秘色瓷直頸瓶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代越窯秘色瓷八棱瓶

唐代"秘色瓷"造型嚴謹,釉色青翠均勻,色澤典雅,展現了盛唐時卓越的制瓷工藝水準。現今發現的唐代越窯"秘色瓷"都是陶瓷史上的精品。此時為越窯青瓷發展的頂峰。1987年4月,陝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風縣法門寺塔唐代地宮,發掘出13件越窯青瓷器,在記錄法門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帳上,這批瓷器明确記載為“瓷秘色”,進而使人們進一步認識了“秘色瓷”。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越窯秘色瓷洗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唐代越窯秘色瓷花口盤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唐代越窯秘色瓷花口盤

二、北白的邢窯白瓷

白瓷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瓷器品種之一,創燒于北朝時期北方地區,是在青瓷的基礎上改進而燒制成的。白瓷的誕生是我國陶瓷發展的一個飛躍,為此後曆代各種彩繪瓷器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到了唐代,白瓷的生産進入到全盛時期,白瓷窯口林立,多在北方。有河北邢窯、定窯,河南鞏縣窯、鶴壁窯、密縣窯、登封窯,山西渾源窯、平定窯,陝西耀州窯,安徽蕭窯等,其中以邢窯最為著名,品質最佳。陸羽《茶經》中稱贊邢窯瓷器類銀類雪。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白釉雙連龍柄傳瓶

1957年西安隋大業四年(608年)李靜訓墓出土白釉雙連龍柄傳瓶、雞首龍柄壺。墓主李靜訓身世顯赫,自幼得寵,然而不幸9歲早夭。在李靜訓墓中随葬了大量的精美物品,有波斯的金銀器皿、鑲嵌玉石的項鍊、結構精巧的手镯、精美别緻的瓷器等。出土瓷器17件,有白瓷雙連龍柄傳瓶、龍柄雞首壺、小扁瓶、小盆、小罐、小瓶等。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雞首龍柄壺

白釉雞首龍柄壺高27.4厘米、口徑5.9厘米、足徑7.1厘米。肩部前置雞首流,作昂首鳴叫狀,後為龍形柄,龍俯首銜口沿。肩部置對稱環式耳,作雙瓣重合狀。體施半截白釉,有細小冰裂紋。器造型挺拔秀美。雞首壺始見于三國時期,兩晉、南朝時期多見,多為南方青瓷制品,也有黑釉器。早期雞首壺器身較小。南朝至隋代,壺身修長,頸部變細,柄加長。雞首壺至唐代以後漸漸消失。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白釉束腰蓋

1954年西安隋大業六年郭家灘姬威墓出土白釉束腰蓋罐。姬威為隋代金紫光祿大夫,龍泉、敦煌二郡太守,先後為太子楊勇及權臣楊素之幸臣、親信。其墓中随葬品豐富。

白釉束腰蓋罐通高16.9厘米、口徑9.3厘米、底徑12.4厘米。器身施白釉,釉瑩潤潔白,有細小冰裂紋。造型優雅簡潔,形制别緻。陝西博物館收藏有同墓出土的白釉束腰蓋罐(缺蓋),形制相同,通高12.5厘米、口徑12厘米、底徑18厘米。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白釉唾壺

白釉唾壺高16.5厘米、口徑14.8厘米。其形似尊,上部為漏鬥形碗狀,圓球腹,平底刻“永”字。應為河南鞏縣窯制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相似的器物。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唐代執壺

白釉執壺高12.1厘米、口徑6.9厘米、足徑6.5厘米。撇口,短頸,豐肩,鼓腹,平底,假圈足,腹一側有曲柄,一側有圓筒形短流。此壺造型圓潤飽滿,短流平底,為唐代早期的典型式樣。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龍柄執壺

白釉龍柄執壺高21.7厘米、口徑7.8厘米、足徑6.2厘米。短流,龍形柄,龍首銜口沿作汲水狀。龍身彎曲,似蓄力待發,生動形象。通體施白釉,釉色溫潤細膩,器形端莊隽秀,為唐代邢窯制品。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唐代蓮瓣座燭台

白釉蓮瓣座燭台高30.3厘米、口徑6.5厘米、足徑17.5厘米。燭台由燈盤、台柱和承座三部分組成,燈盤呈杯形,台柱細長挺拔,飾瓦棱紋,燈座凸雕蓮瓣紋,葉瓣呈浮雕狀,富有立體感。造型獨特,胎質細密堅硬,釉色白潤,儲存完美,為邢窯精品。燭台作為古代燈具之一,曆史十分悠久,戰國秦漢時就有銅燭台,《楚辭》:“室中之觀多珍怪,蘭膏明燭華容備。”三國兩晉時瓷質燭台出現,有羊形、獅形等,唐代詩人皮日休《夜會問答十》曰:“蓮花燭,亭亭嫩蕊生紅玉。”這件燭台造型挺拔,亭亭玉立,座為蓮花,雅緻清新,美觀實用,當為唐時的一件“蓮花燭”。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白釉長頸瓶

白釉長頸瓶高22.2厘米、口徑6.9厘米、底徑7.2厘米。侈口,長頸,圓腹,圈足外撇。通體施白釉,釉色潔白,積釉處泛青,釉面有冰裂狀開片,通體光素無紋。唐朝時期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往來頻繁,随着西亞金銀器的不斷傳入,瓷器生産中也流行仿制金銀等器的熱潮。這件長頸瓶的器形源于銅器,與河北景縣封氏墓出土的長頸銅瓶十分相似,造型端莊,輕盈靈秀,儲存完美,尤為難得,為邢窯制品。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唐代辟雍硯

白釉辟雍硯高7.2厘米、口徑14.8厘米。因形制如辟雍環水,故得名。辟雍硯,得名于漢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象璧,圓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辟雍硯始于東漢時期,魏晉時期多流行三足或四足的青瓷圓硯,南北朝時期則變為五足到十足不等,隋唐時期的辟雍硯形制為硯面高凸,硯足數量明顯增加。唐代楊師道在《詠硯》中有“圓池類璧水,輕翰染煙華”之句,說的就是辟雍硯。1986年陝西禮泉唐長樂公主墓出土有白釉辟雍硯;2003年洛陽老城區義勇街唐代瓷器窖藏出土了大量白瓷器和陶器,有不少形制較大的辟雍硯,均與此硯形制相似,反映了共同的時代特征。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唐代帶蓋唾壺

白釉帶蓋唾壺盤口、扁圓腹、平底。器有蓋,配以桃形鈕。唾壺,西漢時期已有。安徽阜陽西漢墓出土有漆盂,外底銘“唾器”字樣。東漢時期南方燒造有青瓷唾壺,三國、兩晉時期為日常用器。據晉人賀循《葬經》的記載,晉人把唾壺作為随葬用器。青瓷唾壺最為多見,也有黑瓷及白瓷等制品。此壺為唐代的典型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唐代環柄杯

白釉環柄杯高7.7厘米、口徑10.5厘米、底徑4.7厘米。造型仿自唐代金銀杯,侈口、弧壁、折腹、圈足,環柄如銀絲彎卷而成。器形與西安沙坡村唐墓出土的銀環柄杯如出一轍。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白釉堆塑龍紋燭台

白釉堆塑龍紋燭台高25.4厘米,上部為杯形托盤,中間為燈盞,托盤外飾以一圈蓮瓣紋;中部為台柱,堆塑蟠龍裝飾纏繞在台柱;底部為另一較大的圓形托盤,下置高圈足。工藝精湛,裝飾龍紋立體感強,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北京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有形制相似的唐代青瓷制品。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唐代貼花雙龍耳瓶

白釉貼花雙龍耳瓶高42.5厘米、口徑8.8厘米、足徑9.4厘米。雙龍柄銜口沿,肩部貼塑寶相花紋。白釉發黃。雙龍耳瓶出土較多,以光素無紋者多,貼花裝飾較少見。雙龍耳瓶為唐代瓷器的典型器,除白瓷外,有青釉、三彩等品種。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麼瓷器?

國家博物館藏唐代碗

白釉碗高5.3厘米、口徑16.2厘米、徑7.7厘米。玉璧形底,胎質堅細,釉色瑩潤,器形規整,為唐代邢窯制品。唐代邢窯燒制的産品有碗、盤、杯、盒、瓶、壺、罐等,其中碗有多種形制,玉璧底碗是邢窯代表性器物之一,有的陰刻“盈”或“大盈”款識,應是為唐代大明宮大盈庫定燒之器。

唐代瓷器制作精巧,渾圓飽滿,反映出唐人愛好豐腴的美學意識,時代特征鮮明。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備受推崇,且造型豐富,工藝精美,代表了隋唐時期瓷器發展的最高水準,讓我們領略了中國瓷器文化燦爛的藝術風采。

簡介:陳樹威,男,河南開封市人,1958年出生,實力派瓷器鑒定專家。現為中國瓷器鑒定研究會會員,《海内收藏網》瓷器鑒定首席專家,洛陽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洛陽民辦博物館協會常務理事,洛陽電視台《華夏瑰寶》節目鑒寶專家,洛陽理工學院客座教授,中拓河南拍賣公司藝術顧問,洛陽樹威古瓷鑒藏博物館館長。陳樹威通過自己近30年的淘寶與收藏,經國家文物部門準許,創辦了古瓷器專題性博物館,在《收藏》、《文物鑒定與鑒賞》、《文化收藏》等雜志和報刊發表瓷器鑒定、鑒賞和收藏研究文章100多篇,在各地收藏家協會、企業和部隊等作瓷器收藏、鑒賞講座80多場次,多次參加文物部門、電視台等組織的鑒寶活動。

本文轉載自古玩元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