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實作本地裝置的無線連接配接,比如手機間傳輸資料、手機與藍牙音箱、耳機傳輸音頻,另外也擁有一定的操控權限,很多鍵盤、滑鼠及遊戲搖桿,也都采用了藍牙技術。自1994年開始,藍牙技術問世已經有20年的時間了,目前已經發展到4.1版本。不過,nfc、wifi這些新的連接配接技術,似乎都對藍牙技術産生了威脅,那麼藍牙最終會被取代嗎?
藍牙會被其他技術取代嗎?wifi是潛在威脅

自1994年開始,藍牙技術問世已經有20年的時間了,目前已經發展到4.1版本。不過,nfc、wifi這些新的連接配接技術,似乎都對藍牙技術産生了威脅,那麼藍牙最終會被取代嗎?
藍牙技術能夠做什麼?
藍牙,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實作本地裝置的無線連接配接,比如手機間傳輸資料、手機與藍牙音箱、耳機傳輸音頻,另外也擁有一定的操控權限,很多鍵盤、滑鼠及遊戲搖桿,也都采用了藍牙技術。
藍牙最新的應用形式是“物聯網”,很多智能家具、可穿戴裝置,實際上都是通過藍牙實作連接配接的;另外它還被更多應用在創新技術領域,如藍牙生成密碼門鎖開門、家庭警報等等。毫無疑問,藍牙是目前最主流、最友善的無線連接配接技術。
藍牙技術的發展
目前藍牙的最新版本為4.1,能夠以增強的形式将資料傳輸給主機,為開發人員帶來了更多的靈活性。早期的藍牙都需要直接與主機通信,但現在的裝置可以單獨存儲,然後再将資料回報給主機。
比如目前流行的計步器或是運動手 環産品,如果使用了4.0及以下的藍牙版本,需要分批将資料發送到手機上,比較耗電;而4.1版本則能夠存儲資料,在完成操作後一并發送給手機,這是一個 更高效的方式,減少對手機依賴的同時,還能夠節省電力。這項功能對物聯網裝置也将産生巨大的影響,不過由于4.1版本在去年12月才正式釋出,還需要時間 來普及。
競争者:nfc和wifi
雖 然藍牙技術一直在進步,但是競争者也在不斷湧現,比如nfc和wifi。首先來看nfc(近場通信技術),它的特色是連接配接形式更輕松,隻要支援nfc的設 備輕輕一碰,就可以實作連接配接,特别适合在短距離實作點對點連接配接,同時功耗也更低。不過它的不足也在于距離,需要4厘米左右的接觸才能夠實作傳輸,而藍牙目 前已經可以實作100米的連接配接距離。
目前,nfc通常是扮演一個“橋接者”的角色,android裝置往往利用nfc作為藍牙驗證的方式,讓使用者免去配對的繁瑣,直接通過接觸實作藍牙連接配接。三星s-beam也使用了類似的形式,不過連接配接的不是藍牙、而是wifi。
顯然,nfc由于自身的距離局限性,無法替代藍牙,而是互補,是以對藍牙實際上是沒有太多威脅的。
再來看wifi。相比nfc,wifi沒有距離限制,很多方面與藍牙也十分相似,是以更具威脅性。wifi直連功能已經被很多裝置所應用,如索尼qx系列無線鏡頭、sonos音箱等,涉及列印、遊戲、視訊、音樂、顯示等多種領域。另外,相比藍牙的24mbps傳輸率,wifi最高可以實作250mbps的速度,并且在未來有望實作每秒2gb的資料傳輸速度,這也是藍牙無法企及的優勢之一。
那麼,wifi會直接取代藍牙嗎?也許會。不過這并不意味着藍牙裝置會完全消失。因為wifi最大的弊端在于功耗較高,不适合可穿戴、健身等需要低功耗傳輸的裝置。但對于家用領域,比如無線音箱、視訊同步傳輸等領域,wifi顯然更具優勢。
無線傳輸的未來
顯然,經曆了20年的發展,藍牙技術已經擁有了很多擁趸,同時技術方面又在不斷進步。類似jawanda這樣的廠商,對藍牙技術還是呈樂觀态度,藍牙的低成本、高性能、簡單及普遍性都是成為廠商親睐的部分。
當然,wifi的來勢洶洶同樣不能忽視,但是在短期内,它将仍是作為藍牙的補充而出現,針對不同裝置采用更适合的無線連接配接技術,才會讓裝置擁有最完美的使用體驗。
來源:techra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