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篆刻必須學習篆書,上一篇我們已經将篆書學習打基礎的177字釋出過了,本文依照鄧散木先生《篆刻學》的次序,繼續說篆書學習各個階段的臨摹課程:
學者先将右舉一百七十七字,每日寫一通,俟左右上下方圓曲直諸筆法及其下筆之先後,一一爛熟于胸中,然後将說文解字部首五百四十字,分二日寫一通——如為時間所限,則分四日寫一通——約以五十通為度。

(177字入門基礎的一筆書的20字)
最基礎的練習是将上一篇釋出的177字作業寫熟(詳見上一篇),寫熟之後再進一步,是寫《說文解字》540部部首漢字。這一階段,是掌握篆書的基本構字部件的寫法。
(王福庵《說文部首》局部)
既畢,再寫說文全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以日寫三百餘字計,則一月可遍,期以半年,把筆自漸穩定,然後再臨摹其他篆書碑刻,以正其體勢,茲将習篆階段及應用書目列舉于下:
甲、《說文解字》部首五百四十字
以吳大澂、楊沂孫二家所書者為佳,近人王福廠所書部首,頗有金石氣息,亦可用。
(吳大澂《說文部首》局部)
吳大澂、楊沂孫、王福庵三家都有《說文部首》印行,用以篆書入門均可,至于如何選擇,全看學習者自己的審美,即選帖的時候,自己看哪一家的字更“順眼”。
(楊沂孫《說文部首》局部)
因為三大家的《說文部目》均有擁趸,是以印刷發行都較多,這三個版本都極易買到。
乙、許氏說文解字
許慎的《說文解字》共計9353字,均以小篆為字頭,最終篆刻元朱文,全以此書為準,是以,通臨《說文解字》對于篆書、篆刻學習非常重要。但因為《說文解字》基本是字典,臨摹量較大。但這是篆書識字練習,大部分成名的篆刻家,都可以熟練寫出《說文解字》任意一個篆字,這是硬功夫。
(《說文解字》局部)
甲、李陽冰篆書《千字文》《三墳記》《缙雲城隍廟記》《謙卦》;袁滋篆書《(廣下吾)庼銘》;季康篆書《(廣下吾)溪銘》;漢《袁安碑》《袁敞碑》;《夢英禅師篆書千字文》;《繹山碑》。
以上衆多臨本,我們認為均不是好的臨本,除篆刻必須用到的漢《袁安碑》《袁敞碑》(因為它較接近漢印上的缪篆文字),《峄山碑》有利于掌握小篆的勻布、對稱特征外,其他臨本均非好的臨本,漢以後的篆書,都算不上好的臨本。
(李陽冰篆書千字文)
為什麼不是好的臨本呢,因為這些臨本或多或少已經有了極度工藝的傾向,或者說,古意漸漸消亡了。
乙、鄧石如篆書十五種
此書共六冊,第五冊《陰符經》,篆法多出臆造,第六冊《張子西銘》鈎摹失真,皆不可用。
鄧石如的篆書是清代最有名的篆書了,要學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篆書,這算是一種選擇。但我們建議往前追溯,因為鄧石如的書法,也是從《石鼓文》《泰山刻石》《峄山碑》《開母石阙》等得來的。不必隔這一層。更何況,這套書現在根本買不到了。
(《鄧石如篆書十五種》書影)
丙、思古齋雙鈎漢碑篆額
漢碑篆額,變化多端,以之入印最宜。
可以用漢碑額打開眼界,學篆書體勢,臨習并無必要。
甲、石鼓文
須求善拓,如錫山安氏十鼓齋之中權本,阮氏摹刻範氏天一閣北宋本,劉氏抱殘守缺齋藏本等,其他各家翻刻及臨摹本,皆不可用。
(石鼓)
石鼓文是學篆書必臨科目,但學它不能用名家消化過的臨本,要臨就臨原帖。
乙、吳大澂篆《孝經》《論語》;田伏侯篆《金剛經》《孝經》。右四種皆孴集鼎彜文字,間有拼合假借處,可為研索古籀之階梯。
此兩類篆書字帖除非自己喜歡,也不建議臨摹學習,與鄧石如篆書一樣,它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總括下來,第二階段所列諸書,宜依序各臨十通,期以二年,然後再就第三階段所列諸書,熟為臨摹,以廣其用。惟右列諸書,多有久以絕版者,須随時就冷攤或舊書肆訪覓購置。
下面大段文字,鄧先生又舉了一衆學篆書目,此不再羅列,就看原書。
依照學習篆書的程序及課程合理性(打基礎階段,不宜臨習漢以下的篆書),我們也整理了一份篆書學習課程表,具體如下:
基礎部分:
1、《說文部首》(楊、吳、王三版任選一種),540字部首,四日寫一遍,寫50遍;此部分的重點,在于掌握基本筆畫的寫法和用筆方法,并了解所有篆書的常用部首寫法,寫熟,熟到可以以其組字;一年為限,務必完成;
2、《說文解字》9353字,日寫300字,一月一遍,寫6遍;主要是認字,熟練到任一篆字,隻要能想到,就可随手寫出,時限半年;
小篆部分:
1、《泰山》九字 日寫20遍,掌握其對稱、勻空、流麗、典雅特征,學會精準控制線條粗細寫三個月;
(《泰山九字》裡的臣字原石照片)
2、《琅琊》十三行,86字,日寫3遍,如果找不到好的臨本,可以以《峄山碑》替代(僅訓練對稱、排線等),寫三個月;
(《峄山碑》局部)
大篆部分:1、《石鼓文》三日寫一遍,找原版來寫,以半年為限;
2、《毛公鼎》《散氏盤》 《盂鼎》《頌鼎》依照自己喜好四選一,日寫一遍,也以半年為限。
關于篆書的練習方法,鄧先生這樣說:
1、作篆書時,千萬不得一毫真書筆法,學者隻視之如圖案畫,而以毛筆代畫筆圓規,斯得之矣。簡言之,寫篆書,可以像畫畫一樣。
2、學篆書須由大字入手,自數寸擴至盈尺,則筆勢可應手舒展,習之既熟,雖不拘拘于規矩法度,而其規矩法度,自然出于腕底,達之筆端。苟先從事于小字,則局勢逼仄,無由展拓矣。簡言之,寫篆書,從大字開始寫。
3、臨池以清晨為最佳,晨起早,則得氣之清,神志敏爽,不落錯惰,燈下習字,大傷目力,最非所宜。簡言之,寫篆書,最好早上起來寫,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寫。
(鄧石如像)
最後他又講了一段鄧石如的習字故事:昔完白山人客梅氏八年,昧爽即起,研墨盈盤,至夜分墨盡乃就寝,寒暑不辍,是以為一代宗匠,持恒而已,豈有他哉?鄧石如是篆書大師,大師就是這樣煉成的!
(【細讀《篆刻學》】之38,部分圖檔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