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盤和檔案系統管理(一)
公司原先采取的分區方式是自動分區的方式,随着伺服器的更新,原有的磁盤已經不能夠滿足需求,現在公司決定更新伺服器的磁盤空間,添加一塊scsi的硬碟,并将使用者的宿主目錄?home中的資料遷移到新的硬碟上面,要求遷移後不能影響原有使用者的目錄結構。
需求描述:

在虛拟機中添加一塊80G的scsi硬碟。
在新因硬碟中建立一個主分區20G用于存放使用者的宿主目錄。
建立的分區仍然挂在到/home下需要導入系統中原有的使用者資料。
伺服器在每次開機後能夠自動挂在該分區。
實驗步驟:
1、 關機添加一塊80G的scsi硬碟(必須關機,否則不能使用)
2、 分區并格式化
1) 使用fdisk 指令進入到分區的界面建立一個20G的主分區(/dev/sdb1)
圖1
fdisk /dev/sdb (sdb表示scsi硬碟中的第二塊硬碟)
下面的紅框裡面可輸入p(檢視目前磁盤的分區結構)
n(建立分區)
圖2
輸入n之後就能看見下面的e和p開頭的兩行解釋e:建立擴充分區,p建立主分區,這裡我們先把主分區建好,為什麼先建主分區,因為隻要把主分區的空間确定好,其餘的空間都可以給擴充分區,在進行建立邏輯分區。
圖3
主分區之和不能大于4個,是以隻能在1和4 之間。
圖4
起始柱面在1-10443之間,開始是1,柱面的多少決定了所分的磁盤空間有多大。
圖5
上圖為指定結束柱面,2000柱面,換算成gb差不多夠20G。我們今天的實驗隻分一個主分區就可以了。按p檢視一下所分的分區。
圖6
前面的是分區的名稱,路徑 開始柱面是<b>1</b> 結束柱面是 <b>2000</b> <b>83</b>代表檔案系統為ext3。
确認無誤後我們輸入w進行儲存,如果分錯了,不要着急輸入q退出即可。
分完區,我們還需要給分區格式化,否則無法存放檔案。
圖7
2) 使用mkfs工具進行格式化為ext3的檔案系統。
3)
退出之後會出現很多的參數,無需去理會他,我們現在開始給分區進行格式化。
圖8
<b>1 </b><b>格式化普通分區的指令</b><b></b>
<b>2 –t </b><b>指定檔案系統的類型</b><b></b>
<b>3 </b><b>檔案系統的類型</b><b></b>
<b>4 </b><b>裝置的實體路徑。</b><b></b>
格式化之後,我們需要建立兩個使用者,我們和最終的目的是吧/home目錄進行擴充,使用者的宿主目錄也不會發生變化。
圖9
先不設定密碼,我們先看一下建立好了沒有,确定一下他們的宿主目錄。
圖10
3、 遷移/home 目錄
1)把home分區進行備份
我們确定了使用者建好了,宿主目錄在home下,現在對這兩個使用者的宿主目錄進行備份。
使用我們第五章所學的歸檔指令<b>tar</b>
圖11
備份的檔案放在那裡都無所謂,一會我們都可以進行還原,但是在挂載之前最好檢查一下,裡面的檔案都正确嗎,還缺少什麼。之後進行挂載。
圖12
這裡面包含了很多目錄,home下有很多隐藏檔案我們也需要備份出來,到還原的時候全部還原。
2)進行挂載
備份完了,我們開始進行挂載,使用mount指令進行挂載
圖13
現在home目錄,已經不是剛才的home了,裡面的所有檔案都已經不在了,我們現在切換使用者登陸一下是否能夠登陸,先給lisi設定一個密碼
我們現在進行還原,看一下還原之後使用者是否能夠登陸,
圖14
大家看一下這張圖,使用者還在,但是宿主目錄不在了,缺少配置檔案,是以隻能用系統指定的臨時目錄進行登陸。
切換到root使用者,進行還原,看一下還原之後,使用者是否能夠登陸。
圖15
我們來看一下分區的空間擴大了沒有
圖16
成功了,空間已經應用了,使用者還原回來了,但是是否能夠正常登陸呢?這還是個問題!
那我們就來驗證一下,到底能不能登陸。
圖17
3)修改/etc/fstab 配置檔案
沒問題,能夠登陸,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有一個問題,如何實作永久挂載呢?
接下來,我們來修改一個配置檔案,<b>/etc/fstab </b>在裡面添加一些内容如圖18
圖18
輸入圖18的這個檔案,<b>儲存之後進行重新開機</b>。看一下是否還在挂載狀态。
圖19
上圖證明了我們的實驗成功了,沒有任何問題。
接下來我們進行本章的作業實驗。
課後實驗的目标:
1、學會對磁盤進行分區,格式化,并且進行挂載。
2、學會使用mount的參數制作iso鏡像檔案
具體要求分為5步
1、添加一塊磁盤,建立兩個主分區大小分别為2G和4G,檔案系統類型為ext3;建立兩個邏輯分區,大小分别為2G和5G,第一個邏輯分區的類型為swap。
1)首先打開一台rhel5.2的虛拟機,在關機狀态下添加一塊scsi的磁盤20G,之後開機。
2)開機之後檢視一下剛剛添加的磁盤狀态
圖20
使用fdisk –l 指令可以顯示上圖的内容,sda1使我們裝系統的時候那塊磁盤,已經分好區了。接下來我們将對這塊新的硬碟進行分區
圖21
上圖就是分區工具的界面,上面的實驗步驟也介紹怎麼進行分區了,這裡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在下面***框裡面輸入n建立分區
圖22
在上圖小框的部分輸入p就可以建立一個主分區
圖23
我們都知道主分區與擴充分區之和不能大于四,是以我們分的主分區最好不要超過3個,超過三個,邏輯分區就沒與辦法分了。
我們輸入1回車
圖24
我們有兩種方法進行配置設定分區的空間,我們上面已經做過一種,就是指定起始和結束的柱面來配置設定,現在我們直接指定分區的空間
圖25
到這裡,我們就配置設定完第一個主分區了,第二個主分區也是一樣的操作步驟。
一張圖給大家做好,就不這麼詳細的去解釋了。
圖26
因為1已經指定了,是以現在指定2 要求是多少我們輸入多少。
主分區建完了,我們接下來建立擴充分區
圖27
1處解釋:這裡依舊是指定開始柱面,我們同樣選擇預設即可
2處解釋:我們現在建立的是邏輯分區,主分區已經分完了,是以我們把剩下的空間全部配置設定給擴充分區,在擴充分區之上我們區建立邏輯分區。
我們現在就開使配置設定邏輯分區
圖28
l 表示建立邏輯分區,還是一樣的操作指定空間即可。邏輯分區不用指定分區名稱,會依次從5開始進行排序
要求建立兩個邏輯分區
圖29
邏輯分區我們建好了,但是要求不是兩個邏輯分區,其中有一個要轉換成交換分區,是以我們還需要一步操作。
圖30
到此為止我們的分區就分好了,我們繼續輸入P 檢視一下我們分的分區
圖31
上圖證明,我們的分區,無誤,現在輸入wj進行儲存,儲存是存入到了分區表。如果覺得分區沒有分好可以繼續輸入d 删除指定的分區 或者輸入q 進行不儲存退出,我們輸入w儲存即可。
圖32
看見上圖所示,表明分區已經分好。
2、格式化各分區并啟用swap分區,驗證效果
我們都知道剛分好的分區是無法直接存儲的,需要進行格式化之後才能進行存儲,接下來我們先把這些分區格式化。<b></b>
mkswap 用于格式化swap交換分區的工具。格式如圖33所示。
圖33
交換分區格式化完了,我們就需要啟用它,如何啟用?見圖34
圖34
輸入上圖的指令就可以啟用了,那如何證明他已經啟用了呢?我們就來證明了一下。
使用cat/proc/meminfo指令進行檢視記憶體的變化。
圖35
輸入swapoff 裝置名稱就可以停用交換分區
交換分區完成了,接下來我們要格式化其他分區,其他分區的格式化都是用一個指令<b>mkfs</b><b>指令</b><b></b>
圖36
-t 指定分區的類型
It後面的就是分區的類型為ext3 最後面跟的是裝置的名稱,想格式化那個分區就格式話那個分區。
圖37
圖38
好了到此為止全部分區格式化都完成了。
3、把第一個主分區挂載在“/本人名”目錄下。把第二個邏輯分區挂載在“/班級名目錄”下并設定自動挂載後重新開機系統。
mkdir 建立 本人名 班級名目錄
圖39
圖40
把/dev/sdb1 挂載到本人名目錄下 sdb1就是剛才分的第一個主分區
圖41
一樣,挂載到根目錄下的t265目錄下
我們看一下是或否挂載成功
圖42
圖43
如何實作在下次開機的時候自動挂載?
需要修改一個檔案/etc/fstab
使用vim編輯器進行編輯
沒有進行修改之前
圖44
我們看一下修改之後都修改了什麼!
圖45
改完之後的内容,wq儲存 之後進行重新開機,看一看是否還在挂載。
圖46
實驗證明重新開機之後挂載的目錄還在。
圖47
沒有在檔案裡添加的目錄挂載,是以在開機之後就不見了。
4、從本地系統導入一張内容較少的CD光牒鏡像檔案,挂載CD光牒,并把内容制作成linux系統中的鏡像檔案,導出CD光牒後挂載CD光牒鏡像檔案。檢視鏡像中的内容。
首先我們插入一張CD光牒
使用cp指令進行複制 改革名字叫做a.ios(名字随便起)
圖48
複制到根目錄下(位置也是一樣,随便放哪裡都行)
圖49
上圖為儲存的檔案,儲存完之後就,進行挂載
圖50
-o loop 必須加上,否則無法将本地的鏡像檔案挂載到其他目錄下。
現在把插入的CD光牒去除,看一下media目錄下的檔案是否存在。
圖51
已經斷開連接配接了,我們再來看一下
圖52
實驗成功了。
5、檢視挂載情況和磁盤使用情況後解除安裝CD光牒鏡像。
在上一步已經看過了,這裡就不去看了,
磁盤使用情況,
圖53
df -hT檢視磁盤使用情況
總容量和目錄的名字
現在我們将光在的目錄解除安裝掉,再看一下裡面的檔案是否存在。
圖54
要解除安裝挂載必須要退出目前目錄
今天的實驗我們就做完了,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多多練習,下一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