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 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怎樣運用對比确定字型風格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 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一書中的怎樣運用對比确定字型風格,作者【美】john mcwade,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怎樣運用對比确定字型風格

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 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

合理運用對比,能夠建立或打破字型的設計風格

所有的排字技巧裡,建立對比手法最為常見。它能在最短的時間内産生最好的視覺效果。為什麼?因為正是元素間的對比吸引人的注意:大小對比、黑白對比、多少對比,等等。一隻昆蟲可以在葉片上一動不動地隐匿身形,直到它移動你才能發覺。正是運動的昆蟲和靜止的背景二者間的對比使它可見。

字型間的對比有多種形式:大、小,大寫、小寫,羅馬體、斜體,襯線體、無襯線體,粗體、細體,黑、白,普通字型、花式字型。當這些對比關系改變時,資訊的基調(有時候是觀點)也改變了。

改換字型從不容易;不過有了電腦,你隻需輕擊一下滑鼠,就可以颠覆成千上萬字型的排列。以下以加油站訓示牌為例,介紹一些需要注意的原則。

1 先生,請問您使用什麼型号的油泵?

設計師将訓示牌字型設為neue helvetica black意在展現一種效率感。但由此帶來一個問題:5指什麼?盡管在英語的拼寫上并沒有錯,但三種不同的資訊(汽油泵型号、加油站名稱和汽油型号)使用相同的字型,它們的基調和重要程度變得一樣,内容層次就不分明了。現在三者看上去差不多,缺的是什麼?是對比!資訊間的關系雖然對等,但畢竟不相同。字型粗細和顔色的差別将幫助前來加油的司機更好地了解資訊内容。

《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 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怎樣運用對比确定字型風格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506b4eec5381c3bd0b6" >

2 顔色的差別使資訊分明

将“5”放在藍色豎條上并反相,資訊頓時變得明朗起來:字型和閱讀順序都未改變,但現在資訊被清楚地劃分為兩類;exxane regular是指汽油,5則是指别的資訊,雖然還不能立刻明白它是指油泵型号,但是,當聽到“您使用什麼型号的油泵?”的問題時,客戶一下就能反應過來。

如果是黑白色系也能産生同樣的效果。

《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 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怎樣運用對比确定字型風格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506701c691ab8dd1207" >

3 字型粗細的改變産生第三種資訊

使用具有多種粗細的字族的優點就是:不用更改字型就能建立對比。此處,對exxane使用helvetica nene的細體字,弱化其存在感。這是因為,車主很可能清楚自己在哪個加油站,是以不必強調站名,現在關鍵的資訊“regular”突出了。下方右側的插圖則突出了“exxane”—加油站的名稱。

字型對比如此強烈,即使兩單詞沒有隔開,看上去也很分明。

《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 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怎樣運用對比确定字型風格

4 色彩的對比使站牌獨具風格

如下圖所示,不改變字型粗細,隻改變字型的顔色也能分出三種資訊層次。将“exxane”反白,顯得更輕快動人。不過,對車主來說真正的重點資訊卻是右邊的黑色文字,它占據着主導地位。如果訓示牌使用白、黑和50%的灰色,雖然版面顯得幹淨,但“5”和“exxane”都是白色,容易使人混淆。

《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 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怎樣運用對比确定字型風格

5 不使用色條,就将文字隔開

exxane對車主來說,是最不重要的資訊;它使用白色細體字,使人産生一種開放空間的錯覺,旁邊的粗黑字型将會第一時間吸引人的眼球,如下圖左。這種處理方法是可行的,但效果卻不盡人意,因為它将人的視線朝兩端拉扯。而下圖右,背景使用深藍色,白色字型比黑色字型更突出,閱讀的順序颠倒過來了,視覺效果卻變好了。為什麼?因為人的視線會自然的從左向右移動,“regular”和“5”之間大的空隙将被忽略。

《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 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怎樣運用對比确定字型風格

6 将文字排成兩行

背景沒有使用色條,文字排成雙行提升了版面的視覺效果,使讀者的視線集中在一小塊區域。

exxane字型選用米色,在深色的背景上,就使白色的細體字“regular”更為突出,結果形成三種層次分明的資訊。而右圖,我們僅僅改變字型顔色就達到了使資訊分明的效果。

白色數字“5”與黑色背景之間對比如此強烈,使它從其餘文字中脫穎而出。這是一種友善讀者快速閱覽的排版技巧。

《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 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怎樣運用對比确定字型風格

本文僅用于學習和交流目的,不代表異步社群觀點。非商業轉載請注明作譯者、出處,并保留本文的原始連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