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hotoshop修色聖典——PPW專業照片修正流程與技巧》—第1章關于時間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photoshop修色聖典——ppw專業照片修正流程與技巧》一書中的第1章關于時間,作者【美】dan margulis,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關于時間

上面用了大量篇幅描述如何使用ppw這個大家都不熟悉的工具修正一張圖檔。你可能會覺得過程太過繁瑣,一張圖檔就要花好幾個小時。其實這些步驟有很多重複,大部分也都可以用軟體自動處理。隻需多練習,整個過程就會變得很快。

“練習”就是關鍵詞了。例如,我說了使用圖層蒙版選出圖1.6a的粉紅色區域,以削減洋紅色而保留綠色。如果你之前從沒試過,那可能就要花點時間才能想到将lab的a通道副本反相,作為使用圖層蒙版的第一步。而我之前已經遇到過太多這類令人郁悶的粉紅色問題,是以設定好蒙版的時間比寫完這段文字還短。

在寫本章之前,我在許多類似的圖檔上都進行了時間測試。平均花費2分45秒。

那處理這張圖檔花了多少時間?明顯得好幾個小時。每一步之後我都得儲存副本然後做筆記,寫下想法和做法。不然這章是怎麼寫出來的?

我很想知道實際處理這圖檔需要多長時間。是以,幾個星期以後我重新做了本次練習,并用秒表掐算時間。

時間是3分15秒,比平均時間長一些。稍後我會展示第二次處理的效果。首先,正如我在本章開頭提到的,我們需要讨論兩種不同的情景。我們一直都假設三分鐘的時間是令人滿意的,如果品質過關,我們也願意花費這個時間。

多數情況下,三分鐘是一個合理的時間——當然也不一定,本頁方框中的文字是來自其中一個試讀者的觀點。

某些人就是沒法接受在一張圖檔上花費超過一分鐘。其他人,我覺得是大部分讀者,都願意花超過三分鐘的時間。針對不同的時間要求,我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修片品質?

三分鐘?或許吧

我平均修一張圖要花三分鐘的時間,我的許多學生也是。james gray,一位試讀者,稱自己為嚴謹的攝影師而非photoshop高手。他就屬于那些對這速度限定不滿的讀者之一。以下是他的想法。

“我還是沒法用ppw流程對每張圖花上平均三分鐘的時間。這很重要,因為我覺得本書的讀者更多是像我這樣的人。我們真的不想因為沒辦法将修正時間限定在三分鐘以内,而被打擊到使用ppw的積極性。對大多數初學者來說,就算要花上15分鐘,它還是比傳統方法要快得多。是以我希望能聽到這樣的話‘就算你無法将平均時間減少到三分鐘,你還是會發現ppw比傳統的方法更快更好。”

“在色彩理論的課程上,你告訴我,我要做的事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老實說,我不在乎在ppw上花多少時間,就好比高手不會在乎一周使用photoshop是否多于20個小時一樣。它就是比傳統方法要好得多,也更快。我想談談我為什麼覺得自己進展較慢,抛開練習不足這個原因。首先,我隻會在修正高品質圖檔時才使用ppw,而且雖然不斷創造新版本,卻也沒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其次,我覺得嘗試ppw面闆上的各種蒙版和功能特别有意思,是以一點也不着急。它比填字遊戲還好玩。第三,我沒什麼動力來加快我的流程,也厭煩這樣,反正已經掌握了ppw技巧了。

把時間限制在三分鐘内,需要知道某些捷徑。例如,第三步中的陰影/高光指令和第八步中的銳化動作,比起嘗試針對單張圖檔修改設定,我建議采用一個合理的通用設定。在步驟7a和7b中,mmm和color boost,我必須調整圖層不透明度滑塊,以便獲得想要的效果。我忘記曾應用過的值,也無法複制動作,因為這方法隻是向左或向右拖動滑塊,當合适時就松開滑鼠。如果47%的不透明度不錯那就直接調成47%,我們沒時間去測試42%或52%會不會稍稍好一點,如果想要三分鐘内修完一張圖,就别花這測試時間。

簡而言之,我們放棄一切不會對圖檔效果起重大影響的步驟,希望能在每一步中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可不待見要反複測試四五次才能判斷效果的方法。

在翡翠湖照片的練習中,幾乎每一步都滿足效果立竿見影的這個原則。圖1.4所示的陰影/高光步驟雖然不符合,但它也隻需花費幾秒。也許将圖1.2a變為圖1.2b的第一個色彩調整步驟,也不太符合這原則。但它特别重要,因為它是後續步驟的基礎,如果出現問題後面會變得很嚴重。

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撤回之前狀态的工具或方法了。在三分鐘的流程中,我們沒有重蹈覆轍。但如果在看到最終結果後,想要回到中間的某一步重新來過,我們還是希望曆史面闆能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不然你會很郁悶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