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Sphere性能設計:性能密集場景下CPU、記憶體、存儲及網絡的最佳設計實踐》一1.6 了解設計要素

本節書摘來華章計算機《vsphere性能設計:性能密集場景下cpu、記憶體、存儲及網絡的最佳設計實踐》一書中的第1章 ,第1.6節,[美] 克裡斯托弗·庫塞克(christopher kusek) 著 呂南德特·施皮斯(rynardt spies)姚海鵬 劉韻潔 譯,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在本章的最後一部分,我們繼續來看看你在前面的章節中學會了什麼,然後應用這些原則來進行伺服器的選擇,以及決定是應該縱向擴充還是橫向擴充。

選擇伺服器

當談到一台伺服器的選擇時,并不存在對或錯的答案,但希望能提供一些指導使你可以采取适當的措施用最好的解決方法來完成。重複利用還是替換伺服器的問題會經常出現,而答案完全取決于使用年限、保修和打算重用的伺服器的能力。是以,這裡有一些基本規則,當涉及确定你的虛拟架構時可以遵循:

保持使用相同系列的cpu,否則就有性能流失的危險。

你有硬體可供使用并不代表你應該使用它。

如果它超過保修期或不支援hcl,就換掉它。

前面提到過cpu和cpu的家族是與evc有關系的,而在第4章裡關于感覺cpu負載均衡的讨論會在涉及nonuniform memory access(numa,非均勻記憶體通路)時顯示cpu因素的重要性。保持cpu系列的一緻性可以使你無需複雜過程就能擁有貫穿整個叢集的虛拟機vmotion。通過重複使用可能需要evc的舊硬體,你可能會引入更多問題,比擁有一個統一的虛拟架構需要排除更多的故障問題。這絕不是使用舊硬體就是錯誤的意思,你隻是需要考慮到底重複使用的好處是否能在功耗、散熱、性能和空間等方面遠遠超過替代它。

如果你找到一個有4端口1gb網卡的高速緩存而又不想浪費,這是可以了解的,但是再給你一個10gb的cna(聚合網絡擴充卡)或者10個1gb的接口,有很多的理由可以使你采用cna。當拔掉并更換舊的架構與伺服器時,你會發現你對電纜與插卡數量的需求會大大減少。被要求用于存儲和連接配接的彈性緩存的實體伺服器需要至少2個4端口的1gb網卡和2個2端口的光纖通道,來連接配接到分離的光纖,現在能夠被僅僅一對提供存儲和網絡連通性的cna取代。不僅消耗功率和冷卻由于更少的端口而降低,還可以顯著減少伺服器之間使用的電纜數量。

最後,如果伺服器超過了保修期或者再也不在hcl(硬體相容性清單)上了,就換掉它吧。當它超過保修期或者從hcl上消失的時候,它将不是一個适合運作任務關鍵型基礎架構的候選者。它也許對你的實驗室是一個合适的選擇(将在第3章讨論),但此時它不應該是一個正确的選擇。

縱向擴充與橫向擴充

縱向擴充和橫向擴充的選擇可以使你的伺服器提到一個新水準,你要決定把雞蛋放在多少個籃子裡,與此同時還要決定有多少種不同的雞蛋。你可以問10個不同的人關于應該縱向還是橫向擴充的意見,然後你會得到77個不同的答案。這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它們都是完全正确的而同時也是完全錯誤的。

無論是縱向擴充還是橫向擴充,在你做過或沒做過的架構決策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并且不受你的控制。如果你有很多需要極高cpu和記憶體性能的應用程式,你會偏愛于縱向擴充,然而如果你的工作量比較容易達到而且你的叢集裡有很好的平衡與負載,你會考慮橫向擴充。你必須考慮橫向擴充越多就需要越多的可用網絡與存儲接口,而且如果你的環境已滿或将滿,與簡單地縱向拓展相比,橫向拓展的代價會遠遠超過其優勢。

所有事情都是平等的,考慮以下兩個叢集的例子,圖1-10為縱向擴充,圖1-11為橫向擴充。

《vSphere性能設計:性能密集場景下CPU、記憶體、存儲及網絡的最佳設計實踐》一1.6 了解設計要素

額外主機的可用性提供了很多優點,包括很大的cpu與記憶體的故障轉移能力。而在這個例子中,縱向拓展的系統會有近乎兩倍的cpu資源,由于記憶體插槽的數量增加,其記憶體需求允許使用相同或更大的尋址存儲器。

《vSphere性能設計:性能密集場景下CPU、記憶體、存儲及網絡的最佳設計實踐》一1.6 了解設計要素

如果沒有真正了解使用者配置檔案和應用程式的使用情況,沒有人能做出一個正确決定來回答到底縱向拓展還是橫向拓展擴充更适合,雖然幸運地說,現如今提供的高計算和大記憶體的系統往往意味着你不必選擇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