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版式設計——日本平面設計師參考手冊》一書中的第1章書籍、目錄、索引功能,作者+designing編輯部,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書籍、目錄、索引功能
版式設計——日本平面設計師參考手冊
下面介紹制作書籍時,能夠一次處理多個文檔的書籍功能,以及自動更新目錄及索引的功能。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50613a6b8ba2f70d80d" >
書籍功能
執行“檔案”→“建立”→“書籍”指令,便能打開“建立書籍”的對話框,建立書籍後出現空白的“書籍”面闆,接着即可添加之前制作完成的檔案。
添加文檔可利用“書籍”面闆的按鈕、菜單,或是從finder、bridge等視窗将檔案拖曳至indesign。想要更改檔案的順序時,可以在添加文檔後,從“書籍”面闆裡上下拖曳,即可更改檔案的排列順序。
若各個添加的文檔都具有獨立的頁面編号,則整本書的頁碼就會雜亂無章,是以必須将各檔案的章節選項設定為“自動頁碼”。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5061e9fa58ad2e0ee9d" >
選擇想要修改頁面編号的文檔,再選擇“書籍”面闆菜單指令裡的“文檔編号選項”,将會打開剛剛選擇的文檔,并彈出“文檔編号選項”對話框。
此外,“書籍”面闆會顯示在文檔上方,并會突出顯示目前所打開的文檔。
文檔的同步
下面制作書籍的目錄。首先制作與其他文檔一樣大小的目錄用檔案,并将該檔案添加到“書籍”面闆。為了讓目錄文檔與主要頁面的版式統一,可以将其他文檔的各種設定加載到目錄文檔中。此時隻要選擇“書籍”面闆菜單指令裡的“同步“已選中的文檔””選項,即可輕松完成上述動作。而讀入的内容,還可以利用“同步選項”來進行設定。
由于會将所有目錄文檔必須有的樣式、顔色和複合字型等一并載入,是以隻需要設定頁面編号以及章節這類的設定。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506424aeebaf14f4ca9" >
執行同步檔案時,将以左側欄中顯示有圖示的其他檔案作為同步标準。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506adcc7824809ce19a" >
在“同步選項”對話框中,除了圖例中的選項之外,還能設定“版面網格”、“避頭尾”、“複合字型”和“标點擠壓”等選項。
制作目錄
打開目錄檔案後,執行“版面”→“目錄樣式”指令。單擊“建立”按鈕,在打開對話框的“其他樣式”欄位中,将顯示這個書籍檔案目前使用的所有段落樣式,我們可從其中選擇要做成目錄的樣式。像這樣選擇目錄内容時,目标文字必須事先已指定為特定段落樣式才行。
指定目錄标題以及對象樣式後,就可以命名、存儲。然後執行“版面”→“目錄”指令,并确認是否選取了剛剛制作的目錄樣式,單擊“确定”按鈕,即可置入剛剛選取的目錄文本。
若目錄的樣式很簡單,則可以直接執行“版面”→“目錄”指令來制作。不過為了確定日後仍能更改樣式,還是先制作目錄樣式比較保險。
置入選取的目錄後,即可自由地配置段落,不過一定要更新在目錄對象裡指定的段落樣式。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那麼一旦執行“版面”→“更新目錄”指令,後繼配置的内容将全部消失。
制作索引
想要制作索引時,可以執行“視窗”→“文字與表”→“索引”指令,打開“索引”面闆。選取想作為索引的文字,再單擊“索引”面闆裡的“建立新索引條目”按鈕。中文的預設排序方式是依照拼音排序,也可以在面闆菜單的“排序選項”裡進行設定。重複輸入需要的索引詞語後,打開事先建立好的索引用文檔,再選擇“索引”面闆菜單指令裡的“生成索引”選項,就能将選用的索引文本置入文檔。
當生成索引時,如果單擊“更多選項”按鈕,還能以級别方式制作索引。
建立索引對象沒辦法自動處理,必須反複逐個選取需要索引的詞語才行。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50678e36f4fd717f5ff" >
在建立為索引的詞語前,将顯示索引符号的控制文字(若沒看到,可執行“文字”→“顯示隐含的字元”指令)。是以符号會随着該詞語被複制/粘貼,與詞語一起移動。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50600c1803f7b572298" >
索引用的文檔必須事先建立于“書籍”面闆裡。
本文僅用于學習和交流目的,不代表異步社群觀點。非商業轉載請注明作譯者、出處,并保留本文的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