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異步社群《機器人愛好者(第2輯)》一書中的第1章,作者:美國servo雜志社,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有不少玩家在一開始制作的是相對簡單的底盤,後期再增加帶機械手的操縱器,這種做法當然是可行的。不過,如果能在設計時就考慮好機械臂和機械手的部署,那就更好了。請務必牢記,設計機械臂時有諸多因素需要考慮。
圖6展示的是crustcrawler機器人(alex dirks于2010年推出),這款機器人設計得很好,機械臂之外留有一塊幹幹淨淨的空間,大小約是45.7厘米×35.6厘米。機器人内部也留有10.2厘米見方的空間,用以安裝電子裝置。crustcrawler nomad機器人使用parallax充氣輪胎和齒輪馬達,牽引力較大,而馬達的重量可以抵消機械臂的載荷重量。設計機器人時要注意,不要讓零部件、感應器和其他附屬裝置擋住機械臂的活動。

機械臂的運動範圍較大,其本身及抓取物都有一定重量,如果沒有設計好重心,機器人就很有可能在快速移動過程中翻倒在地。parallax公司在為其廣受歡迎的boe-bot機器人設計機械手套裝時,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圖7)。
請注意看,重量最大的部件(伺服電機)安裝在機器人後部與手爪相對的位置。這樣能讓機械手抓取較重的物體,而不至于傾翻。這是多麼好的工程實踐案例啊!
我在boe-bot和activitybot兩款機器人上都安裝了機械手,發現平行機械手的抓取效果更好,大概是因為機械手内側有橡膠墊的緣故。boe-bot屬于桌面型機器人,是一個極佳的機械手和感應裝置測試平台,很适合機器人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