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本節書摘來異步社群《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一書中的第1章,第1.2節,作者:美國servo雜志社,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tom carroll 撰文 雍琦 譯

我最近讀了一篇極棒的文章,由frank tobe撰寫并發表在他自己主持的線上雜志《機器人報告》上。frank的文章名為《機器人準備好了嗎?》,文章介紹了27家公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沒想到有那麼多機器人正投身于跟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農業領域。在我看來,農業是人類最重要的産業,它不僅為人類和牲畜提供食物,而且為工業生産提供能源。

沿着加州i-5高速公路往南行駛,一路上會有數百英裡路程穿越加州中央谷地(圖1)。中央谷南北長約724千米,東西寬74~96千米。這片58 274平方千米的“伊甸園”生産了全世界90%的杏仁,還盛産莴苣、洋芋、葡萄、棉花、杏子和蘆筍。美國農産品出口量的8%都來自這裡。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我沿101公路傳回時,看到了品種繁多的農作物。農田上方有時會有嗡嗡作響的噴粉飛機噴撒農藥,防止病蟲害。

本文不想一上來就介紹那些讓農業勞作變得簡單輕松的機器人,我反到是想先讨論一下這個問題:人類作為捕食者,是怎麼邁入農業生産的。

一開始,我們的祖先可能注意到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們丢棄在岩穴周圍的果核和種子可以生發出果樹來。這讓他們意識到,隻要把這些又黑又不起眼的東西放到地裡,它們就能長成新的樹木。谷物也一樣。

同樣的,他們學會了圈養動物。比起追捕、獵殺野生動物來說,圈養動物容易多了。

時光匆匆,數千年之後,農業已從小打小鬧發展成占用大量土地的産業。為了适宜作物生長,土地必須不斷耕耘,我們的祖先在很長時間裡都以人力進行這項勞作,如圖2所示。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用犁耕地的方法有一個演變過程。開始的時候,由人從後面推犁。後來發展成由某種溫馴的動物在前面拉犁,人在後面扶着,如圖3所示。在世界上許多地方,農業生産的面貌依舊如此。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當農産品生産日益豐富,不僅能滿足一家口糧,還能往外出售時,大規模耕作方法就顯得很有必要了。耕地面積增大,播種和收獲時需要的人力和畜力越來越多。圖4展示了一個誇張的場景,“增加馬力”,拉動更大的農業工具。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農業機械化生産裝置的革命性發展,當拜cyrus mccormick所賜,1931年22歲的他發明了收割機。年輕的mccormick從他父親失敗的發明設計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改進他的發明。直至1845年,mccormick的收割機才真正拿得出手,開始銷售。

圖5展示了1884年改進之後的收割機,不僅能收割,還能捆紮。收割機是19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接納新科技的現代農業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1984年,tom selleck的電影《失控》 (runaway)在那一年橫空出世。電影講了一個警務機器人專家追捕一個失控的農業機器人的故事。這個專家新交的女友,後來逮到了任性的機器人。正是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機器人在商業化生産的農業領域大有作為。

據估計,世界人口在2050年将達到90億。到那時,農業産量必須得比現在番一番,才能滿足人類需要。全世界可耕土地面積是有限的,是以,生産效率得提升25%才能滿足産量翻一番的要求。frank tobe那篇遠見卓識的文章,概括了一些在農業發展方面讓人眼前一亮的事實,包括:

為降低成本,美國主要的農業聯合企業正在國外購買土地,并在國外開展種植。

中國正在非洲購買土地,派遣熟練勞工前往當地訓練并管理新手。

全世界的農民和農場主們,正往精細化耕作方向轉變。比如:把大塊耕地細分成小區塊,有時甚至為單株植物或單個動物劃出專門地塊,以此增加生産效率,降低成本。

将無人機用于勘察、觀測、檢驗和噴灑。

無人(至少是自動)車能精确移動,精确作業。

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顯示, 2012年農民的中位數收是每小時9.09美元。

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顯示, 2012年美國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為749400人,比2011年減少3%(25000人)。

在美國從事農業生産的人口裡,大約有74%是墨西哥或中美洲人,其中有一半多屬于非法勞工(據《财富》雜志報導)。

農作物噴粉飛機作業人員的傷亡率極高,在全美排第3。在日本,90%的噴粉作業由無人機完成。

市場分析公司researchmoz在2014年1月29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農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将從2013年的0.817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1.63億美元。

拖拉機:農業的心髒

我是在北卡州東部的一個農業小鎮長大的,從小就見識過各式各樣的拖拉機和農業裝置。幾十年後,我移居到華盛頓州西南部的另一個小鎮,仍舊能時時在住處周圍看見拖拉機。不論新舊,拖拉機從來都是國慶日巡遊裡的常客。每年夏天,克拉克縣博覽會展覽的拖拉機總會吸引很多人,包括我自己。

圖6展示了一輛典型的老式拖拉機。約367千瓦單缸引擎和約73千瓦調速輪組合在一起,就能帶動多種不同的農業機械,我總覺得這很神奇。你所要做的不過是點燃引擎,讓它每隔五圈給飛輪一把推力。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圖7展示的是一台未經清理涮洗的老式引擎。洗幹淨的話,它看起來就跟圖檔背景裡那台綠色引擎一樣。它們的結構簡單,永不停歇。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圖8展示的steiger 535是一輛典型的現代拖拉機。為了增加牽引力,它裝配有巨型輪子,看上去有點誇張。現在的拖拉機裝置豐富,配有空調、封閉式駕駛室、舒适的座椅、音響系統、gps,有的甚至配有小型冰箱,可以在漫長的全天田間勞作裡為你提供“冰飲”。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圖9展示的是由autonomous拖拉機公司生産的spirit at4000,它是真正的全自動拖拉機。請注意,它沒有駕駛室。這輛拖拉機重達11噸,其實還算是輕的,因為設計時考慮到了避免壓實泥土。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2012年的原型機使用了光電混合導航系統,可以防止拖拉機越出耕地邊界。

spirit拖拉機以一對惠普202柴油發動機帶動一對發電機,後者驅動分别裝在四個輪子上的電動馬達。輪子轉圈,帶動寬大的履帶行進。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自動拖拉機已經不再使用gps做導航了,gps總會周期性地出問題。現在,人們在耕地周圍設定雷射發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精确地為拖拉機導航。如果雷射遇到山體或障礙物,就輔以甚高頻(vhf)電台。圖10展示的是正在加裝幹草收割裝置的spirit拖拉機。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從事重複性農業勞作的機器人

在讨論各種特别的機器人設計之前,我想先重點介紹一下一位真正的機器人設計專家,他一直緻力于研發溫室專用機器人。harvest automation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技術官joe jones,發明了一種非常引人注目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不僅有搬運功能,還能自動定位植物生長罐。圖11展示的就是harvest automation生産的hv-100機器人,已經有一些新聞報道以視訊形式展示過它的風采。hv-100讓我不禁想起科幻電影《宇宙靜悄悄》(silent running)裡的三個角色:huey、dewey和louie。這3個機器人長相粗短,行動笨拙,為星際飛船valley forge上的船員提供服務。

hv-100身材小巧,由輪子驅動,能夠搬起多種不同的植物罐,将它們快速運到其他地方。這種機器人由傳感器和程式控制,可以忠實地完成任務。在圖11裡,标出了各部件名稱:(a)雷射測距儀、(b)邊界傳感器、(c)夾子、(d)緊急制動開關,以及電器封裝部位。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jones在參加某次機器人工業論壇時,就怎樣決定設計何種機器人發過一番妙論。mark hoske在其為《控制工程》雜志(control engineering magazine)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摘錄了jones的一句話:“用于農業的小型移動機器人。”他的機器人方案備選清單幾乎是為農業生産量身定制的,但同樣适何于其他種類移動機器人的設計和制造。要想發明出成功的機器人,jones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做人們想要的;

2.技術手段必須是現成的;

3.比現有産品更具成本優勢。

jones在機器人領域有着廣泛深厚的背景,曾就先後職于三家不同的機器人公司以及著名的mit機器人實驗室,打造過irobots等多個商業項目。

農業生産中有許多重複性動作,大多數人覺得這很痛苦。快速檢查一下圖11中的機器人,我們就能知道,它是以現成技術為依托的“差異導向平台”(differentially steered plaform)。它尺寸嬌小,結構簡單,在同現有勞動力的比拼中極具競争力。

jones指出,設計移動機器人還有特殊要求:“設計任何一種移動機器人,都面臨6個方面的挑戰:應用系統(傳感器、執行器和軟體),導航系統,應急系統,移動系統,動力系統,以及互動系統。”

他還指出,典型的農業勞動“……常常伴随因重複提取重物造成的勞累。季節性勞動力極其稀缺,其中80%又是非法勞工,工作效率極低。”

在加州收割莴苣的機器人

葉用莴苣(也就是生菜)是加州中央谷市價最高的作物,每年的産值大約為16億美元。莴苣産業包含的内容,遠遠不止采摘、包裝、運輸、銷售和食用這幾項而已。

要讓這種綠葉蔬菜變成你的沙拉或三明治裡的食材,不光是讓它生長成材并整株采下那麼簡單。要想讓這種作物健康成長,必須得好好看護它們。加州的傳統是雇傭大量廉價勞動力,但近來能雇到的人越來越少,而且要價越來越高。

人們通常覺得農作物不需要除草和間苗,但莴苣需要一定的空間才能長成。必須定期除去發育不全或受病的植株。嚴禁采摘還在生長過程中的小植株。這些判斷,都由受過訓練的人作出。

快來看看莴苣機器人吧,它由jorge heraud和lee redden設計研發,他們曾是斯坦福大學研究所學生同學。

在斯坦福大學時,jorge和lee參加過精益商業模式課程(lean launchpad)的一期創業課,之後,他們燃起雄心壯志,希望通過機器人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實作農業可持續發展。在課程中,這支團隊創造了莴苣機器人的原型,并在加州中央谷的田間進行了測試,成功地讓計算機識别出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全自動莴苣機器人從此誕生了。

借助幾位教授的種子基金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nsf sbir)的一筆資助,jorge和lee的事業開始起飛,他們組建了自己的公司,取名為藍河科技(blue river technology),寓意可持續、充滿活力、永遠前進。

藍河科技指出:“莴苣機器人(圖12)是一種由拖拉機牽引的裝置。機器人随着拖拉機前行的腳步拍攝莴苣,利用專門設計的計算機視覺算法,把拍得的圖檔與資料庫内的莴苣圖檔作比較。據報道,對比的精确程度高達98%。如果機器人檢測到雜草或需要間苗的莴苣,就會打出一劑濃肥料,消滅有害植株,保護其他植株健康成長。不可思議的是,即使以每小時1.9千米的速度穿越農田,莴苣機器人的間苗效率仍能抵得上20個手工勞動力,不論是準确度還是速度。”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圖13描繪了全自動莴苣機器人工作時的景象。莴苣産業對于加州經濟來說極其重要性,是以,目前已有其他幾家公司正加入到設計研發莴苣機器人的隊伍中來。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摘草莓的agrobot機器人

agrobot機器人是幾家研究團體的創作結晶,這些團體的總部都坐落于西班牙韋爾瓦市(huelva)。agrobot計劃由工程師juan bravo牽頭,圖14中駕駛收割機的就是他本人。juan bravo的身後,是多個配備終端感覺器的“采摘臂”。圖15展示了采摘機器人在草莓試驗田作業的場景。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agrobot機器人并不是以機械手段等價複制人手的複雜功能。它利用可視化技術,将橡膠裹襯的籃子(圖16)引導至已經成熟的紅草莓那裡,然後用升降裝置把草莓摘下。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采摘草莓可不是件輕松的工作,它長得離地面得近,需要一次又一次彎腰勞動。我小時候為了掙零花錢就摘過草莓,一籃0.5美元。一點都不好玩。

摘下的草莓放到傳輸帶上,運送到坐在機器人前面的勞工那裡。勞工對草莓進行檢測,并把它們封裝在容器裡——翻蓋盒、柳條箱或木桶都可以。承接草莓的橡膠籃由好幾條機械臂抓着,以便同時進行雙向采摘。這種機器人已在加州沃森維爾市(watsonville)得到使用,那裡出産的草莓占全加州産量的40%。

加州的企業家們見識了這種機器人的原型之後,它們有機會在試驗果園裡得到進一步檢驗。如果要使用收割機器人,植株必須單排種植,這樣會減少種植量,産量也随之減低。多數地面還得擡起,以便采摘籃能夠到植株的所有部位。

潛在買家得明白,機器人不會自己思考,不會找出隐藏在葉子後面或處于植株偏僻角落裡的果實。這種機器人售價250000美元,配備60條機械臂。

農業生産中的關節臂機器人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介紹wall-ye v.i.n. 1000修剪機器,如圖17所示。這種機器人專門用于在葡萄園内修剪枝葉。這種由法國梅肯市(macon)的wall-ye公司發明的機器人,已經開始改變葡萄酒工業。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的奧秘,在于通過有效地整合關節臂與視覺系統,伸入葡萄植株,剪掉已死亡或得病的部分。這種工作通常要花費勞工們數百小時的工作時間,而且勞工的技術水準還得達到這一高度,才能判斷哪些部分是需要修剪的以及怎樣修剪。

人們有時候輕視農業勞動,但實際上,大多數農業勞動需要的并不僅僅是體力。這種價值30000美元的機器人,将在很短時間裡證明自己物有所值,為葡萄園主承擔那些令人生厭但必不可少的勞作。

最終思考

目前為止,我接觸到的農業機器人品種還很少,前面提到的frank tobe的文章讓我受惠良多。不論什麼産業,都能利用現代科技增加産量,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生産出各方面都更加優秀産品。每當想起這些,我都不由得心潮澎湃。

農業也不例外。無人機盤旋于田間地頭,可以勘察地面,偵測災害,監視勞作,以及做其他種種事情。機器人拖拉機和自動化裝置,可以獨自完成耕地、種植、收割等任務。給果樹修剪枝葉、采摘果實的任務,也可以交給機器人。

擠牛奶的工作與農業類似。如今,不再有擠奶工坐在擠奶凳上手工擠奶的場景,就像圖18中那種方式那樣。牛奶場使用機械擠奶裝置,自動驅趕奶牛到指定位置,清洗乳房,将擠奶器接到牛乳頭上。擠奶器檢測到擠奶結束後,從牛乳頭上移除奶杯,再把奶牛趕回牧場。

《機器人愛好者(第1輯)》——激動人心的農業機器人

請讀者注意,我在文章裡提到的機器人都還處于原型階段。不過,它們肯定能邁上新的台階,成為主流應用。

農業必須改變,它也正在改變中。人類需要以更低的代價獲得更多的食物,舊式的農業生産方式必将淡出曆史舞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