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 設定環境變量的幾種方法

一般來說,配置交叉編譯工具鍊的時候需要指定編譯工具的路徑,此時就需要設定環境變量。例如我的mips-linux-gcc編譯器在“/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目錄下,build_tools就是我的編譯工具,則有如下三種方法來設定環境變量:

1、直接用export指令:

#export path=$path:/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檢視是否已經設好,可用指令export檢視:

[root@localhost bin]# export

declare -x bash_env="/root/.bashrc"

declare -x g_broken_filenames="1"

declare -x histsize="1000"

declare -x home="/root"

declare -x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n"

declare -x inputrc="/etc/inputrc"

declare -x lang="zh_cn.gb18030"

declare -x language="zh_cn.gb18030:zh_cn.gb2312:zh_cn"

declare -x lessopen="|/usr/bin/lesspipe.sh %s"

declare -x logname="root"

declare -x

ls_colors="no=00:fi=00:di=01;34:ln=01;36:pi=40;33:so=01;35:bd=40;33;01:cd=40;33;01:or=01;05;37;41:mi=01;05;37;41:ex=01;32:*.cmd=01;32:*.exe=01;32:*.com=01;32:*.btm=01;32:*.bat=01;32:*.sh=01;32:*.csh=01;32:*.tar=01;31:*.tgz=01;31:*.arj=01;31:*.taz=01;31:*.lzh=01;31:*.zip=01;31:*.z=01;31:*.z=01;31:*.gz=01;31:*.bz2=01;31:*.bz=01;31:*.tz=01;31:*.rpm=01;31:*.cpio=01;31:*.jpg=01;35:*.gif=01;35:*.bmp=01;35:*.xbm=01;35:*.xpm=01;35:*.png=01;35:*.tif=01;35:"

declare -x mail="/var/spool/mail/root"

declare -x oldpwd="/opt/au1200_rm/build_tools"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usr/x11r6/bin:/root/bin:/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declare -x pwd="/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declare -x shell="/bin/bash"

declare -x shlvl="1"

declare -x ssh_askpass="/usr/libexec/openssh/gnome-ssh-askpass"

declare -x ssh_auth_sock="/tmp/ssh-xx3lkwhz/agent.4242"

declare -x ssh_client="10.3.37.152 2236 22"

declare -x ssh_connection="10.3.37.152 2236 10.3.37.186 22"

declare -x ssh_tty="/dev/pts/2"

declare -x term="linux"

declare -x user="root"

declare -x username="root"

可以看到,環境變量已經設好,path裡面已經有了我要加的編譯器的路徑。

2、修改profile檔案:

#vi /etc/profile

在裡面加入:

export path="$path:/usr/local/nodejs/bin"

然後 source /etc/profile  使配置生效

3. 修改.bashrc檔案:

# vi /root/.bashrc

在裡面加入:

export path="$path:/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後兩種方法一般需要重新登出系統才能生效,最後可以通過echo指令測試一下:

# echo $path

看看輸出裡面是不是已經有了/my_new_path這個路徑了。

-----------------------------------------------------------------------------------------------------------------------

 “/bin”、“/sbin”、“/usr/bin”、“/usr/sbin”、“/usr/local/bin”等路徑已經在系統環境變量中了,如果可執行檔案在這幾個标準位置,在終端指令行輸入該軟體可執行檔案的檔案名和參數(如果需要參數),回車即可。

  如果不在标準位置,檔案名前面需要加上完整的路徑。不過每次都這樣跑就太麻煩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是把這個路徑加入環境變量。指令

“path=$path:路徑”可以把這個路徑加入環境變量,但是退出這個指令行就失效了。要想永久生效,需要把這行添加到環境變量檔案裡。有兩個檔案可

選:“/etc/profile”和使用者主目錄下的“.bash_profile”,“/etc/profile”對系統裡所有使用者都有效,使用者主目錄下

的“.bash_profile”隻對這個使用者有效。

  “path=$path:路徑1:路徑2:...:路徑n”,意思是可執行檔案的路徑包括原先設定的路徑,也包括從“路徑1”到“路徑n”的所

有路徑。當使用者輸入一個一串字元并按回車後,shell會依次在這些路徑裡找對應的可執行檔案并交給系統核心執行。那個“$path”表示原先設定的路徑

仍然有效,注意不要漏掉。某些軟體可能還有“path”以外類型的環境變量需要添加,但方法與此相同,并且也需要注意“$”。

  注意,與dos/window不同,unix類系統環境變量中路徑名用冒号分隔,不是分号。另外,軟體越裝越多,環境變量越添越多,為了避免造成混亂,建議所有語句都添加在檔案結尾,按軟體的安裝順序添加。

  格式如下():

  # 軟體名-版本号

  path=$path:路徑1:路徑2:...:路徑n

  其他環境變量=$其他環境變量:...

  在“profile”和“.bash_profile”中,“#”是注釋符号,寫在這裡除了視覺分隔外沒有任何效果。

  設定完畢,登出并重新登入,設定就生效了。如果不登出,直接在shell裡執行這些語句,也能生效,但是作用範圍隻限于執行了這些語句的shell。

  相關的環境變量生效後,就不必老跑到軟體的可執行檔案目錄裡去操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