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擁抱變化——社交網絡時代的企業轉型之道》一構築社會信任

本節書摘來異步社群《擁抱變化——社交網絡時代的企業轉型之道》一書中的第1章,作者: 【美】sandy carter 譯者: 侯德傑 責編: 趙軒,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擁抱變化——社交網絡時代的企業轉型之道

這個層面會重點關注對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現有社交網絡進行審查,以便能更好地利用這些社交網絡,并對其進行拓展,創造出新的網絡聯系。現在,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借助社交手段通過“與朋友做生意”的方式來發展業務,而大家都知道,這種朋友關系需要建立在很深的互相信任的基礎上。

根據博雅公司(burson marsteller,世界頂級的公關公司,主要關注網絡信譽管理和市場營銷)的研究,在“财富500強企業”中,有79%的公司在使用twitter、facebook、youtube或者企業部落格的形式與客戶以及與其他利益相關群體進行溝通,有80%公司将linkedin作為選拔和招聘員工的主要手段。很明顯,我們現在已經身處這一場革命之中,人們正在使用這些網絡聯系作為最主要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方面已經徹底取代了傳統的互動方式。

下面再為你講述一個我的親身經曆,讓我們思考一下能從中學到些什麼。有一次我去印度進行一次商務旅行,我發微網誌表達了對這次印度之行的激動之情,因為我以前去過印度,去拜訪過我的客戶,并且作為一個産業峰會的主題演講人,我發現印度是一個新崛起的創新型國家。在經過漫長的飛行旅程之後,我抵達了印度,然後就是噩夢般的提取行李過程,接下來我對飯店也不敢有奢望,隻希望能好好睡一覺。

我抵達酒店時已經是晚上11點了,飯店的總經理跟我說他已經把“迎接團隊”安排在會議室等我了,因為在酒店大堂已經擠不下了。我沒有預料到會有人迎接我,我特意囑咐了當地的ibm同僚們第二天早上再過來,因為我不想讓他們大晚上地從家裡趕過來。在辦理完入住手續之後,我按照指引來到了會議室,我沒有想到我的微網誌成了聯絡的關鍵。

在離美國數千英裡外的孟買,一群隻在我的部落格、linkedin群及微網誌上知道我的人聚集在了一起,他們很欣賞我的專業知識,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見到我,然後跟我談論關于社交型企業的事情。通過我發的那一條微網誌,一些身在印度的鐵杆粉絲便知道了我将要在哪個會議上發言,将要入住哪家酒店,并且他們還向前台咨詢到了我的航班号,了解到了我的“預計抵達時間”,然後,他們便聚集到了這裡,希望我能分出些時間來與他們交流——當然,我非常樂意将時間奉獻給我的這些新“朋友”。

我的微網誌能被世界各地的人所關注,并且還能将幾千位信任我的人聚集在一起,我感到非常吃驚,毫無疑問,如果沒有我和他們之間的網絡聯系,就不會有這一幕。雖然社交媒體在印度的全面發展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寬帶的普及率,但是通過這個“迎接團隊”起碼可以證明,對于印度人來說,全球化社交網絡這一股浪潮已經從人與人的交往擴充到了企業與企業的交往。

我總共通路了60多個國家,在很多國家我都有相似的經曆。通過我的這段經曆,足以說明我能夠通過良好的社會信任獲得“朋友”,但是很多人往往會忽視,這同樣也适用于一個企業。請不要忘了我的社會角色是一位母親、妻子和ibm的副總裁,同時也是社交媒體的“布道者”。對于這次印度之行,我的這些“朋友”能夠聚集在飯店跟我見面并不是因為我的個人生活,而是因為我的職業身份和我代表ibm所做的工作。作為ibm副總裁以及社交型企業的“布道者”,我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我本人,同時也代表着ibm公司。是以,在我的商務旅行中,我的同僚、客戶、合作夥伴和同行迎接問候我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與我的公司建立起互相認可、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關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