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出版社《當90後遇上創業》一書中的第1章,第1.2節,作者: 陳栩琳,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當90後遇上創業
創業的星星之火
或許創業的種子在你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你聽了小時候父親無意中給你講的李嘉誠和比爾·蓋茨的事迹之後,你就勵志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或許,畢業之後你在工作上到處碰壁,老闆不再是那個寵你的老師,你做什麼他都感覺看不上;在公司裡你感覺你是最年輕的,同時也是最渺小的那一個;午夜夢回,拼命地問自己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或許,你四處吃得開,在學校是這樣,在機關也是如此,歲月給了你與年齡不一樣的世故,但是某天你在班級群裡聽到了班上某位十分木讷的同學創業成功的消息時,你再也坐不住了。
種種原因讓你走上了創業這條“不歸路”。
創業的火焰在你的心裡燃燒着,你變得無心工作。原本你3個月轉正、1年加薪和3年提幹的職業規劃也抛到了腦後,留意起了各種創業項目的網站。網絡論壇裡讨論的每個創業項目看上去都像月宮裡的嫦娥一樣,那麼完美無缺,那麼充滿幻想。一時間,你不知道該做什麼,真後悔沒有把在學校裡的那些專業好好學學,要不然也不至于像現在這樣什麼都“專”,就是什麼都不“長”啊。
懊悔歸懊悔,這個時候你眼睛的餘光裡出現了一個閃着大紅字的項目,你頓時像陷入了一見鐘情,像個初戀的少年般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這個項目。你感覺這個項目就是你的畢生所求,你願為它赴湯蹈火,願為它砸鍋賣鐵,願為它做所有的一切。你在心裡許下諾言,就跟當初你跟你的女朋友許諾時一樣。
你以為創業是那麼的美好,美好到你像是在談一場永不分手的戀愛,沒有争吵,沒有誰愛誰更多一點。你的精神每時每刻都在亢奮,每一次想起你那絕妙的點子,無論剛才老闆對你發了多大的脾氣,不管你這個月的工資還剩多少,或者你早上擠公共汽車時丢掉了錢包,你的嘴角始終都會微微上揚,你幻想着自己就是那個曾經在月光下聽到的那個财富故事裡的比爾·蓋茨,或者以為自己現在就是他的1.0版。
你開始搜集關于你的“心中女神”的種種新聞,你有意無意地打聽關于她的一切,你老闆對她的看法(你認為雖然他是個“周扒皮”,但是至少是個精明的商人),以及别人對她的看法。
當你的老闆拉着臉說了句“勉強”,當你的父母都說你這孩子真有想象力,當你的她沒有“争風吃醋”,說你真有眼光的時候,你的小宇宙快要爆發了,不能自已。
過了許久空想的日子之後,你決定要開始你那朝思暮想的日子——一段新的征程,你拿起福布斯雜志,發誓x年後,你的名字一定要出現在這上面;你發誓一定要把你老闆的公司買下,然後讓他為你打工;你發誓一定要讓村口的那個吳老二對你刮目相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喊了很多你認為很壯膽的口号之後,你決定帶着自己的光榮與夢想上路。然後,一段關于理想與現實、歡樂與苦難、大喜與大悲的旅程開始了。
中學生物課上第一次接觸到了dna,那個由dna序列組成的雙螺旋結構确實非常漂亮,現在已經記不清裡面複雜的理論了,隻記得它控制着人類的遺傳資訊,這些遺傳資訊讓每一個人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行為方式。我想其中應該有一段序列是關于創業的吧,這段序列的改變讓創業者與普通人差別開來,是以創業者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想法,走向不同的道路。
關于創業
現今國家在鼓勵創業,學校舉辦各種創業比賽以鼓勵畢業生創業,社會輿論也在鼓吹創業,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把創業當作了逃避工作的避風港,覺得生活真沒意思,一沖動,倒不如創業去。如果把創業當作逃避工作的借口,帶着這種不純粹的創業目的,走不了多遠。
有些人适合創業,這些人果敢、眼光長遠、敢于放棄,并且不安于現狀,時刻充滿了對事業的激情,有着很強的磁場和感召力,能吸引身邊的人。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你可以走上創業這條路,試試自己的能耐。但是有些人本身的性格原因使得他并不适合帶領一幫人沖鋒陷陣來進行九死一生的創業,這個時候要想創業,就應該加入一家創業公司,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即聯合創始人,利用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長來幫助這個團隊創業。
也許有人會酸溜溜地說,創業沒成功怎麼辦?事業沒做成,花的是老闆和投資人的錢,你的工資照拿,假照放。你還能從中學到很多關于創業的知識,這些是書本中沒有的。真槍實彈的曆練,充分了解創業公司是怎樣營運的,會碰到哪些問題,這在今後的創業過程中都是經驗和教訓,是一筆多少錢都難以買到的寶貴财富。
如果在一家非創業公司,身邊沒有那種艱苦奮鬥的氣氛。氣氛在哪裡,取決于周圍的環境,更取決于自己的内心。很多有所成就的大人物也并未在創業公司待過,但是他們相同的特質就是在成功的公司把自己當成創業的員工,以創業者的心态來打工,這樣才能在能力上得到突破。
在成功的公司工作時,你把自己當作創始人有時候會顯得很突兀,周圍環境會容不下你——大家都是在打下江山後坐收漁翁之利的,你整天又是改進這個工作流程,又是簡化那個手續,不遭人排擠才怪。
唉……但是,有理想的人到哪兒都不合群。

如何找到創業公司
在這裡說個題外話,支個招兒給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把中國最頂級的20個vc名單找來,各家vc都可以在網絡上搜尋到,然後找到他們最近投資的創業公司,往那些創業公司海投履歷,在你家附近的就更得天天往那兒跑。剛拿到投資的創業公司正是招兵買馬的時候,他們隻要一貼出來招聘資訊,你就一把撕下來拿去應聘,這種機靈勁兒正是創業公司所需要的。找工作除了目前的薪資待遇以外,充滿無限遐想的未來更能夠吸引人,更何況有些剛拿到投資的創業公司在工資上虧待不了你,真是現在、未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網際網路這個江湖
網際網路行業很強調英雄主義,這個由工程師主導的行業,技術就是說服力,是以很容易誰也不服誰,都想争老大,最後導緻團隊分崩離析。
我非常佩服ucweb這家公司的兩個創始人。可能公司名字沒有被挂在嘴邊,但産品一定是經常被提起的——uc浏覽器。他們都知道自己隻是個技術人才,但要讓公司走得更遠,他們需要一個真正的上司者,他們隻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副總的頭銜,後來他們找原聯想投資的俞永福擔任公司的一把手。
人家俞永福在聯想幹得好好的,大學一畢業就在聯想幹了,幹的又是投行——财神爺的工作,整天把創業者扒拉個精光從裡到外打量,但創業者還挺樂意。俞永福剛開始不幹,說他們沒要到投資反倒來挖人,這不道地。臨走,交換個名片,一看兩個人都寫着副總頭銜,俞永福問他們:“你們來融資不叫老大來,真不夠重視啊。”兩個人說,咱就一個普通“程式猿”外兼牛一點兒的“攻城獅”,技術是我們的強項,但管理和戰略這種大方向還需要更好的人來上司公司,是以就有點“囊中羞澀”——沒有老大的公司跟沒錢一樣,不太好意思。這件事徹底震撼了俞永福,心想這兩個人的心胸真夠寬廣的。
創業者想成功,要先找人加入創業團隊。但是,很多空降兵都擔心和創業團隊存在磨合問題,但如果是ucweb的兩個創始人來拉攏你,你還會擔心嗎?
俞永福進來之後果然不是浪得虛名的,馬上引進了雷軍的天使投資,又進行了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公司發展迅速。現在uc浏覽器在移動端的裝機量已經達到了4億部,真的是獨一無二的霸主。在國内,騰訊公司太高、太大了,可能擋住了一點uc的光芒,但在印度和東南亞市場,uc是“中國制造”的代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杠杆,我可以撬動地球。”創業中,我們也要學會借用外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夠望得更遠,飛得更高。
提起android作業系統,都知道這是google的産品,但這還真不是google的親兒子,隻能算是認的幹兒子,為了認這幹兒子紅包也真沒少給。這個幹兒子也真的沒白認,夠聰明,也夠有發展前途。
先說夠聰明。就像當年在維也納,肖邦、莫紮特想到一個宏偉的曲譜,但沒人提供場所創作和演出就等于什麼都無從談起,是以他們需要宮廷的支援。開發android作業系統的團隊知道android系統不是鬧着玩的,太費錢和時間了,需要一個大的平台來完善和後續開發,于是他們把公司賣給了google。
借助google在全球的影響力,android迅速讓市場接受了自己,安裝量指數級上升,很可能成為手機系統裡的windows。比爾·蓋茨發家還是拿着pc作業系統賣錢,可android卻不屑于此,有了大靠山,直接免費。團隊成員也拿到了google的股票,都成了百萬富翁,如今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也可以說是功成名就。
雖然android作業系統隻是google這家“巨無霸”公司的一部分,但是最後android家喻戶曉,它們創業的目的已經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