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ccna無線640-722認證考試指南》一書中的第9章,第9.2節分布式架構,作者 【美】david hucaby,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9.2 分布式架構
ccna無線640-722認證考試指南
基本主題
自主式ap是一種功能齊全的裝置,每個自主式ap都能提供一個或多個全功能的單機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務集),而且是在接入層将無線ssid連接配接到有線vlan的交換式網絡的自然擴充。圖9-1給出了一個基本的無線網絡架構示意圖,圖中隻有4個ap,但實際的典型企業網可能包含成百上千台ap。

提示:
cisco曾經提供了一款名為wlse(wireless lan solution engine,wlan解決方案引擎)的集中式ap管理工具,在cuwn架構推出之後就停用了。
自主式 ap 究竟需要做些什麼才能成為網絡的一部分呢?以圖9-3為例,本例僅關注單台ap及其連接配接。該無線網絡包含兩個ssid:100和200,分别對應于有線vlan 100和vlan 200。必須将這兩個vlan從分布層交換機中繼到接入層交換機,通過接入層交換機的中繼鍊路進一步向外擴充。
控制面:該類流量用來控制、配置、管理和監控ap本身。
資料面:經過該ap的終端使用者流量。
由于控制面和資料面的流量都必須到達每個自主式ap,因而網絡的配置和
上述過程看起來似乎并不複雜,但是如果要在網絡中增加新vlan且需要配置每一台交換機,那麼事情就變得相當複雜了。更糟糕的是,如果網絡中的每一層交換機之間均存在備援鍊路,那麼運作在每台交換機上的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樹協定)将成為防止網絡形成橋接環路并破壞網絡的關鍵因素。随着網絡規模的不斷增長,正确配置整個網絡基礎設施将變得異常困難,而且效率也将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