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究竟是楚威王強,還是齊威王強?

作者:山川文社

廬龍山是古代長江南岸的要隘,南京地面上的古戰場之一。就在此地,曾有一個“威王埋金”的故事:楚威王認為南京“有王氣”,于是,下令将大量的黃金埋在了龍灣。

在楚威王七年的時候,楚威王打敗了越王無疆,并且,攻占了吳國的領地。據說,楚威王當來到金陵的時候,他無意間擡頭向西北望去,看到了一座被神奇的光環所籠罩且散發出奇異光芒的盧龍山,這座山就像點燃的蠟燭那樣,照亮一大片天空。

曆史上,究竟是楚威王強,還是齊威王強?

于是,周圍的術士告訴楚威王:這神奇的光環就是王靈,可能山上藏着寶劍,可能地下埋着寶藏。後來,又有人告訴楚威王說:如果,大王把你的金子全埋在這裡了,上天會降恩賜于你的皇室。于是,他聽從了術士的建議,埋下了古人眼中的“厭勝”,也就是古人眼中的有靈的“金人”。

但也有傳言稱:這是假的,其真正的目的,就是想以此欺騙老百姓,然後,借助百姓的力量,鑿出盧龍山的王氣。鑿開一座大山并不容易,于是,術士給楚威王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假裝撒謊說要把金人埋在盧龍山附近,如果有人找到了,那麼,這個金人就歸他所有。這樣的謠言傳開後,許多想要發财的人迫不及待地趕往盧龍山周邊地區,他們就像農民在秋天挖洋芋一樣,開始胡亂挖。

甚至,為了進一步激發人民的積極性,楚威王指令他的部下大力宣傳此事,是以,不斷有老百姓參與到挖山中來,這樣一來,盧龍山沒過多久便滿山都是洞了。楚威王沒有意識到,他破壞風水的方法,竟然,成為了後世帝王鎮氣的一個秘密方法,被許多帝王效仿。後來,還有一件與之十分相關的就是:秦始皇到南京東巡的時候,派人去挖房山。

曆史上,究竟是楚威王強,還是齊威王強?

其實,廬龍山是得名于晉元帝司馬睿。當年,司馬睿初渡江南,見此山嶺綿延,西控大江,南接石頭城,以北地盧龍山(今河北境内)形容,遂賜此名。此山現在的名字叫做:獅子山,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朱元璋稱:“一峰突兀,陵煙霞而侵漢表,遠觀近視實體狻猊之狀。”

曆史上,究竟是楚威王強,還是齊威王強?

那麼,究竟是楚威王強,還是齊威王強呢?

對于這個問題,很難下一個具體的結論,畢竟,這兩個人對于國家的管理,有着不同之處,在這裡,我們把他們分開讨論吧。

楚威王熊商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君主,他繼承了父親楚宣王“救趙攻魏發展巴蜀”的模式。戰國時期,楚國在楚悼王繼位後,一日不如一日。是以,他一生以恢複楚莊王時期的霸權為志向,力圖使楚國登上世界之巅。至于他的政績,也是十分之多。

他一生成就頗豐,不僅占領了吳國的領土,還導緻了越國的崩潰,并最終摧毀了越國。後來,在徐州戰役中,楚威王取得了最終勝利。從那時起,楚國的發展達到了頂峰,疆域擴大了許多。從一些相關的曆史事迹中可以看出,楚威王對當時楚國所面臨的形勢有了清晰的認識,正因為如此,楚國才可以做出正确的戰略決定。但到了後期,他窮兵黩武,不理朝政,最終,導緻了楚國的滅亡。

而齊威王在位時期,他針對官吏專制、國力弱小的弊端,進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包括:積極接受建議、整頓吏治、重用人才、廣而告之、改革軍隊等。這五項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成功的标志便是:齊國戰勝了魏國,從此開啟了齊國的霸業,總之,齊威王算得上是古代社會的一個明君了。

由此觀之,從他們的生活到政治理念,這兩人都是一代明君。不過,因為他們的成就在不同的領域,是以,也就不存在誰更強大的說法了。

曆史上,究竟是楚威王強,還是齊威王強?

話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為司馬遷所著,是老子、莊子、神子和韓非子的傳記,由于,整本書篇幅有限,是以,一些故事隻能選最典型的,《楚威王聞莊周賢》的典故也被記載在這本書中,這一部分的主要人物是莊子和楚威王。

莊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在當地的漆園當過小官,他和梁惠王、齊宣王同處一個時代,曆史上,他是無所不能的,他的思想來自老子學說,學識淵博,著有《漁父》、《盜跖》等著作。然而,他的文章和思想大多诽謗孔子學派,他善于用文字模拟事物的現狀,并以此來抨擊和駁斥儒、墨學說。正是因為如此,他的語言傲慢、姿态縱橫,導緻了很多權貴都無法利用他。

曆史上,究竟是楚威王強,還是齊威王強?

有一天,楚威王從别人那裡聽說莊子賢能,就派人請他做楚國的宰相,不過,莊子拒絕了他的請求。莊子說:“銀器确實很豐富,官職也很有吸引力,但你沒見過祭祀用的牛嗎?養了還沒幾年,到了某個時候就會送去祭祀,哪怕現在隻想做一頭孤獨的小牛,還能做嗎?”于是,莊子成功地把使者請走了,他甯願在小溝裡快樂地玩耍,也不願被君王束縛。是以,為了讓自己身心愉快,他毅然決定終身不做官。

參考資料:

【《威王埋金》、《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