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栖TechDay第35期,塗鴉智能創始人兼COO楊懿,多年市場營運及海外工作經曆,具備豐富的制造行業、網際網路行業及跨國公司運作經驗,2011年加入阿裡巴巴,先後負責雲電商、YunOS、淘點點等阿裡集團戰略項目的市場及管道營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國智能家居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先說說,智能産品普及的一些規律
智能産品普及過程中的三個共性

第一價格由貴到便宜
所有的黑科技出來都是很貴的,甚至是軍用開始,是以一出來都是少數的高收入人群能夠消費得起的,然後逐漸逐漸的随着産業化的成熟跟更新,成本逐漸下降,最終價格能夠到達大部分老百姓都能消費得起的市場。
第二點是品類由少到多
一開始出來的時候很多時候是孤品,就跟第一款智能手機iPhone就一個,因為無論是上遊的技術多元化還是标準化都不多,是以大家還沒有辦法能夠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去做很多碎片化的延展,是以選擇由第一個很好的産品産生一個基礎,然後逐漸再把它分裂,再做需求的碎片化,是以品類是由少到多,由一個開始逐漸的分裂成多個
第三個是區域由西到東
我發現任何的高科技産品,幾乎都是由美國到歐洲再到中國,是以我們可能發現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跟我們所有的經濟趨勢是一樣的,最著名的一個智能産品其實就是手機。
2005年,從塞班的手機和最早的windows手機開始到2007年因為iPhone和安卓的上市,智能手機第一次出現增長,再到2010年打造出的iPhone4和安卓的HTC G7兩個爆款,讓整個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再上一個大台階。2011年時候,我們發現,整個智能手機的體量就又上了一個大台階,然後穩步的增長,MTK到來了之後,智能手機不在是諾基亞,不在是iPhone,不在是HTC這一些品牌的專屬,開始屬于我們所謂的國産的智能機
智能家居的産品,也非常類似。
2012年開始到2014年的時候實作了三倍的銷量增長,那一年是亞馬遜的Echo,Google收購nest,三星收購smartthing,接着亞馬遜的Echo開始推出200美金以下的價格,緊接着2016年底,Echo銷量暴增,2017年整個銷量大概是增長到25%左右,到現在Echo應該累計超過1000萬台的銷量。
還缺什麼呢?我們一直覺得2017年可能對中國來講應該是智能家居的元年,因為看起來發達市場的市場教育,發達市場的管道,我們自己的技術的積累,都到達了一個相對來講能夠爆發的一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裡面,如果我們放入适當的東西,應該這個市場就可以蓬勃起來。
總結一下,就是當中國企業跨過某一個技術門檻的時候,中國輸出力量會在西方發達市場造成井噴,我們會把産品多元化,整個業态的活躍度極大的豐富起來,從一個寡頭競争變成真正的生态,以一個産業鍊的形式,接下來大家就會說,看起來2017年不錯,但我們很多後端問題來了。
國内廠商所遇到的智能化問題
物聯網鐵三角難開發
裝置必須得聯網,然後裝置上面必須得跑一套好的系統,無論是嵌入式還是安卓,第二個它必須得有雲,第三個它還得有控制端,控制端現在主流是App,要把這三端打通,畢竟開發量太大了,很多廠商簡簡單單要做一套打通的裝置,應該是14到50人的團隊,最少需要半年以上的開發周期,你才能做完一年的版本,這個對于很多企業來講的話太難了,組建這個團隊不容易,要打磨出來一個很合理的技術形态也不容易。
綜合成本高
50個人半年,可能打磨完1.0需要一年時間,算一下這個成本,之後還不知道做出來這個東西能不能賣,隻是一個試水。是以肯定很費錢,而且管理上面很難,很多廠商跟我們講,時間上面不可控,經濟投入也特别大。
OEM或ODM貼牌打包繁瑣
中國的廠商多數有OEM和ODM業務,維護的軟體體是不可預估的一個工作,小需求不斷,是以如果每個客戶都按單獨開發一套體系下來完成貼牌,每個客戶就可能要三個月,一個團隊丢進去,這個體系不斷,但是客戶也沒辦法承擔這樣子的效率和這樣子的成本。
那我們就在想,這個行業總需要一些催化劑,最終能夠讓所有的玩家或者營運參與的從業者能夠耍起來。
催化劑需要幫助他們做到:
降低成本
降低技術門檻
軟體開發需要更靈活高效
行業催化劑
催化劑定義起來會有三條:
第一個技術一定要是平的
所謂技術是平的是能夠更多的分享給足夠多的行業人,這個技術一定不會是壟斷的,一定不會是封閉的,這個技術一定是相對更多人能夠擷取的,并且擷取的途徑和擷取的到品質是相對一緻的,這個是一定的。
第二個門檻必須要低
永遠沒有沒有門檻的事,一定有門檻,但這個門檻一定不會是高檔,這個門檻一定是要相對跌到我們擁有一定的技術實力,擁有一定的規模,擁有一定的資金我們就能進入進來,是以要适度的低,低到大部分的産業合作夥伴可以進來。
第三個是反應一定要足夠快
因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廠商花一年兩年的時間去搭整個産品體系,很悲催的是等他搭完體系了之後發現1.0的版本在市場上已經不流行了,或者1.0的版本已經沒法賣了,他做2.0,意味着前面兩年全消耗掉了,是以反應速度一定要足夠快,足夠靈活,其實這是我們認知,如果要快速切入市場,塗鴉就出來了,我們就期望能夠用更便捷的技術形态,讓企業能夠更快的擁有全球化的智能力量。
如何解決廠商難題
做一套雲
這套雲是全球即插即用的,目前的話塗鴉圓已經覆寫了全球超過165個國家,并且我們的整套系統是:例如智能燈,如果賣到美國,插上美國的插口,亮起的那一刻起,它會自動找到美國最近的伺服器,自動上線,可以遠端的操控。
我們前兩天采出來的資料是我們的産品已經在超過全國138個國家都有使用者在使用,發現六個洲都有我們的使用者。
解決語言的門檻
全球賣産品,最基本要支援英法德語系,否則人家都不知道你這個功能是什麼,我們的底層語言是全通的,16種最主要的語言可以全部直接支援,而且更多更複雜的語系我們也可以在底層同時維護,全球各地的系統語言,都有語言操作界面可以切換,當然也有比較生僻的語言還沒有打通。
解決通用性
中國的廠商多數是OEM的,問題是你怎麼樣能夠用一套技術體系,同時開發給很多客戶?我們有自己一套自動化的OEM體系,所有的基準的産品如果開發好了之後,給不同的客戶幫他App換一個名字,換一個logo,幫他定制化,全部通過一套線上的OEM體系實作,是以我們一個客戶如果完成自己的基準形态下面的分裝,自己的項目經理或者産品經理就可以解決完這個事情。因為我們大概10分鐘之内就可以把你的基礎形态産品包裝成任何品牌。
關于Amazon Echo
同時産品要賣多數要跟熱流,包括我剛剛講的Echo這個東西,美國已經很火了,然後4月份亞馬遜把Echo帶到法國跟德國,在歐洲開始推,塗鴉目前是國内第一家打通Echo的雲平台,我們在去年年終的時候就已經跟Echo全面對接,Echo上面大概有200多個雲,有接近10%都是塗鴉出來的,目前我們也是Echo最早的一家通過他們自己NAC認證的平台,是以我們能保證的是我們輸出的Echo功能在亞馬遜的官方經過了他們的所有功能以及性能的認證,同時完成相容。
關于Google Home
在去年的11月份的時候,Google推出Google Home,今年谷歌大會主推的就是Google Home,Google Home其實他們有兩套機制,一套是composition ration,一套是direction ration,direction ration其實到現在還沒有釋出,但是塗鴉已經在業界内成為亞洲第一家已經做direction ration功能的平台,是以Google Home的最底層功能我們已經實行全線打通,我們也是作為Google的第一個平台級的合作夥伴,而不是品牌合作夥伴,目前在跟他們做很多技術對接,是以在下半年可能會做新版本。
我們跟大型的平台做整合,然後對内部持續更新功能,是以我們覺得是能夠持續的幫廠商輸出在市場上最熱門的産品形态和最熱門的産品功能的。
本文為雲栖社群原創内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如果您發現本社群中有涉嫌抄襲的内容,歡迎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社群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