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記者 何偉 記者 周丹丹 何 江橋 金凱華
烏谷豐登,瓜果香,稻草卷起千波。進入十月,秋風漸漸涼熱消退,成熟的水稻逐漸成為杭州臨安區小鎮美景的主角。
2021年,鎮上共種植了7000多畝水稻,如今,象征着金色的豐收,有的點綴在國山村,有的散布在上千個好田地裡,遠眺,在藍天白雲密布的背景下,崇山背襯着綠色的金色流淌, 如詩句、"耕作圖"的家鄉一個美麗的秋美。

風把稻子吹成波浪,機械秋收忙。近日,進入邵魯農場,稻田相繼,金黃米顆粒飽滿,大米香味濃郁。一台水稻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開始了秋天的水稻收割。據了解,今年通過竹子回歸田間,土地流轉,少鹿農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水稻種植面積達到560餘畝。利用晴朗的天氣,該村這些天也加快了機械化收割的步伐。看着收獲現場,少鹿村黨委總書記王勇高興地說:"現在可以算是一種品味數字農村,農業設施甜,秋收前是最繁忙的時間,現在不僅節省時間,人力,收成也不錯,預計今年農場能生産49萬斤大米。下一步就是在農場上建設高标準的農田,發展好農場就是給老百姓保留的"多鍋"。"
田野并不因為秋天而遜色,在光鮮的農場裡,山谷随着風起起伏伏,濃郁的谷物香氣迸發着鼻涕。在亞東農場的共享田地裡收獲,陣陣秋風吹拂,稻田畫得獨一無二,神田的稻穗湧上金色的稻波。寶悅農場百畝的優田,秋光交相輝映,充滿充滿希望和活力的鮮豔色彩。
一塊米染上了古鎮的秋色,一陣米香加重了小鎮共同濃郁的秋香。利用徐秋等優勢,該鎮将繼續發揮光明農場、少麓農場、亞東農場等優勢資源優勢,沿高背線建設5000畝高标準農田,優化數字化棚屋、生産與展示有機結合,實作農業生産數字化全過程數字化。随着四季之美,實踐鄉村振興,将重點探索集農業生産、旅遊休閑、科研課程于一體的可複制性,可以借鑒農業大隊的融合,在耕耘過去追求"共同富裕"的夢想。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編輯、重寫和網絡傳播所有作品著作權使用,否則本報将依據司法管道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