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于丹《趣品茶韻》|第十四集:烏龍茶: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作者:于丹
于丹《趣品茶韻》|第十四集:烏龍茶: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無論如何忙碌,手邊總可以有一盞茶,除了解渴,還可以養心——在某一瞬間,如坐草木之間,如歸遠古山林,感受到清風浩蕩。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時光。

“人在草木間·趣品茶韻”茶文化專題講座由著名文化學者于丹主講。讓我們在緊張忙碌中,在茶的陪伴中,讓心靈澄淨清澈。

人在草木間·趣品茶韻14- 烏龍茶: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

視訊加載中...

一年四季裡,秋天最有詩情畫意。所謂沐春風而思飛揚,淩秋雲而思浩蕩。人胸懷浩蕩,是因為秋天不僅有最濃郁的色彩,有最豐碩的果實,當然它也有最真實最感傷的意味。

悲秋何來?就因為這秋色拼盡了全部的力氣,把姹紫嫣紅碩果累累留給世界以後,一切都将歸于蕭瑟寥落了。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有多少生靈都是在這個時節漸漸凋敝,進入了秋收冬藏那麼一種收斂的狀态。大地上陽氣開始收了,秋涼冬寒漸漸逼近了,這樣的季節變遷,人的身體調理跟自然之間不還是有茶嗎?是以在秋天,我喜歡喝半發酵的烏龍茶。

于丹《趣品茶韻》|第十四集:烏龍茶: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烏龍茶之是以在秋天合适,因為它的半發酵有夏天的清冽,也有冬天的可暖心的一點發酵的意味。處于發酵與不發酵之間的烏龍茶,也叫做青茶,最宜過渡的時節。

我們如果用心去玩味,無論我們喝武夷的岩茶,還是福建的鐵觀音,都能夠喝出起伏跌宕的那種芬芳。

半發酵的茶主要産于閩北、閩南、台灣、廣東。閩北是以岩茶最為知名,我們知道的大紅袍、武夷肉桂、水仙都受人追捧;閩南的茶有大家熟知的鐵觀音、黃金桂;廣東的烏龍茶主要品種是鳳凰水仙、鳳凰單枞,而台灣我最愛的茶是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還有我特别喜歡宜蘭地區的一種口味極為特别的烏龍茶——東方美人。

于丹《趣品茶韻》|第十四集:烏龍茶: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東方美人其實是英女王取的,是傳到英國以後的一個雅号。在台灣本地,它小名叫做膨風茶,其實就是吹牛時候的茶,當然它的學名叫白毫烏龍,也叫香槟烏龍。你說他為什麼有這麼多美妙的名字?其實那一泡茶不入口,你一定體會不到舌尖缭繞極為獨特的清香,因為它是釋放出來這種香氣,才能夠吸引來小綠葉蟬,把它的天敵蟲子吃掉咬死,是以這是一種生物鍊上釋放的信号。

我們在喝這些茶的時候,你真是能夠還原它原來草木生長的環境有無盡的遐思。

所有這些烏龍茶唯其半發酵,是以火候最難拿捏,甚至可以說品烏龍喝的就是它深焙淺焙細緻豐豪的火候。

做烏龍茶,經過曬青、搖青、晾青、殺青、揉撚、烘焙,有一系列的環節,制出來的茶葉漂亮,青葉鑲紅邊,也就是說它揉成團的時候,茶葉外邊已經發酵,變為了淺淺的駝紅,但是葉子的中間依然是青色的。一套程式下來,你喝出來的就是這青紅之間的過渡,不同茶的風味,不同茶的分寸感。

于丹《趣品茶韻》|第十四集:烏龍茶: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喝烏龍茶我最深的記憶是在台灣。在佛光山上,那個時候有一把悠閑的時光,聽星雲大師平時聊聊天,說說禅,還有他弟子們日複一日的我們共同泡茶。

我記得有一年在秋高氣爽十月間,幾位師傅說陪我出去散散心,星雲大師特意指點:你們要去山上喝茶。

我們一行從台北出發,坐高鐵到了中部的花蓮,住進月光寺。到第二天一早,幾位師傅提着打來的大桶山泉水,懷揣小小的紫砂壺,小布袋裡面幾樣不同的烏龍茶。我們沿着木棧道迤逦而行,一路向上,迎着晨風晨光,到了半山腰的小亭子裡面。我看着師傅們一路上還要重重地背着瓦斯爐提着山泉水,于心不忍,我說:”為什麼要走那麼遠?我們非得要到半山亭子,山腳難道不行嗎?“師傅們很有禅意地說了一句話:“山上山下喝茶的味道是會不一樣的。”是以後來在半山過去接近山頂的地方,撿了一間開闊的亭子坐下來,烹水泡茶。那個時候,滿目的風物蒼黃老綠,就是深秋跌宕的意味。果然那一泡茶入口,它是溫潤平衡的,和滿山的秋色一個節奏,一套密碼。

于丹《趣品茶韻》|第十四集:烏龍茶: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泡烏龍茶,都是用紫砂壺,那麼這個茶的芬芳一點一點散出來。那個時候我忽然悟出了這個道理:宋代以前泡茶都是用大壺,唐代鬥茶也用大壺;到宋代點茶的時候,其實還是用的大壺;為什麼明代以後開始用紫砂小壺了?其實這正是那些行腳僧人新的風尚。正因為小壺便于攜帶,遊曆山水,每到一處都可以烹茶、飲茶。

茶是生長在沙土岩石之間的,紫砂不也是泥土燒制成的嗎?我們想想,茶就在這樣的紫砂壺裡面浸泡,當然它是能夠被喚醒一段呼吸的,它在這樣的泥土中可以還原一段前世的淵源,甚至我們能夠感受到茶是怎樣在紫砂裡徐徐蘇醒,完全舒展開的,是以那個時候我才真的懂得金燦燦的茶湯,就像古人說:“一片金波誰得似,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于丹《趣品茶韻》|第十四集:烏龍茶: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喝茶真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要慢慢品一口品出了松風掃過茶芽時留下來的餘韻,再過一會兒喝出丁香隐隐的芬芳。是以品茶需要環境的,品茶是一定要在恰當的時節遇見了恰當的媒介。那麼我們總是感覺到季節流轉在都市的生活裡變得倉惶了,烏龍茶這樣的冷暖之間平衡,帶着清香,又帶着溫厚,我們靜下心來,今天還能品得到嗎?

-end-

主講人介紹

于丹《趣品茶韻》|第十四集:烏龍茶:半入松風,半入丁香味

于丹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同時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的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産生廣泛影響。先後在我國内地、港台地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紐西蘭、澳洲等國家地區進行千餘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廣泛的好評,并掀起了海内外群眾學習經典的熱潮。著有《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莊子〉心得》《于丹•遊園驚夢——昆曲藝術審美之旅》《于丹〈論語〉感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人間有味是清歡》《于丹·字解人生》《有夢不覺人生寒》以及《此心光明萬物生》,其中《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獲得了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版權金獎,國内累計銷量已達600餘萬冊,多次再版,已被譯為30餘種文字在各國發行,僅外文版銷量已近40萬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