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思科UCS伺服器統一計算》一2.3 I/O子系統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思科ucs伺服器統一計算》一書中的第2章,第2.3節,作者 【美】silvano gai , tommi salli , roger andersson,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思科ucs伺服器統一計算

i/o子系統負責在伺服器記憶體和外部世界之間傳輸資料。傳統上,這種傳輸是通過伺服器主機闆上相容pci(外圍元件互聯,pci)标準的i/o總線實作的。開發pci的目的是讓計算機系統的外圍裝置可實作互聯。pci的曆史非常悠久[1],現在的最新版本是pci-express。

外圍部件互聯專業組(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est group,pci-sig)負責開發和增強pci标準。

pci express

pci express(pcie)[2]是一種計算機擴充卡接口格式,旨在替代pci、pci-x和agp。

它消除了困擾所有i/o整合的限制,即伺服器總線缺少i/o帶寬。目前所有的作業系統都支援pci express。

上一代基于總線拓撲的pci和pci-x已被點對點連接配接取代。由此産生的拓撲結構是一個單根聯合體的樹形結構。根聯合體負責系統配置,枚舉pcie資源,管理pcie樹的中斷和錯誤。根聯合體及其端點共享單個位址空間,并通過記憶體讀寫和中斷進行通信。

pcie使用點對點連結連接配接兩個元件。連結由n個通道(lane)組成(一個n連結由n個通道組成)。每個通道包含兩對電路:一對用于傳輸,另一對用于接收。

南橋(也稱為ich:i/o控制器集線器)通常會提供多個pcie通道實作“根聯合體”功能。

每個通道與pci express端點、pci express交換機或pcie到pcie橋接器相連,如圖2-21所示。

《思科UCS伺服器統一計算》一2.3 I/O子系統

在pcie 1.1中,通道以2.5gbp/s(在資料鍊路上的速度為2gbit/s)的速度運作,可并行部署16條通道(參見圖2-23)。可支援的速度從2gbp/s(1x)到32gbp/s(16x)。由于協定開銷,支援10ge接口需要8x。

《思科UCS伺服器統一計算》一2.3 I/O子系統

pcie 2.0(也稱為第二代pcie)将每個通道的帶寬提升了一倍,即從2gbit/s提高到4gbit/s,同時也将通道的最大數量擴大到了32x。pcie 4x足以支援10ge了。

pcie 3.0将會再增加一倍帶寬。最終的pcie 3.0規範(包括外觀規範更新)預計會在2010年年中釋出,到2011年就可看到支援pcie 3.0的産品[3]。要有效支援40ge(千兆以太網)就需要pcie 3.0,這将是以太網的下一步演進。

目前所有的pci express部署都是單根的(single root,sr),也就是說,單個i/o控制器中樞(ich)控制多個端點。

多根(multi root,mr)也已發展了一段時間了,但目前還未見到曙光,由于缺少元件和關注,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

單根i/o虛拟化(single root i/o virtualization,sr-iov)是pci-sig開發的另一個相關的标準,主要用于連接配接虛拟機和hypervisor。這将在第3章的“dcbx:資料中心橋接交換”部分中進行介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