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溝通的技術——讓交流、會議與演講更有效》一2.2 發掘為什麼的潛在含義

本節書摘來異步社群《溝通的技術——讓交流、會議與演講更有效》一書中的第2章,第2.2節,作者: 【美】russ unger , brad nunnally , dan willis 譯者: 蔡頠 , 吳嵩 , 鄒紅 責編: 趙軒,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在會談中,僅僅通過簡單地詢問“為什麼”絕不能實作對複雜問題的深刻了解。通過使用一系列具體細化的問題,建導師能夠幫助參與者清晰意識到問題的實質和内涵。而成功的問題依賴于建導師的語氣和判斷力。有意強調适當的字,或者在合适的時間停頓,這些基本方式能幫助建導師卸下參與者内心的防禦機制,促使他們敞開心扉,開放地接收見解深刻、觀點獨到的資訊。比如,請思考“為什麼x重要?”和“現在我們來思考,為什麼這對于x很重要?通過何種方式能夠将x變得更有價值呢?”兩者之間的差異。

為什麼它很重要?

當有人提出脫離主題的資訊時,這個問題變得很有幫助。這一問題的适用情境範圍如下:當參與者提出一種看似新奇卻和目前主題無關的解決方案時,或參與者時不時設定障礙中斷整個會談時。除此之外,在其他情境下,如正當你詢問到資訊的關鍵處時,這個問題會迫使參與者在他引入的資訊和當下的會談中尋找聯結。

為什麼它與……緊密相關?

這一問題将引入會談的價值,非常适合引導參與者。如果參與者認為某一觀點特别重要,那麼這一觀點會在很大程度上擴充會談。相反,如果參與者看不到其重要性和價值感,那麼這一觀點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擱置。是以,當團隊成員支援重要程度高的觀點時,你需要保持中立。這種以“緊密相關”結尾的問題有一定危險性,你應該适時地将讨論拉回當下的主題,避免過度激進的現象發生。為什麼我們項目的成功很重要?為什麼尊重我們的決定很重要?聚焦于目前的主題能夠促使參與者不斷深入挖掘,并從中發現其他有價值的讨論點。

你能向我解釋一下嗎?

這是一種以非威脅性的方式表達疑問的方法,并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解釋的機會,以便于你更好地了解。如果随後參與者清晰地表達了其觀點,很有可能會提供足夠的背景資訊使團隊中其他成員支援并擴充該觀點。或者,不需要建導師當衆指出,這一觀點的缺陷就會暴露無遺。

能不能換一個視角來思考這個問題?

這對于參與者思考某一觀點的對立面很有幫助。這一政策能夠幫助參與者看到觀點中的遺漏處,也能将有意忽略的細節清晰地呈現出來。

剛剛聽到你說……

對建導師來說,卓有成效的政策之一就是用自己的語言重複參與者所說的話,同時加上自己的了解。重複他人的話,無論是逐字重複還是重新改述,都能夠幫助團隊成員重新思考這一觀點和其他觀點的聯系,并幫助成員捕捉到在激烈的讨論中可能遺漏的細節。而對于參與者來說,當自己所言被重新述說一遍後,他能更好地意識到自己所分享的觀點到底是理性思索後的産物,還是在激烈讨論的瞬間不假思索冒出的語言。

典型的“為什麼”瞬間 建導師如何知道何時是抛出“為什麼”問題的恰當時機呢?實際上,會談前或會談中的一些線索能為建導師指明道路。以下情境是會談中的典型案例,如果你做了前期調研,不妨将它們使用到正式的議程表中。 情境1—新觀點 參與者a:“我們可以在辦公室的入口處為員工和遊客設定問詢點。” 建導師:“為什麼員工和遊客需要問詢點呢?” 參與者b:“我們總是有員工去不同的辦公室;有時他們需要在辦公室中找到陌生的人或地方。” 參與者c:“遊客也會因為同樣的理由使用它們,但是他們不應該和員工浏覽相同級别的資訊。” 情境2—過去的路障 參與者a:“用他們自己的移動裝置進入該網站的顧客不能看到此資訊。” 建導師:“為什麼桌上型電腦的使用者能看到而使用移動裝置的使用者看不了呢?” 參與者a:“傳導資料的伺服器并沒有為移動平台的使用提供服務。” 參與者b:“是的,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建立這種服務呢?” 參與者a:“當然,不過需要花點時間。我們要確定這在計劃之内。” 情境3—意外發現 參與者:“我用這個筆記本記錄下所有去外地的花費。” 建導師:“為什麼僅僅記錄你去往外地的花費呢?” 參與者:“我旅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由于工作需要,是以分開記錄下這些花費便于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