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熱門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裡,黃貫中是出道成團的17位哥哥中年紀最大的。即将邁入花甲之年的他,似乎已不再憤怒,總是面帶微笑,隻有在登上舞台時,才能看到他曾經的模樣:手握吉他,振臂高歌。一檔綜藝節目,讓這位曾經的搖滾樂領軍人物走出舒适圈,也讓觀衆看到了他生活中的多面——比如節目剛播出時,他在微網誌曬出自己的畫作,觀衆驚訝:沒想到畫得那麼好!
不僅是黃貫中,很多搖滾音樂人都有同樣的“隐藏技能”:窦唯、彭磊、彭坦、仁科……他們中有的出過畫冊,有的辦過展覽,有的為自己的專輯畫過插圖,有的隻為自己的愛好。除了聆聽他們的音樂,他們的畫作同樣值得欣賞。
黃貫中:當我告訴你我是個畫家,
請原諒我的敏感孤獨和專橫
鮑勃·迪倫、科特·柯本、保羅·麥卡特尼、大衛·鮑伊,這些搖滾巨匠除了在音樂上的造詣頗為人知外,在繪畫上也都是一把好手。
黃貫中
今年57歲的黃貫中也不例外,這位beyond樂隊的主音吉他手,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做一名畫家,從小家裡的牆壁便成為了他的畫闆。青少年時期,黃貫中學習過素描、色彩等美術基礎課程。憑借着對美術的執着,他最終考上香港理工大學學習平面設計,和他一個系畢業的還有王家衛、梁家輝、袁詠儀等人。
黃貫中畫作
也許是因為beyond的光環太過耀眼,以至于所有人都忽略了黃貫中的繪畫才能。但對于黃貫中而言,就像從來都背在身上的吉他一樣,他也從未放下過手中的畫筆。即便生活忙碌,但隻要一有時間,他就會随手拿起畫筆,畫下身邊的一切。久而久之,黃貫中養成了“用音樂繪畫,用畫筆做音樂”的習慣。他曾透露,自己會畫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因為他的内心世界極其豐富,習慣用懷疑的眼光看世界,是以需要通過畫畫來表達,“當我告訴你我是個畫家,請原諒我的敏感孤獨和專橫。”
一次偶然的機會,策展人赫爾丹娜從一個朋友那兒看到了黃貫中的畫作。她驚訝于畫面中那些單純的色彩,那些充滿生命力的動物,于是幫黃貫中做了畫展。藝術評論家杜曦雲看到這批作品時,感到很驚訝:“這是不輸于職業藝術家水準的畫作。當你面對畫面時,首先在意的不是作品背後表達的題材,而是語言的強大感染力。”據了解,黃貫中目前的畫作最高已經估值7位數。
窦唯:喜歡畫畫,
完全是喜歡畫畫的過程
今年52歲的窦唯是在1990年突然對畫畫特别感興趣的——比黑豹樂隊那張經典之作《黑豹》的發行還早了兩年。
窦唯畫作
窦唯并不在乎畫的好壞,主要是喜歡畫畫的過程。因為他覺得那個過程會讓自己特别的安靜,整個人完全沉浸在畫面裡,完全在那張紙上,特别舒服。記得窦唯曾說過,在1997年6月30日,他開着車去龍慶峽,把車停在龍慶峽旁邊的古城村,他就坐在車子裡開始畫這個村子。就是那天,他突然覺得自己喜歡畫畫完全是喜歡畫畫的過程。
窦唯最喜歡的就是走到哪兒畫到哪兒,他的朋友曾說過,“前幾年夏天,窦唯去陽朔的時候,有一天下着小雨,是特别柔的那種小雨,他走在柏油馬路上,旁邊是農田,不遠處的天空下映襯着山,他一時興起,拿起畫筆就在雨中開始作畫了。”窦唯經常一個人出去畫畫,跟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時候,他也經常帶着畫夾。有空時就會拿出來畫上一些。剛開始看他畫的時候,也許不會知道他在畫什麼,慢慢地随着筆勢的展開,才恍然大悟。
窦唯還特别喜歡用畫描繪自己樂隊演出時的景象。從畫面上看,一組搖滾樂隊正在舞台上盡情揮灑激情,而台下的觀衆也投入欣賞;另一幅自畫像更是惹眼,藍色是畫的基調,畫中的窦唯掩在兩隻話筒後面,正低頭沉醉低唱着。據說窦唯有一套畫冊,把周圍的朋友都畫在了裡面,厚厚的一本,是一個連環畫式的故事。每一個朋友看了,都會樂得前仰後合。
彭磊:一直覺得自己是
“國内唯一主流漫畫家”
作為新褲子樂隊的主唱,45歲的彭磊一直覺得自己是“國内唯一主流漫畫家”。的确,他的作品《咪咪和嘎嘎》太過深入人心。
彭磊
彭磊出生于北京的一個文藝家庭,他的父親是漫畫家彭國良——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連載的幼兒連環畫《小狗乖乖》,就出自彭國良的筆下。彭磊三年級時就被父親送去少年宮上美術班,希望他未來子承父業。後來彭磊也的确憑借這個特長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但很快就因為對音樂的熱愛和堅持,成為了樂隊主唱。
大學快畢業前,彭磊去電視台實習做動畫,卻因為嫌棄工作内容過于機械整日遊手好閑被辭退。他失落地回到學校,但很快就給自己接了份更重要的活:新褲子樂隊的首張專輯《新褲子》出版,為歌曲《愛情催淚彈》制作動畫mv。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mv還是稀罕貨,更别提動畫mv了。更重要的是,“咪咪和嘎嘎”便是從這支mv當中誕生的。
彭磊作品“咪咪和嘎嘎”
咪咪和嘎嘎是彭磊漫畫中的兩個主角,這兩個總是睜着憤怒的白眼、有着密密麻麻尖牙的小怪獸,登上過演唱會舞台、賣過冰棍,還在北海公園見到過真正的“大怪獸”……它們似乎代表着這個社會的天真與兇險,被彭磊稱為邪惡版的“米老鼠與唐老鴨”。“因為小時候最初接觸到的卡通形象就是米老鼠和唐老鴨,我對卡通片的概念也來自于它們。是以我想知道,這倆形象本土化之後會是什麼模樣。”彭磊曾這樣說道。
音樂與繪畫通常被看做是相通的,但彭磊卻說:“我覺得音樂和繪畫體會很不一樣,畫畫對我來說更輕松一些,不像歌可以來回來去做很久,有的歌可能好幾年做不出來,畫畫就不會這麼麻煩。”
彭坦、春曉與女兒
彭坦:畫自己的生活,
突然一下又找到了小時候的樂趣
說到彭坦永遠避不開的一個詞就是“少年”,即便他已經43歲了,依然少年感滿滿。他的畫作也是如此,他身上的天真與純粹,都流淌到了畫紙上。
彭坦畫作
彭坦和彭磊有點像,都是從小受父親影響喜歡上畫畫的。據說如果不是因為高二一場無聊的運動會,彭坦應該像家人所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名畫家。那是1993年的秋天,15歲的彭坦趁學校舉行運動會,去音像店買下了崔健的專輯《解決》。之後,少年彭坦開始了自己的音樂漫步。
但彭坦的音樂故事,卻與繪畫密不可分——達達樂隊名字的來源,正是他喜歡的現代畫派。“達達主義是20世紀初産生的西方現代主義繪畫流派之一。‘達達’這個詞本身并沒有什麼特定的含義,達達的精神是以批判為主。”這是“達達主義”的定義。
在《樂隊的夏天》舞台上,可以看到彭坦随身帶着畫本,用繪畫的形式來記錄美好時刻。這其實是疫情期間,彭坦重新拾起的。“時隔二十年又開始畫,我就畫自己的生活,畫完拿給春曉和mia(女兒)看。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肯定,我突然一下又找到了小時候的樂趣。”
如今,彭坦小時候的樂趣也傳給了女兒mia,她會趁着大人說話的空檔爬到彭坦懷裡,給他展示自己的畫,自然而溫馨。
仁科:在成為樂隊主唱前,
就是個畫畫的\t\t
仁科
“他是個畫畫的,他是個畫畫的,手筋斷了你讓他怎麼畫啊?”這是五條人樂隊在《走鬼》這首歌裡唱的。其實,35歲的仁科在成為五條人樂隊的主唱前,就是個畫畫的。16歲那年,離開老家海豐縣之前,仁科在工藝美術班學了畫畫,并在母親朋友的介紹下進了一家貝雕廠。那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一座貝殼山前畫貝殼,根據貝殼的紋路繪出一些龍、魚、丹頂鶴,後來膩煩了,就開始畫怪獸。
當時,仁科的母親、哥哥都在工廠上班,在細分的工種中,仁科的活兒不是最髒最累的,畫畫這件事,歸根結底還有些創作空間,他在工廠算是文人。但是這樣的狀态沒有維持太久,因為覺得太枯燥,仁科選擇踏上去廣州尋找茂濤的路——他和茂濤的相識,是在海豐舉辦的“首屆海豐原創音樂會”上,短暫卻甚是投緣。
仁科為《城市畫報》畫的漫畫
在《樂隊的夏天》爆紅之後,仁科曾經的畫作也再度浮現。尤其是他2012年在《城市畫報》刊出的關于“瘋馬村”的漫畫作品。瘋馬村,可以說是仁科早期作品中一個比較特别的元素,在他早期寫的故事、歌曲、美術創作中,很多時候,都可以尋覓到關于“瘋馬”的蹤迹。
仁科畫作
仁科的畫,如同他所吟唱的歌曲,帶着南方小城的燥熱與潮濕,充滿着光怪陸離,又讓人感到故鄉、城市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隻不過,仁科的畫作遭遇了彭磊的“嘲諷”,“五條人的仁科也開始畫畫了,也要走藝術路線了,但好像是畫在手紙上,50一張。”
紅星新聞記者 任宏偉
編輯 李潔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