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唢呐匠的電影《百鳥朝鳳》好像是開了一個閘,遊走在廣袤鄉間的唢呐匠們在新時代中彷徨失據的情緒藉此一瀉而出,他們編織在黯然退去的鄉村文明中,守了一輩子的手藝和尊嚴也被一點點剝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電影的情緒渲染中更加坐實了唢呐匠們即将被淘汰的命運,也好像隻有這樣的命運才是他們最後的悲壯結局。
周家班近些年的發展正在扭轉着這種悲壯命運。
周家班在民間被稱作菠林喇叭、周家唢呐班,是以安徽靈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國管樂大師周正玉等周氏族人為主要成員的中國民間吹打樂樂班。據介紹,周家班自明朝洪武年間形成發展至今已有六百年,至清末,靈璧尹集周家班在皖、蘇、魯、豫廣大農村的諸多唢呐班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地代表性的班社團體,家族譜系中明确記載的傳承樂師已有七代。以“盛世悅民,亂世保身,擁一技之長,無懼榮辱浮沉”為祖訓的周家班,截至目前全族上下男女老幼親系傳承樂手已有百餘人。

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
2014年5月,以周家班為核心傳承體系的“菠林喇叭”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17年7月,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帶領周家班首次進行歐洲專場巡演,在5個國家舉辦了7場專場音樂會和一場工作坊,閱聽人近十萬人。英國bbc主持人andrew mcgregor說:“周家班是一個主要在婚禮和葬禮上演奏的樂隊,他們以活潑、奔放的方式表現古老的民間傳統……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音樂有着驚人的能量……” 大英圖書館全程錄制周家班專場音樂會,收入世界傳統音樂名錄館藏。
9月12日,周家班在北京正乙祠戲樓舉辦赴美巡演釋出會,此次巡演将曆時一個月,跨越美國七個州,将有17場活動。周家班也将進入美國芝加哥世界音樂節、肯尼迪藝術中心。另據周本明介紹,周家班在此次巡演中還有望進入哈佛大學。
周家班此次即将赴美巡演的為第五代傳承人周本祥、周本玲、周中華、周本付、周本金、張素榮,第六代傳承人周計永,加上大班主周本明先生本人,共計八人。其中周本祥老人已近七十高齡,是周家班目前技藝傳承最圓滿的老藝術家。周中華、周本玲、張素榮、周計永是去年歐洲巡演的原班底。周本付、周本金是今年最新加入的。他們這支平均年齡五十歲的團隊要在異國開始一個月的巡演旅程。
演出開始之前的媒體交流會上,周本明談到在中國廣大的鄉間存在着的唢呐匠們是中國鄉村文明最重要的組成。“迎生、送死、婚嫁、壽辰、節慶……人生中每一個重要環節,沒有唢呐就不正式,唢呐就像是現在的結婚證一樣,賦予他們合法性。”周本明談到老一代的唢呐匠在村裡所受的尊重,“來請唢呐匠時,孝子賢孫們是要恭恭敬敬跪下說一個請字的。”他也談到現在唢呐匠們所受的重視越來越少,大家紅白喜事都喜歡叫歌舞團,不再需要唢呐匠了。
周本明所推崇的“中國元氣周家班”是其從家族傳承中提煉并結構出的,以唢呐為主奏,笙管笛箫、銅鑼鼓镲為伴奏,能夠集中展現吹打樂藝術特色的專場音樂會。不用音響裝置,唢呐的高亢嘹亮也直抵人心。
9月12日的演出舞台正中是一方八仙桌,上面擺滿了唢呐、笙、管、笛等民管樂器以及鑼、鼓、镲等。“八仙桌”是中國傳統家之一,也是周家班于民間禮俗場域座棚吹奏時不可或缺的擺置。在皖蘇魯豫交界地區,每當遇及紅白喜事,唢呐吹打樂班的樂師們受邀圍坐在主家擺置的八仙桌前,配合儀式不同儀節的進行而不斷變換樂器進行演奏,這方八仙桌承載的可能是新生的喜悅也可能是故去的悲涼。當天,即将赴美的這八位藝術家為大家帶來了諸多他們的拿手曲目,包括《迎生》《拜師》《百鳥朝鳳》《雁落沙灘》等。
演出開始時,唢呐高亢嘹亮的聲音首先響起,笙、笛、鑼鼓等紛紛奏響,古老的正乙祠戲樓瞬間不再那麼遙遠端莊。《迎生》由小銅唢呐擔任主奏樂器,講述了班主翹盼誕子時的緊張焦慮和喜得貴子後的滿心歡喜,各種樂器模拟圍繞在新生兒周圍的親朋的喜悅。周家班的拿手好戲之一是“吹大戲”,中國北方的吹打樂無不演奏“咔戲”,即模拟戲曲唱腔的演奏。周家班咔戲樂師一人飾多角上演“吹大戲”,運用小銅唢呐、管子、把攥子等吹奏樂器模拟戲曲中生、旦、淨等戲曲角色的唱腔和念白。
《雁落沙灘》中,周家班樂師每人手捧一支大唢呐,“人”字形隊伍矗立在舞台中央,唢呐可以模拟出大雁的聲音。《雁落沙灘》是一曲經典的唢呐曲目,音樂曲調源自陝西民間,一般在祭奠已故親人時用大唢呐進行演奏,周家班現場用大喇叭群模拟群雁飛鳴而下,曲調悲涼蒼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