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社會調查資料管理——基于stata 14管理cgss資料》一書中的第2章,第2.3節,作者 唐麗娜,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資料管理工作具有不可逆性。未雨綢缪勝過事後修補。
1.提前規劃
磨刀不誤砍柴工。隻要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事情,一般都需要規劃。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規劃上花費的時間太少,在工作上花費的時間太多。對一個資料管理項目而言,好的規劃正如一套好的制度對一個國家的運作的作用一樣,統籌規劃的好壞往往能直接決定一個資料管理項目的成敗。
規劃既要全面,還要注重細節。資料管理是一個“細活”。自上而下的規劃思路更具有指導性。規劃要切實可行。理論上,完美無缺的方案往往可行性都很低,因為邏輯和現實間有着無法銜接的斷裂帶。
注意:規劃不是一成不變的,随着資料管理的推進,如果發現有規劃不到或規劃錯誤的地方,管理者一定要及時更正,且要通知到整個管理團隊。
2.優化組織
精心的組織管理能夠提高管理效率。這裡的組織管理對象包括人、事、物。在人員組織方面,第一要注意的是:人員一定要精簡,畢竟資料管理不是社會調查,不需要龐大的實地調查隊伍,但要精幹。第二要注意的是:盡量保證每項工作都有兩個人在同時做,這樣一方面能互相檢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當其中一人因故要退出時,有備手。
在事的組織方面,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保證規劃中的每件事情都有人在做。這一點聽起來好像是廢話,但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等項目都做完了,才發現忘記安排人員做記錄。第二,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對規劃中的每件事情,都需要排一下優先順序。
在物的組織方面,要強調的還是兩點:首先,和資料有關的所有東西都要儲存好,而且要有組織、分門别類地儲存好,否則如果後期找不到,就等于沒儲存。其次,對于能夠電子化的物,如電子表格、電子問卷等,一定要做好備份。
3.及時記錄
資料管理一定要做好記錄,否則無法實作資料管理過程的可重複性。任何一項資料管理流程都是非線性的,在實際工作中,資料管理人員經常需要傳回到之前的某個階段、某個步驟中去糾正某個錯誤或者發現新的問題。此時,如果沒有記錄,很多工作就需要重做,費時、費力,如果有記錄,隻需要找到記錄,在其基礎上進行修改或訂正即可。
做好記錄是長期規劃的基礎。做記錄時,要保證及時且條理清晰。人的記憶能力有限,随着時間的推移,對以前完成的事情的記憶會越來越模糊,是以,盡量把當天的管理工作當天做好。做記錄的另一個好處是:當有人中途加入,可以通過閱讀之前的記錄了解整個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進度。
随着存儲技術的發展和存儲價格的一路走低,存儲的成本越來越低,但對存儲的管理難度随之拉高。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明明記得把要找的一個檔案儲存在電腦裡,但就是找不到,這樣的記錄儲存和沒記錄一樣。是以,一定要給記錄檔案做好命名工作,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項目特點發展一套自己的命名規則,以便日後搜尋。
4.備份存檔
做好記錄還不夠,對所有的記錄還要做好備份存檔。許多人因為電腦崩潰、移動硬碟損壞等原因丢失了很多寶貴的資料。備份一定要及時、定時、多次、多方式、多地點。軟體的選擇要有前瞻性,盡量選擇使用正版軟體。定期更新存儲媒體,確定能夠讀取存儲媒體。
5.一以貫之
資料管理工作的标準和熱情要一以貫之,切忌執行得虎頭蛇尾。工作流程和工作計劃做得複雜完美,如果執行不下去,還不如選擇一個相對簡單,但能夠執行下去的計劃更有意義,切忌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