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樸至美!200多件漢唐釉陶在鄭州展出 免費開放至年底

大樸至美!200多件漢唐釉陶在鄭州展出 免費開放至年底

唐三彩絞胎圍棋,鞏義窯制造。

4月7日,“大樸至美——漢唐釉陶藝術展”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開幕。展覽将免費對社會各界開放直到2018年年底,将展出了該館收藏的200多件漢唐時期的精美釉陶藝術品。

據悉,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河南省非國有博物館協會主辦,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承辦的“漢唐釉陶學術研讨會”也同時舉行。

三彩獅子、塔式罐、唐三彩扁壺、新羅三彩等珍貴的展品都在展覽中盡顯風姿。雖然隻有一種施釉,但是漢代釉陶器卻将淳厚古拙、素雅沉靜演繹到了極緻。而唐三彩更是帶着中國的陶瓷文化名揚海外。漢唐釉陶器在中國陶瓷史、工藝史、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而且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産物與載體。

展覽展出的三彩獅子、塔式罐等文物明顯受到了佛教與道教文化的影響。扁壺是由西域遊牧民族傳入中原地區的一種器物,展出的一件唐三彩扁壺中間模印有一女子飲酒圖,為唐時所盛行的“胡姬當垆”“樽杓挹酒”飲酒風習的真實記錄。中國的釉陶技術還傳入了北韓、日本,唐三彩輸入北韓以後,北韓出現了仿燒唐三彩的鉛釉陶器,即所謂的“新羅三彩”。據史料記載,在唐三彩器物傳入日本的同時,中國的陶工也去日本傳播了陶藝。唐三彩傳到日本後,當地工匠使用與唐三彩基本相同的工藝,燒成了在造型和釉色方面都酷似唐三彩的一種鉛釉陶器,稱為“奈良三彩”。

在學術研讨會上,專家們宣讀了《臨淄戰國齊墓出土釉陶罍的科技檢測與釉陶起源》《漢代複色低溫鉛釉陶器》《北朝釉陶》《唐人酒盞》《漢代低溫釉陶工藝諸問題概說》《隋唐洛陽城出土唐三彩遷徙》《鞏義黃冶窯瓷器與釉陶器》《鉛釉陶瓷簡論》等重要的學術論文,專家學者們還就釉陶藝術的其他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讨論。

大樸至美!200多件漢唐釉陶在鄭州展出 免費開放至年底

漢代綠釉酒樽

酒樽是我國古代較為常見和流行的一種器具,這件漢代陶樽采用博山爐形蓋,腹體兩端凸起弦紋,并飾以虎、熊等動物圖案,圖案清晰精美,動物形象栩栩如生。

大樸至美!200多件漢唐釉陶在鄭州展出 免費開放至年底

漢代藍釉陶竈

陶竈在漢代墓葬中大量發現,但施釉者為少,而施藍釉者極為罕見。學界認為藍釉起始于唐代長沙窯和鞏義窯。經測定,該陶竈代可确定在公元2030年(±200年),為西漢時期器物。

大樸至美!200多件漢唐釉陶在鄭州展出 免費開放至年底

漢代綠釉陶樓

兩漢時期随着莊園經濟的發展,各地豪門大族為加強防範,常自行興建大型大廈,有的高達九層。認為仙人都是住在高樓之處,故漢代貴族豪強熱衷修建高樓。由于東漢時期喪葬制度趨向世俗化,古典禮俗的冥器絕迹,才出現了反映貴族豪強和莊園地主生前享用的物品進行随葬。這種漢代樓閣式建築明器,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與風俗,再現漢代樓閣式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大樸至美!200多件漢唐釉陶在鄭州展出 免費開放至年底

北朝褐釉點彩四系罐

此罐可以視為最初的點彩工藝,但已經運用的非常純熟。整個圖案分布均勻,亮點突出。戶部圍繞罐口一圈點彩,呈衆星托月狀。系柄部點彩垂線星花。三朵點化梅花成整個圖案的亮點。這種點彩工藝出現在漢代,經隋唐傳習,至宋代成熟。此罐可視為北朝點彩工藝的精品。

大樸至美!200多件漢唐釉陶在鄭州展出 免費開放至年底

唐三彩坐獅

此獅造型獨特,一雌獅坐于墩台,通體施灑黃、白、藍釉彩。獅左前爪擡起撫面,頭側低扭動,懷中卧一小獅。整體造型萌動可愛且富于動感,與傳統獅子造型的猙獰威武截然不同。

大樸至美!200多件漢唐釉陶在鄭州展出 免費開放至年底

唐三彩塔式罐

塔式罐作為一種受佛教及佛塔造型影響産生的一種特殊明器,在唐朝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本館所收藏的這件唐三彩塔式罐,從造型到紋飾都顯出唐代工匠高超的藝術水準和制作水準。特别是在外壁刻寫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董永自賣自身故事更增添此藏品的曆史文化價值,器物整體貼塑,色彩豔麗,實為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樸至美!200多件漢唐釉陶在鄭州展出 免費開放至年底

唐三彩扁壺

高20厘米。這件三彩扁壺,色彩炫麗,流淌自然,在唐代三彩器中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扁壺中間模印有一女子飲酒圖。為唐時所盛行的“胡姬當垆”“樽杓挹酒”飲酒風習的真實記錄。(莫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