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是我國少有的能形成連片海冰的海域,而地處渤海的遼東灣,冰期最長。渤海是斑海豹的冬季栖息地,而遼東灣海域是斑海豹在中國唯一的産仔地。如今,遼東灣雙台子河口灘頭,一片凄涼,除了枯萎的葦叢,就隻剩下被海浪推搡到灘頭的薄冰了。

然而,離雙台子河入海口20裡處的一段河岸上,遊來了上百隻長着圓圓的腦袋、大大的眼睛、圓滾滾身子的斑海豹。一到風和日麗的日子,它們便會爬上礁石,懶洋洋地曬着太陽。時而打着哈欠,眯着眼睛打盹兒,一副還沒有睡醒的樣子;時而拍打着胸鳍,擡起頭來四處張望,轉身跳入水中去追捕魚蝦。
斑海豹前來遼東灣的途中,也會經過許多冬季被海冰覆寫的海岸線,但是斑海豹卻沒有停下來,而且選擇了前行,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對遼東灣情有獨鐘呢?
被厚重海冰覆寫的遼東灣,也許隻是滿足斑海豹繁殖的基本條件,最重要的是斑海豹相中了雙台子河口的泥沼鹽灘,以及随着這條遼甯母親河——雙台子河的季節性洪水裹挾而來的肥沃的土壤。
渤海地處中國東部的北端,是一個近封閉的内海,注入渤海的區域性河流約有40條,大小河流将更多營養鹽沖入海水。
作為一個半封閉内海,由于渤海海水交換相對較慢,巨量營養鹽不易散失,是各種魚、蝦、蟹和海蟄等水産資源洄遊、産卵、繁衍生息的天然場所。
和那些相對寒冷、水質貧瘠的高緯度海岸相比,遼東灣雙台子河入海口的魚蝦資源豐富,而且岸灘相對安靜,這是斑海豹選擇在這裡繁衍、越冬的重要原因。
斑海豹,别名大齒斑海豹,唯一在中國境内形成穩定繁殖種群的鳍足動物,被稱為“海上大熊貓”。主要生活在北太平洋的北部和西部海域及其沿岸和島嶼。
斑海豹憨态可掬,頗具紳士風度。圓圓的腦袋十分平滑,一雙又圓又大的眼睛,梳着光滑背頭,唇部觸須較長,并且有點硬。
與海獅不同的是,斑海豹沒有外耳廓,隻有一對小耳洞,遊泳時可自由開閉。科學家認為,這是斑海豹在進化過程中的選擇,因為可以閉合的耳洞更适合斑海豹在水中遊泳。
身體肥壯渾圓,呈紡錘形,成年雄性斑海豹體長約1.4-2米,體重100-150千克;雌性體相對比較苗條些,長1.2-1.6米,重60-120千克。
四肢短小,前後肢都有5個趾,趾間有皮膜相連,呈蹼狀,形成鳍足,趾端還長有尖銳的爪。它們的前肢狹小,後肢較大且呈扇形,便于遊泳,但不能站起來行走。
全身生滿細密的短毛,毛皮美麗而且富有光澤,體色斑駁,會随着年齡和季節的變化而略有變化。背部為灰黑色并分布有不規則的棕黑色斑點;腹面呈乳白色,斑點要比背部少很多。
斑海豹最喜歡做的事情當然是享受太陽浴。每天吃飽後,它們會爬到礁盤岩石上,或趴着或側躺着,一起享受陽光浴。一到晚上,這裡是他們天然的“卧室”,它們就會在這些大礁石上栖息睡覺。
還别說,在海岸上群栖時,這“胖子”還很謹慎。圓圓的腦袋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連睡覺也不例外,時不時地昂起頭,觀察着周圍的動靜,稍有一點風吹草動,它們就會從礁盤上迅速滾入海中,跑得無影無蹤。
《實驗生物學期刊》介紹,無論在陸地還是海洋,斑海豹都有極好的聽力。當外來威脅距離約350米時,斑海豹開始警覺起來;進入100米以内,就有一些幼小的斑海豹跳入水中;一旦步入20多米,所有的斑海豹全部入水。
在陸地上,它們行動笨拙,隻能依靠前肢和上體的蠕動活動,就像一條大蠕蟲一樣匍匐爬行,步履艱難,跌跌撞撞,十分笨拙可笑。
但一到水下時,它們卻是個“靈活的胖子”,特别善于遊泳和潛水。一旦潛入水中,它的鼻孔和耳孔中的肌肉活動瓣膜立即關閉,阻止海水灌進耳鼻。
斑海豹是哺乳動物,沒有鰓,卻能在水下能待70分鐘左右,而且經常潛到水下400-500米甚至更深的地方,是以體内必須有地方儲備所需的氧。
其實,斑海豹儲氧途徑主要有2種。一是把氧氣存到血液中;二是利用肥胖的身子儲氧,斑海豹肌肉中所含呼吸色素要比陸生動物高出許多倍,儲氧量可占全身儲氧量的50%左右。當然,它們還能通過靠屏住呼吸,減慢心跳,來節省氧氣使用量。
斑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動物,向來喜歡捕食各種魚類,當然,萬一吃不飽了,也會找來各種甲殼類、頭足類等海洋動物,姑且填飽肚子再說。
斑海豹的食量大,每天要吃大量的食物才能填飽肚子,是以稱它為十足的“吃貨”,一點不冤枉它。一隻50-70公斤重的斑海豹,它每天的食量約為其體重的10%左右,需要食用12-20斤的鮮活水産品,平均一天約16斤左右。
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豹海豹的胃口是不一樣的,總愛吃不一樣的魚。在白令海北部,斑海豹喜歡捕食北極鳕魚,但是來到白令海中部以及鄂霍次克海海域,它就以捕食綠鳕為樂,而到了白令海南部,毛鱗魚才是它的菜。
當然啦,在楚科奇海東南部,它開始捕食鲱魚與胡瓜魚,而且吃的津津有味;在日本海、阿拉斯加的近海,又開始捕食鳕、鲑等魚類。
遊到中國的黃海、渤海,周邊海域,這裡是斑海豹最理想的“食品站”,分布着各種蟹類、貝類和魚類,為貪吃的斑海豹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春季,鲱魚、玉筋魚與小黃魚正肥,斑海豹當然不會放過它們;到了冬季,斑海豹則多以梭魚為食。
斑海豹一般奉行“一夫多妻制”,但并非從一而終,而是有點喜新厭舊,每年都要新娶一房“妻室”。斑海豹在3歲就達到性成熟,懷孕期一般為10個月左右。
12月開始,斑海豹就從鄂霍次克海動身,經過南韓白翎島沿北韓西海岸,又經黃海北部遼甯沿岸,穿越渤海海峽進入渤海,來到遼東灣。
1-2月份是斑海豹的繁殖期,這時浮冰期來臨了,浮冰上雄海豹守護着雌海豹,開始在浮冰上産仔。初生時,幼崽的體重約為5-6公斤,幼年時,全身披着白色的胎毛,這是一種天然的保護色。
幼崽一開始就在浮冰上接受哺乳,由于幼崽身上有絨毛,不能下水。出生16天後,開始逐漸換毛,9天左右,可以全部換完。是以幼崽必須在冰面上待25天左右,等胎毛脫落後,才能下水遊泳。
3月份冰塊融化後,幼崽的胎毛褪換完畢,就可以獨立生活了,它們就分散到雙台子河口、金普灣内的虎平島和山東蓬萊區長山群島等地,來遼河口覓食育肥。
4月份繁育季節一到,就該雄海豹們忙的了,它們準備決鬥了。雄海豹吼叫着試圖恐吓對方,如果還不走的話,就用牙齒狠狠地咬對方,很多弱小的甚至咬得遍體鱗傷。5月開始,斑海豹遊離渤海回白翎島。
斑海豹趴在浮冰上的模樣很呆萌,很多人總不明白斑海豹為什麼喜歡待在浮冰上呢?其實,對于浮冰來說,它不僅是斑海豹的安全庇護所,還可以還是其捕食的場所。
其一,浮冰對海豹來說,是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居住在上面,可以暫時遠離捕食者的攻擊。在浮冰上,斑海豹可以安全分娩并養育自己的幼崽。即使媽媽到附近去覓食,小海豹待在浮冰上也十分安全。
其二,友善斑海豹覓食。海裡的小型甲殼動物和魚經常會在浮冰周圍穿梭,如此一來,斑海豹很友善進行捕食。如果海冰的數量減少,也就意味着斑海豹食物的匮乏。
其三,遇到暖冬,冰層就會變得軟而薄,可能會導緻斑海豹媽媽早産。如果小海豹出生在這樣的浮冰上,很可能沒有充足的時間斷奶,幼崽的死亡率也會随之增大。
沒有堅實的海冰來維持起居,小海豹隻好在身體缺乏重要的脂肪層保護之下就在冰冷的海水中遊泳,如此一來,它們也會因為體溫過低或者營養不良而夭折。
如今,斑海豹開始怕人,很難靠近。之前人類的捕殺和傷害讓它們對人類很是忌憚,已對人類“設定”了警戒線。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報、科學之友雜志、中國動物志、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