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副司長姜慶國在青少年近視防控新聞釋出會上表示,“雙減”背景下,國家體育總局将探索優秀退役運動員到學校擔任兼職體育教師。這一表态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的數量持續增長,但在“雙減”政策持續發力、體育被納入中考程序不斷加快、“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觀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體育教師供給仍面臨巨大缺口,甚至出現過“2600人的學生隻配備了2名體育教師”的情況。另一方面,優秀退役運動員的出口問題也亟待解決。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我國在冊的專業運動員約5萬人,每年約有3000至4000名運動員退役。
按照《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國家體育總局積極探索優秀退役運動員到學校擔任兼職體育教師的新路徑,滿足體、教兩端雙向需求,為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出真招、出實招。
不少媒體迅速跟進。《南方日報》撰文指出,深化體教融合,必須打破傳統應試教育,讓體育課堂“活”起來,大力推動以文化人、以體育人程序,切實發揮體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綜合功能,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的嘗試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光明日報》則撰文表示,探索優秀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兼職體育老師等舉措,對于緩解目前各地體育老師短缺問題,不啻為一場“及時雨”。
不少運動員對此政策也是大力歡迎。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3米闆金牌得主王涵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解決了運動員的後顧之憂,增強了我們繼續為國争光的勇氣和信心。無論是奧運冠軍還是其他運動員,退役後必然面臨職業轉型的問題,如果能夠打通到學校兼職擔任體育教師的通道,肯定是為運動員做了一件好事、實事,給我們提供了更多選擇。”前奧運會冠軍,已經成功轉型為高校教師的陳一冰也說,這一政策對運動員是巨大的鼓舞,相信會有更多優秀運動員加入到體育教師行列,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為體教融合作出更大貢獻。
近年來,體教融合步伐進一步加快,《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重磅檔案、政策相繼出台,為當下以及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提綱挈領的檔案、政策之外,推動體教融合從部署到落實的真招、實招也層出不窮,探索優秀退役運動員到學校擔任兼職體育教師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這方面,四川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2021年4月,四川省體育局等四部門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召開專家論證會的基礎上,在全國率先出台《關于切實做好我省優秀運動隊退役運動員擔任學校體育教練員有關工作的通知》,從适用範圍、崗位設定、崗位職責、聘用條件、編制使用等方面對優秀運動隊退役運動員擔任學校體育教練員有關事項予以明确。
目前四川省共有344所學校提供372個體育教練員崗位需求,截至9月5日,已有102名優秀退役運動員與12個市(州)的29所學校以及天府新區體育教師共享中心簽署了《用人意向協定書》,其中不乏花樣遊泳世界冠軍蔣文文、蔣婷婷這樣的“明星教師”。“我的老師是冠軍”已經成為不少四川孩子最驕傲的事。
據悉,在《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中,這樣的真招、實招還有不少,比如支援社會力量進學校,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學生開放,教育、體育部門聯合建設高校高水準運動隊,鼓勵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等。下一步,國家體育總局還将重點推出一批體教融合的典型片區、典型機關,在全國示範、推廣,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體育部門還将推動體校改革,建立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組織引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健康有序發展。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體教融合工作定能走深、走實,讓青少年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扛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來源: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