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犀牛娛樂,作者丨方正,編輯丨夏添
長久以來,“難出圈”是籠罩在微綜藝行業上空的一片烏雲,因體量、播出平台、閱聽人面的諸多條件所限,微綜藝鮮少能産出現象級作品。
最近有兩檔微綜卻帶來了驚喜。剛收官的《僅一日可戀》豆瓣評分7.3,微網誌總閱讀量超5億,拿下 #楊笠 人生不想浪費在不喜歡的人和事上# 、 #楊笠說談戀愛比脫口秀還難# 等多項微網誌熱搜,這段“相親奇遇”更被楊笠寫進了《脫口秀大會》的段子裡。
接檔播出的《大有可為的女孩》,則由楊天真召集27位大碼女孩向主流的“白幼瘦”審美發起挑戰,剛開播就将 #楊天真說我沒有男朋友不是因為胖# 的話題頂上熱搜,引發了社交網絡對身材焦慮、多元審美的熱議。
微綜藝上熱搜不多見,上述節目卻都師出一門,隸屬于騰訊視訊的新品類賽道“小鮮綜”。該系列定位于15分鐘左右的短綜藝,在午間“下飯檔”一周多更。《僅一日可戀》聚焦戀愛,《大有可為的女孩》瞄準女性,加之早前主打職業體驗的《人間指南》,在新官博“小鮮綜研究中心”的宣推下,小鮮綜品牌開始被更多人知曉。
事實上,小鮮綜也好,短綜藝也罷,其實都未跳脫出業界慣常稱之為“微綜藝”的範疇,這也是近年來各大平台争相搶奪之地界。時至2021,微綜這一被炒了多年的内容産品,到底支棱起來沒?短綜藝有何“長處”?長、短視訊平台做微綜的思路又有何不同?
前短視訊時代,如《跑男來了》《歌手多看點》等老牌國綜的衍生綜藝,就已具備現今微綜藝的雛形,但業界并未形成統一的概念認知。
18年是“微綜藝”概念深入人心的元年。這一年。短視訊平台大爆發,人人拿起手機記錄日常的vlog興起,短視訊從純娛樂快感滿足向記錄多元社會生活進階,綜藝制作團隊與各視訊平台不謀而合地看到“新風口”,紛紛探索起短視訊載體的綜藝表達。
當年的微綜藝,一類圍繞明星ip做文章,優酷的《你好,是鹿晗嗎》、騰訊視訊的《婁藝潇遇到音樂劇》大有為粉絲“私人定制”的味道;另一類以紀錄、訪談等形态,或探讨人文曆史如西瓜視訊的《丹行線》《侶行》,或聚焦社會話題如b站的《可以跟你回家嗎》、酷燃視訊的《一封家書》等。
但從彼時至今,業界對微綜藝一直存有質疑。核心點在于,長綜藝兼具故事線、人物關系、戲劇沖突等屬性,叙事邏輯完備豐滿。但在時長限制下,被迫多以日常記錄、訪談為主的微綜藝,怎麼看都像是打着綜藝旗号的短視訊、vlog罷了。
不過,這其中也有些平台投入高額制作費用,嘗試用有限時長、體量進行長綜藝式表達,由全明星陣容演繹宮廷飲食樣态的《我在宮裡做廚師》就是其中翹楚。但這類節目往往高投入、低熱度,難出圈的節目使得招商甚為困難。
一來是微綜藝概念模糊,與短視訊、vlog的邊界難以劃清,二來是大制作微綜藝出圈難、出力不讨好,這都導緻微綜藝這一賽道始終沒能跑通穩定的盈利模式。
在當下2021年的節點再看微綜藝,犀牛君明顯察覺到各平台加碼該賽道的放緩,節目數量相比前兩年大為縮減,過往被标榜為微綜藝的内容形态(如明星直播)也很少再采用“微綜藝”标簽。在如此市場現狀下,騰訊視訊“小鮮綜”賽道的行業價值确實被凸顯了出來。
首先,《人間指南》《僅一日可戀》《大有可為的我》這幾檔節目,在制作精細度、成片質感上逼近優質長綜藝,不會讓觀衆産生過往“看綜藝如看短視訊和vlog”的觀感,而是切實地在享受一款精品文娛内容。
其次,三檔節目都呈現出“形式輕量、内容深度”的特點。因聚焦社會多元化議題,它能讓觀衆“下飯”看片時既能被娛樂,又能有獲得感,一邊笑一邊若有所思。
最後,這些節目都錨定了當下都市青年的精神需求,刺到了年輕人共通的情緒痛點,找到了與大衆共鳴的切口。如《僅一日可戀》正視婚戀焦慮、性别困境,《大有可為的我》提供關于身材焦慮的另類思考,都給觀衆帶去了處理相似日常問題的某些啟發。
通常而言,業界會認為,微綜藝的興起與短視訊時代公衆養成碎片式内容消費習慣有關,于是,由短視訊平台牽頭進行微綜藝制作似乎更為順理成章。
但騰訊視訊“小鮮綜”幾檔節目的熱度表現,似乎給市場傳遞了一個新信号,長視訊平台在制作短時長内容方面未必沒有優勢。
第一,長視訊平台常年與諸多國内頭部綜藝制作團隊合作,兩方合作默契度更高、制作經驗更豐富。因繼承了長綜藝制作基因,長視訊平台能確定微綜藝項目遵循着“綜藝思維”去推動,而不是短視訊拍攝思維。
犀牛君查閱資訊發現,小鮮綜三檔節目的制作,均由企鵝影視、騰訊自家的天相工作室與國内知名綜藝團隊聯合制作:《人間指南》由曾打造出“跑男系列”的原子娛樂參與制作;《僅一日可戀》的聯合制作方出現了果時傳媒,一家主導策劃過《侶行》《我是誰》《奇葩說先導片》的紀錄片頭部制作公司;《大有可為的我》的制作名單裡則看到了“後期界四虎”bkw,并由楊天真現所在的壹枝花參與聯合出品。
第二,因嚴格遵循精品長綜藝制作思路,主創們從選題、到拍攝、到後期都會以高标準把控内容,觀衆能感受到節目背後的導演思維、pd表達。這些節目之是以很懂得抓當下綜藝閱聽人的情緒痛點,往往是因為凝結了主創的深度思考在裡面,是謂主創的“作品”。
第三,長視訊平台可以集結平台最優質的藝人資源去跟微綜藝對接,頭部藝人對微綜藝傳播度的加持明顯。《僅一日可戀》《大有可為的我》之是以能獲得出圈級的熱度,節目方請到了騰訊綜藝長期合作的藝人楊笠、楊天真是很大的助推。
小鮮綜強勢而來,但這不代表短視訊平台做微綜藝的沒落。事實上,微綜藝的主力閱聽人仍習慣于短視訊的呈現方式,短視訊平台還是觀看微綜藝的主力入口。
一方面,因現今已有大量明星入駐短視訊平台釋出日常内容、與粉絲長期互動,由此衍生出來的明星微綜藝更具情感陪伴性,節目與粉絲的雙向互動感更強,而情感陪伴、強互動都可謂微綜藝最核心的價值。張亞東doulive音樂店鋪、林俊傑《咖啡調調》、劉德華出道四十周年直播都是經典案例。
另一方面,達人創作者還是短視訊平台的獨有優勢。一來,達人在平台海量的創作内容是微綜藝選題的重要靈感來源,二來,短視訊微綜藝可以将平台明星資源與達人資源關聯起來,打造嘉賓樣态更多元的創新内容。
騰訊視訊小鮮綜昭示了長視訊做精品微綜的無限可能,但依托于流量優勢、内容形态的近源性,短視訊平台目前打造起微綜藝ip更顯得心應手。如此看來,微綜界的“長短之争”,今後還将愈戰愈烈。
多重職業體驗、一日戀愛模拟、大碼女孩向前沖,騰訊視訊的這些小鮮綜之是以令我們眼前一亮,本質上還跟它找到了滿足觀衆新鮮感的選題有關。
過往的微綜藝情境設定單一,明星往往很難在鏡頭前放得開。而《人間指南》把場景搬到各種職業場所中,讓張顔齊和中國boy體驗各崗位工作,這一創意情境馬上就激發出了兩人的綜藝天賦,讓内容的可看性和趣味度大大增加。
這提醒了我們,微綜藝在題材選擇方面其實還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這方面,“韓綜pd之神”羅英錫就是個先行者,他圍繞《新西遊記》明星嘉賓們打造的個人專屬微綜其實都很值得國内學習。
羅pd的微綜藝宇宙裡,喝酒、砍價、煮泡面這些最日常卻有趣的小事都可被綜藝化表達,被他打造成《肩膀舞要跳到什麼時候啊》《協商王》《煮面男》三檔節目。
《肩膀舞要跳到什麼時候啊》選取的嘉賓是愛喝酒的曹圭賢,它證明了一個人如果對喝酒足夠愛,也能讓不愛喝酒的觀衆被感染;《協商王》裡,明星想要做消費者與品牌商家間的橋梁,幫助消費者砍價、投訴;《煮面男》邀請最愛吃拉面的姜虎東,帶領觀衆品遍全韓美味拉面館地圖。
由上述綜藝,我們可以得到啟發,明星微綜藝可挖掘出明星最具标志性的日常愛好,以此為載體充分展現明星們的個人魅力,作為綜藝pd有必要與明星深度溝通來做選題,這方面國内微綜藝制作方做得還不夠。
小鮮綜的精品化制作思路,或許是國内微綜藝破局的一大關鍵。但在此基礎上,現今微綜藝的娛樂性、與觀衆的互動性還不夠,以至于沒有充分發揮微綜藝更貼近觀衆的賽道優勢。羅pd的微綜藝曾利用平台優勢,與觀衆在社媒上開展“粉絲訂閱超過一百萬就送殷志源和李壽根去月球”的互動,借此衍生諸多笑料梗,國内的微綜藝或也可借鑒這種互動玩法。
綜上,在選題上抓取社會情緒之外,如何找到微綜藝相比于長綜藝的專屬内容優勢,找到日常生活的多元度、多題材去展現明星最生動、可愛、獨特氣質的一面,或是決定一檔微綜藝能否真正破圈的關鍵所在。
微綜藝的想象空間還遠未被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