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自華章出版社《node.js區塊鍊開發》一書中的第3章,第3.1節,作者:朱志文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前面兩章曾經說過,區塊鍊産品都是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的基礎就是p2p節點衆多,那麼如何吸引使用者加入網絡成為節點呢?又有哪些激勵機制呢?同時,開發的重點是讓多個節點維護一個資料庫,那麼如何決定寫入哪個節點?何時寫入?一旦寫入,又如何保證不被其他的節點更改(不可逆)呢?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可程式設計的利益轉移規則。談到共識機制,不得不說的是,程式設計開發這麼多年,我們嘗試過很多方法,試圖通過某種激勵手段提高使用者黏性以留住使用者。比如常見的積分機制、使用者等級等,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方式能與區塊鍊的共識機制相提并論。每一個區塊鍊産品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一個由利益驅動的自适應組織,這個組織的運作需要由共識機制來規範。
本章将回答“為什麼區塊鍊産品無須監管”,主要内容包括機制的作用、共識機制的種類、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億書的改進計劃。
“機制”一詞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動作原理,在社會學中可以表述為“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以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具體運作方式。”
我在工作中曾遇到過一位好上司,他非常公道正派,一切事情按規矩來辦,處理問題用制度說話。在他的上司下,整個部門的員工都富有激情、心無旁骛、專心工作,上級上司也非常認可,升職加薪是常有的事情,人人都能收獲滿滿。後來因為工作調整,我們很多人去了新部門,之後大家反映,再也沒有了當初的激情,因為工作不一定被認可,付出不一定有收獲。
類似的情況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最能直接反映一個社會、組織或部門當中機制的運作規律。在任何一個系統中,機制都起着基礎性的作用,左右着系統的發展和走向。在理想狀态下,良好的機制可以使一個社會系統接近于一個自适應系統(在外部條件發生不确定變化時,能自動地迅速做出正确的反應)。正常的生物機體(如人體)就具有這種機制和能力。
機制的建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對于區塊鍊産品而言,共識機制包含各種激勵制度和具體算法,比如交易費用、區塊獎勵等。機制的關鍵因素是人,評判一個機制的好壞,往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看看人參與和執行的積極性是否能夠持續。如果不能持續,那麼就預示着機制已經失敗,系統或産品也将消亡。
實際上,區塊鍊産品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個“無須監管的自适應經濟系統”。目前來看,支撐這個自适應經濟系統的機制,常用的有三種,它們分别是pow、pos和dpos,而且它們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的經濟模型。這些機制吸引人們參與其中,組成安全網絡,并有序的運作。從長期來看,它們各有優缺點。
下面就來看看這些機制的演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