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ode.js區塊鍊開發》——2.2 信用,決定着利益轉移的方向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出版社《node.js區塊鍊開發》一書中的第2章,第2.2節,作者:朱志文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與他人談起區塊鍊時,不止一次談到“信用”這個話題,每一次我都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第一次明确地談信用,起源于一個公司反複地聲明一件事情,但是除了聲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向公衆表明自己,反而越聲明越被動。于是,我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請盡早把你的信譽區塊鍊化》(見2.7節),其核心觀點是學習區塊鍊的處理方式積累個人或公司的信用。

這裡再次提及這個話題,原因是我在寫下前面部分的時候,突然發覺單純地講未來趨勢會如何沒有任何說服力,其中缺少潛在的源動力。另外,我經常說這樣一段話:

“……比特币價格××××元(×××美元)。為什麼一個憑空設計出來的加密貨币會如此受追捧?為什麼微軟、ibm等巨頭紛紛進入?為什麼嘗試了解比特币的技術人員,都會被深深吸引?它到底有什麼誘人之處?《node.js區塊鍊開發》正在嘗試回答這些問題。”

可當時,我還沒想過如何正面回答為什麼。今天我發現,在這裡回答應該是最好的時候。

我們什麼時候才會講到“信用”?什麼時候才會考查他人的“信用”?很顯然,就是準備與他人進行“交易”的時候。可以說,信用是交易的前提,沒有信用就沒有交易,有了信用才有可能交易。

經濟社會,就是一個信用社會。如果信用不在,那麼一切都将回歸物物交換,甚至是自給自足的原始社會。因為交易風險太大,人類保護自己利益(求生的本性)和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滿足的本性)的欲望,會促使人們放棄交易。是以,信用對于個人和企業而言同等重要。

信用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深入思考,安全、公開、可追溯,才是人類建立信任的基本要素。沒有人一見面就說“我信任你”的,也沒有人遮遮掩掩還能赢得他人信任的,這就是所謂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這裡隐含的意思就是,對于另一個人的信用,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心裡建立一個“區塊鍊”。一旦有交易往來,就會自覺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追溯),并對當下的交易進行風險評估。如果是重大交易,那麼這個人可能還要求助于第三方,通過他人的“區塊鍊”進一步進行認證。

人們沒有辦法一開始就信任你,是因為彼此“資訊不對稱”,沒有足夠資訊證明自己不會在你“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被犧牲掉”。

“資訊不對稱”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我的資訊,你不知道;二是,我的資訊,你知道但無法識别;三是,你知道我的資訊,也可以辨識,但是無法控制。

一些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認為,資訊不對稱造成了市場交易雙方的利益失衡,影響了社會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及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并且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法,但是仍然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比特币的出現,讓人們真正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為什麼說比特币會火,人人都覺得它有價值?是因為它可信(至少目前是)!為什麼它可信,是因為區塊鍊、加密技術和分布式網絡的組合,讓交易變得安全、公開、可追溯(基本原理參見1.4節的相關分析)。

是以,區塊鍊承載的就是信用,是一個不需要政府、銀行或财團抵押擔保的信用。如果沒有政府保障,法币将一文不值。如果沒有區塊鍊,比特币也将一文不值。這就是區塊鍊的價值所在,也是比特币和那些真正的加密貨币會火的根本原因。

換句話說,純粹程式設計實作的加密貨币可以讓“利益”按照設定的規則進行轉移(交易),最終的結局是人類紛紛參與其中,讓這個盤子越來越大。現在你所看到的比特币,就是這個結果,社會各界都預測比特币将死,可結果卻是越來越紅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