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線網絡:了解和應對網際網路環境下網絡互連所帶來的挑戰》——第1章 引言 1.1資料網絡與蜂窩網絡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出版社《無線網絡:了解和應對網際網路環境下網絡互連所帶來的挑戰》一書中的第1章,第1.1節,作者:(美)傑克l.伯班克(jack l. burbank)等著,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如果你從過去20年的低溫休眠狀态中突然醒來,你會發現自己淹沒于行動電話、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的個人計算機、平闆電腦、數字音樂播放器、電子書閱讀器、高清電視機、數位相機以及各種其他數位産品的資訊之中。在你沉睡的這些年裡,這些數位産品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親愛的讀者,歡迎來到資訊時代,一個能夠自由快速地傳播和擷取知識的時代,而這在過去幾乎是難以實作的。19世紀,人類從傳統工業時代進入工業革命時代,掀起了全球經濟和文化領域的變革浪潮。我們會發現自己所處的資訊時代正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經濟文化不斷變化的時代。“資訊為王”是我們這一代的新口号:如何擷取資訊,如何分享資訊以及如何保護資訊。

随着資訊技術的日益進步,各種多媒體應用越來越受歡迎,這使得寬帶接入的需求變得更具有挑戰性。為了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需拓展目前寬帶網絡的極限。與此同時,新的寬帶基礎設施需要部署在沒有有線寬帶基礎設施的開發中國家。

如今,無線網際網路對日常生活來說是那麼必不可少,以至于我們很難相信在20年前,無線網際網路還不存在這個事實。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無線網際網路技術開始飛速發展。在本書中,我們試圖對目前多樣化的無線網絡環境進行一個全面的概述,給那些對衆多無線網絡标準不熟悉的讀者提供一個很好的起點,也給那些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簡單進修或填補知識漏洞的機會。

在目前商業無線網絡環境下,主要的無線網絡标準大緻可以分為兩類:無線計算機網絡标準和蜂窩網絡标準。無線計算機網絡标準是從計算機網絡學科衍生而來。這些網絡的初衷是支援計算機通信和網際網路的接入。蜂窩網絡标準是從蜂窩電話學科衍生而來,它本屬于傳統的面向語音的領域。如今,随着計算機和移動通信裝置的融合,這兩種網絡标準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現在許多手機都含有一個或多個無線裝置與無線計算機網絡通信,例如,ieee 802.11(wi-fi)或藍牙。同樣,用于筆記型電腦的蜂窩資料數據機也已經存在超過了10年。2007年,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承認移動wimax(一種基于ieee的移動性增強的無線城域網标準)作為官方3g

(third generation)手機标準,使得兩者的差別變得更加模糊。在這之前,無線計算機網絡标準和蜂窩網絡标準的差別,更多的展現在曆史差異而非功能性上。然而,稍後我們将看到,曆史差異在這些标準發展到今天的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無線計算機網絡和蜂窩網絡的一個重要曆史差異在于它們對移動性的支援程度。早期的無線計算機網絡設計出來是為了給固定使用者和遊牧使用者使用。“遊牧”一詞指的是那些在會話之間可能會發生移動,但在與網絡通信過程中保持固定的終端。它跟移動終端不同,移動終端在通信一開始就可能會移動。另一方面,蜂窩網絡從設計之初就支援高移動性(例如,在行駛中的汽車上)。現代無線通信裝置已經向全面增強的移動性轉變。然而,今天的通信系統是在上一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經常延續使用上一代的設計政策。通過這種方式,現代科技的遺産(無線計算機網絡和蜂窩網絡)影響着移動性實作的方式和移動性支援的程度。

此外,随着這些标準間的互聯,無縫移動性的趨勢也在打破“無線計算機網絡”和“蜂窩網絡”技術的界限。使用者在家可以從藍牙切換到wi-fi網絡,出門在外又可以切換到2g/3g/4g相結合的蜂窩網絡。在此期間,使用者從來不會斷開連接配接(取決于實作方式),有可能都不會意識到網絡切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