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這首七絕,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之渙的詩作。
畎,quan,三聲,田間小溝。
棹,zhao,四聲,船槳。
詩題的“宴”字,說明這是一首離别送行詩。
離别總是傷感的,但整首詩卻看似寫景色之美,不着一個“愁”字,這就是此詩的高明之處。
“長堤”,離别地;“春水”,季節;“悠悠”,既指水流潺湲樣,也指離愁别緒悠悠。
畎入,順着田間溝渠放眼望去,我的憂思一同彙入漳河連綿不絕,濤濤而去。表面寫景,實則寄情。
這催命的船槳聲,聲聲擊打着脆弱的離别之心,我怕這一離去,載着這一船的惆怅,漸漸山長水闊,這桃花溪水都承載不了我滿滿的傷感。
最後一句與李清照的“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句可寫諸多的愁:離别,不舍,愛情,友誼,思念……甚至可以用作觥籌交錯的飯局散場之時,表達一下假裝不舍的做作。
可用之處甚多,也相當的文藝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