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 軟體測試價值提升之路》——2.3 面向企業商業成功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出版社《軟體測試價值提升之路》一書中的第2章,第2.3節,作者:楊曉慧編著,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判斷測試将要進行的實踐是否在創造新的價值,标準就是這個實踐對企業必然會關心的3個方面—品質、成本、效率,是否有幫助。測試需要從這個本質出發,看看自己的工作對品質、成本、效率的顯性貢獻,即以測試這一角色為主的貢獻在哪裡。這裡想強調“顯性”這兩個字,意味着不打算去擺弄那些通過複雜計算得到的資料,比如缺陷提前發現對成本的貢獻。在我的經驗中,通常研發或産品的上司并不會質疑這些資料,但是這些資料無法促使他們支援加大對測試的投資。

那麼,産品的上司最重視什麼呢?顯然是“企業的商業成功”。企業的商業成功,落實到研發體系,就是需要研發提升品質和效率,降低成本。測試團隊選擇做一項改進或者引進一種技術,首先就要确認所做的工作在研發品質、效率、成本上的目标。并且找到認可這個目标的“同盟軍”(指産品團隊中,願意投入這項工作的、測試以外的角色),否則很可能是測試内部的自娛自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rbt(基于風險的測試)的第一個應用項目,這原本是一個和研發整體效率非常密切的技術,但是部分産品在應用的時候隻強調了用于識别測試重點,結果市場代表、系統工程師、開發工程師都不願意參與到風險的識别中,使rbt流于形式,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認為,離線釋出的産品,可以考慮确定産品品質方面的目标,例如徹底杜絕某一類缺陷遺漏到客戶環境中等。線上釋出的産品,可以考慮确定成本方面的目标,例如,使用者問題快速地察覺、複現和修複,最大限度減少缺陷帶來的損失等。以快速釋出來搶占先機的産品,應該制訂效率方面的目标,例如使用rbt聚焦主要應用場景,縮短研發周期。

總之,創造測試的價值需要“比對新的業務要求,面向企業商業成功”,就是要測試在産品推出快、變化頻繁……的前提下,找到由測試角色主導來實作的、在品質、成本、效率上的“顯性”價值。以這些價值來帶動團隊能力的提升乃至個人的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