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烤全羊以前是新疆及内蒙古等地少數民族的傳統風味美食,以色、香、味、形俱全而聞名于世,可以說,它是最受歡迎的民族菜肴之一,也是華夏遊牧文明千年來的精華之一。通常去内蒙古旅遊,當地的族人都會用這道菜來招待比較重要的來客。因其美味及具有儀式感,近年來它作為北方美食文化代表已經傳遍全國,成為各地美食愛好者争相追捧的美食之一。
烤全羊好吃,但一般都是去專業的羊莊及農家樂吃,自己烤全羊的則相對較少。近段時間南方連日陰雨,朋友們都覺得無聊,于是便有一位名為屈楚潇(廣東潼南商會理事)的朋友在商會群邀請大家一起去他那兒烤全羊,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響應,他其實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用他的話說,生命在于折騰,于是立即從網上購買了烤架。
因為人多,便去市場現殺了一隻50多斤的山羊回來(18元一斤,不知道這價格在全國算便宜還是貴)。
将山羊剝皮,然後去掉羊頭及四隻腳,可以用來熬羊湯。
将山羊破開,把裡面的内髒、闆油都取掉。
用白酒、食用鹽調一些水,将山羊的全身刷一遍,主要是去味。
接着将山羊捆綁在烤架上面,用細鐵絲把幾個主要部位固定好。
搭建臨時烤竈,用石頭、磚頭皆可,我們用的是比較輕便的氣泡磚,下面墊上一層,防止把地面弄髒,側面圍了一圈則為了擋風。
這便是我們臨時搭建的烤竈,大家覺得還行吧?
市場上買的鋼碳,58元一箱,比網上價格貴不少,不過品質還可以,我們用瓦斯竈進行點火
碳火點燃後,将其放入臨時搭建的烤竈之中,開始慢慢烤,全程由一位有着豐富經驗的朋友彭露軍負責。
烤二十分鐘可以翻一面再接着烤
烤了一個小時左右,用刀片将山羊的四隻用刀劃一些口子,将裡面的血水放出來。
烤全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從下午二點多開始烤,一直到六點多才烤好,過程中要在羊的表面刷一些清水,以防烤焦及烤得太幹。
烤到後面,山羊的背上有一些看起來烤焦的地方,其實那沒有關系,那是因為背上有一層肥油,烤好的時候,輕輕一撕那一層黑的就掉了,裡面則是金黃色的羊肉。
羊肉要慢慢的烤,不能急火快烤,否則有可能外面已經烤焦了,裡面卻還沒有熟透
這個烤全羊的party原本計劃在樓頂的露天舉行,但因為下雨,是以屈楚潇臨時将他的一個倉庫騰出來作了一個party場地,買了不少的水果、蛋糕、壽司、酒水、炒飯、糖果、燒臘等。
四個小時後,烤全羊終于大攻告成,香氣撲鼻,最後刷上油,撒上調料(自己調的,主要有辣椒粉、孜然粉、白芝麻、花椒粉、鹽等)、蔥花等,就可以開始吃了。
最後點上蠟燭,開始我們的燭光晚聚,大家戴上手套,撕着羊肉、飲着紅酒,不亦樂乎
這樣的周末party非常有趣,也極其歡樂,渝帆全程用手機拍下了這組照片,與大家一起分享,你們學會了嗎?要不要買隻羊來試試,真的很巴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