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期雲遊姬寫了一篇關于日本忍者在電子遊戲内外的表現《【遊戲内外】隻狼裡能和武士拼刀的忍者,實際上并不存在》,應一些讀者的要求,今天與大家好好聊聊另一個在電子遊戲中比較常見的日本文化——武士。
與出身大多比較低賤的忍者階級不同,武士是舊日本時期的貴族。武士,日語為“さむらい”(samurai),漢字寫為“侍”。

公元七世紀,也就是日本的奈良時代,日本國内因為利益配置設定問題,各地時常爆發農民和奴隸反對奴隸主的起義,朝廷也是權臣當道,政治黑暗,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逼迫女皇退位完成叛亂以後,孝德天皇學習唐朝的制度,發起了大化改新,全盤唐化。
雖然經過改革日本解放了部分生産力,完善了統治制度,但是底層人民被剝削的本質并沒有被改變,經過時間的流逝,壓在底層勞動人民的稅收越來越重,地方借壓迫底層人民中飽私囊,一些地方領主開始崛起,而為了擴張勢力,這些人又開始不斷強化自己的私人武裝。
随着這些沖突越來越嚴重,日本各地叛亂又開始頻發,到了十世紀,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叛亂,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進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認,成了特權統治階級。
由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中央力量的薄弱,導緻日本“群雄并起”,直到德川幕府建立以前,日本本土的戰争基本沒怎麼停過,而打仗就需要依賴武士,是以武士階級成為了日本舊時代的絕對核心,這從日本掌握最高實權的不是天皇、而是将軍就可見一斑。
雖然許多遊戲作品裡都有武士這個形象,但是許多都隻借鑒了武士的表層,比如盔甲造型以及帥氣的武士刀,真正将武士與其文化核心完全展現出來的并不多,相比之下,即使是誕生于西方對日本武士傳統偏見之下的産物《對馬島之鬼》,其對武士這一文化的深層次探索都比許多遊戲要多得多。
但是《對馬島之鬼》中雖然對于日本現實中的武士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與還原,但是在許多地方還是添加了藝術層面的美化與一些西方人的刻闆印象,比如日本武士的“武士道”。
日本武士道确實強調了忠誠性,武士道精神最早起源于日本鐮倉幕府,後經過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不過武士道吸收的都是儒家、佛家的表面,并沒有學到思想内涵,其中一些不能滿足武士道的東西,都被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所補充。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幾個方面: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雖然要求挺多,但是許多日本武士根本做不到這些要求,比如武士道裡最為強調“忠誠性”,從1192年鐮倉幕府建立,到1603年德川建立江戶幕府,中間的幾百年由于叛亂,日本政權基本就沒怎麼穩定過。
日本武士道的忠誠性,很多時候也隻限于天皇,而且也沒有到中國所說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麼誇張。為了擁立天皇,日本武士推翻了德川幕府,結束了幕府時代,但是之後明治維新,武士的利益受損,為此武士又發起叛亂,結果遭到了政府鎮壓。
而在日本戰國時期,下克上到底有多常見,玩過一點《信長的野望》或者《戰國無雙》的玩家都知道,幕府将軍被織田信長下克上流放,最後遭手下明智光秀背叛,豐臣秀吉成了日本關白,德川家康下克上創立了德川幕府,甚至像武田信玄、齋藤義龍這種“父慈子孝”的事情也沒少發生,整個日本戰國史可以說就是背叛的曆史,與中國的宋朝被滅時10萬軍民跳海殉國相比,日本武士那點忠誠度實在是不夠看。
至于《對馬島之鬼》裡什麼“武士要保護平民”這種思想,更是子虛烏有,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武士為了測試自己的劍術以及刀劍的鋒利程度,經常會夜間在路上斬殺平民,而這種行為并不會得到懲罰。
黑澤明名作《七武士》裡就有說過,武士時常欺淩農民,燒毀他們的村莊,搶走他們的事物,淩辱他們的女人,敢反抗就殺掉他們,而農民則會成群結隊的襲擊落單的武士,也就是“野武士狩”。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之變以後就被農民當作野武士擊殺,德川家康在本能寺之變發生以後就因為擔心自己成為野武士狩的目标一度想過切腹追随信長,如果不是本多忠勝、服部半藏等一衆家臣的力保,後面的德川幕府根本就不會存在。
日本導演小林正樹執導的電影《切腹》,就以武士道裡最具代表性的“切腹”,對武士道精神進行了諷刺,毫不留情地批評了武士道文化的虛僞(具體内容可以看電影,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9.4,即使是1962年的片子,同樣值得一看)。
切腹可以說是日本武士道文化中的代表,然而奉行武士道精神而對中國發起侵略的日本戰犯們,卻鮮有切腹自盡以示忠誠的人,東京審判裡的28個甲級戰犯中,沒有人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擔當,甚至出現了大川周明這種通過裝瘋賣傻逃脫審判的人。
日本這些軍國主義分子所宣揚的武士道思想,本質上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實施侵略,這些東西他們自己都不信,但是卻通過給底下人洗腦的方式讓全國都陷入了戰争狂熱。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裡對日本的文化進行過一番研究,表示日本文化是一種恥感文化,為了洗刷恥辱,日本人甚至會采取自殺這種極端方式,不過從日本導演自己拍攝的關于諷刺武士道精神的電影、結合日本混亂的曆史、日本甲級戰犯在戰後的表現、以及現在日本的“躬匠精神”來看,武士道文化在日本遠沒有他們在作品裡表現的那麼普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