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志剛:男演員如何在越劇“女兒國”唱出一片天

作者:上觀新聞
趙志剛:男演員如何在越劇“女兒國”唱出一片天

2006年,越劇誕生百年之際,一場名為“越女争鋒”的電視挑戰賽喚起了越劇的青春活力。在近日舉行的“越女争鋒”更新版“越美中華——全國越劇青年演員大彙演”中,一批優秀的青年男小生讓觀衆感受到了越劇的新生力量。

在越劇的“女兒國”裡,男演員一直是特殊的存在。盡管男女合演已有60餘年的曆史,但男演員的越劇之路并不好走。對此,“越劇王子”趙志剛感受頗深。

趙志剛:男演員如何在越劇“女兒國”唱出一片天

(趙志剛演繹的《沙漠王子》,是許多戲迷心目中的經典)

【兩段“算命”,成就“越劇王子”】

8月10日,台風“利奇馬”來襲,大甯劇院裡卻幾乎座無虛席。“越美中華——全國越劇青年演員大彙演”新蕾組的晉級賽正在進行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兩百餘名青年越劇演員參加了這次大彙演,這既是面向觀衆的演出,也是競争激烈的比賽。他們中有的已經在越劇舞台嶄露頭角,也有一些是平時默默無聞的配角。

“希望青年演員們能練好基本功,把握好人物,不要因為參加比賽才努力練功,平時有多少積累,在舞台上就會有多少展現。觀衆的掌聲就是對你們最好的回報。”評委趙志剛的賽後點評博得了台下的陣陣掌聲。

沒有人比趙志剛更能體會台上青年演員們的心情了。1984年,21歲的他參加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彙演大獎賽,憑借《何文秀》《沙漠王子》等作品選段,摘得一等獎,他也是10位獲獎者中唯一的男演員。

在獲獎之前,趙志剛曾坐了多年的“冷闆凳”。剛進上海越劇院學館學習時,由于長相和嗓音皆不出衆,他被配置設定學老生。老師們在台上演出,他在樓上幫忙打追光,一面默默地學習老師們的唱腔。改學小生之後,他曾一度是c角,直到有一次a角和b角由于各種原因都無法上場,他才得到了第一次登台演大戲《追魚》的機會。1982年,在上海電視台舉辦的“越劇中青年演員電視流派演唱會”上,一曲《何文秀·桑園訪妻》讓趙志剛脫穎而出,他也正式拜“越劇皇帝”尹桂芳為師。

“作為一個男演員,我是幸運的,趕上了越劇發展的好時代。”趙志剛說。嶄露頭角後,當時的上海越劇院院長袁雪芬安排趙志剛主演尹派名劇《何文秀》,尹桂芳拖着病體親自輔導。接着,在袁雪芬的安排下,趙志剛認了兩位“姐姐”——著名越劇演員金采風和呂瑞英,并合作演出了《漢文皇後》和《花中君子》。1983年,趙志剛赴香港演出,觀衆鼓掌達30次之多。《何文秀》中的“算命”與《沙漠王子》中的“算命”,讓觀衆記住了這位“越劇王子”。

【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誤解】

有着113年曆史的越劇,在問世之初曾是清一色男演員的天下。上世紀40年代,女子越劇進入了全盛期,男班幾乎銷聲匿迹。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倡導下,男女合演劇逐漸出現在越劇舞台上。

上海越劇的第一代男演員中,就出了像史濟華、劉覺、張國華、沈嘉麟等一批為廣大越劇觀衆接受并喜愛的男演員,創作了一批男女合演的作品和大戲,為之後的男女合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代的陳文治、沈永明等一批男演員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并甘當人梯,為第三代男女合演的成功甘當鋪路石。如今,男女合演雖然已走過了逾一甲子的曆程,但要想在越劇的“女兒國”裡唱出一片天地,男演員們的路仍是艱難的。“當年袁雪芬老師在上越招學館生,我們74屆共有27個男小生,但最終在舞台上留下來并被記住的男小生不過兩三個。”趙志剛說。現在全國隻有浙江越劇團、上海越劇院一團兩個男女合演團。

做越劇男演員,要耐得住寂寞,還要忍得了誤解。趙志剛清楚地記得在1984年電視彙演大獎賽頒獎晚會的前夜,他被幾十個戲迷“圍攻”:“男人唱什麼越劇?真是娘娘腔……”

成名之後的趙志剛獲得了諸多贊譽,但也有人說:你唱得再好,最多也就是“尹桂芳第二”。如何在傳承尹派的基礎上走出對女子唱腔的模仿,成了趙志剛面臨的難題。

在排演《雙槍陸文龍》《瘋人院之戀》《王子複仇記》《楊乃武》《家》等男女合演劇目時,趙志剛與導演組、唱腔設計者、作曲者一起,有意識地針對男演員的聲腔特點,在保持尹派韻味的基礎上,探索一條适合男女合演、适合趙志剛的聲腔發展之路。經三十餘年的努力,逐漸形成了不離尹派本體的“趙氏唱腔”。

“越劇王子”還不滿足于探索新唱腔。2002年,趙志剛大膽嘗試把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改編為越劇,吸引了一批年輕觀衆。在此後的3年時間裡,他又接連參與創排了5部大戲:《被隔離的春天》《千古情怨》《家》《趙氏孤兒》《藜齋殘夢》等。決定排越劇《趙氏孤兒》時,反對聲不少:越劇曆來擅長于表現才子佳人,如何表現鐵肩擔道義?趙志剛的再度冒險證明了柔美纏綿的越劇也可以演好充滿陽剛之氣、表現人間大愛的《趙氏孤兒》。

近年來,成立“趙氏工坊”工作室的趙志剛又嘗試将越劇與清唱劇、音樂劇、話劇等藝術形式結合,他始終在探尋一條适合男女合演的越劇之路。

趙志剛:男演員如何在越劇“女兒國”唱出一片天

(越劇清唱劇《紅樓夢》)

【對話】

越劇男演員要成功為什麼這麼難

上觀:您在對參賽演員的點評中很強調基本功的問題。越劇演員應該掌握哪些“看家本領”?

趙志剛:袁雪芬院長曾經說過,越劇有兩位“奶娘”,一是話劇,二是昆曲。話劇的寫實、昆曲的寫意造就了越劇。越劇的流派是以唱腔為最大特色的,特别是在上海這個“大碼頭”,觀衆就認你唱得好不好。在這次比賽中,我發現有些青年演員在甩水袖、甩發等技巧上下了不少功夫,反而在唱腔與表演上投入不夠,削弱了對人物的刻畫。傅全香當年演《情探》,哪裡有這麼多技巧?觀衆之是以認可她,是因為她把人物塑造得好。當然傅老師當年也向川劇陽友鶴等老師學習了很多川劇技巧,技巧是用來幫助人物塑造、豐富人物的,多向其他劇種和藝術門類學習對越劇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技巧最終要為塑造人物服務。

記得我入越劇之門時學的是老生,《明月重圓夜》中的“一見女兒如此樣”就是徐天紅老師所教;進學館第一堂的念白課乃是周寶奎老師所教;陸派的《珍珠塔·前見姑》 “我隻道骨肉總有骨肉情”的唱腔乃陸錦花老師所教;當然還有尹桂芳老師近二十年的言傳身教;我記得陳鈞老師在我演《何文秀》大戲前開嗓的時候,要求我先練範派的《梁祝·回十八》,等我把聲音徹底打開了,再唱《何文秀》就很輕松。我想名師們的指點,對我後來的咬字、念白、唱腔、表演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越劇演員要向話劇學習,把人物塑造放在首位,同時更要用戲曲的唱和念來征服觀衆。“千斤念白四兩唱”,現在有些青年演員之是以在唱腔上還不夠成熟,其實跟念白功夫不紮實有關。念不好,就一定唱不好。是以對越劇演員來說,念白和唱都很重要,嘴皮子是不是溜、請教過多少老師、學過多少流派,都決定了他在舞台上的表現。

上觀:與平劇、昆曲等劇種相比,越劇的流派非常多樣,我發現您在評價青年演員時也非常注重他對流派的呈現。

趙志剛:是的,越劇發展到現在被觀衆所承認與喜愛的流派有十多個,包括袁派、範派、尹派、傅派、徐派、王派、戚派、畢派、呂派、金派等等。但我這次聽一些青年演員的演唱,從唱腔和念白中很難聽出他唱的是什麼派。而那些将流派特點繼承較好的演員,則會收獲台下觀衆熱烈的掌聲。我認為,流派既要繼承和保留,也要不斷地流動和發展。

上觀:越劇的男女合演之路已經走過了60餘年的曆程,今年又是上海越劇院男女合演團建團60周年,但優秀的男小生依然是舞台上的稀缺品,越劇男演員的成功為什麼這麼難?

趙志剛:越劇男演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男演員沒有可比性。觀衆們熟知的越劇流派全都是由女性演員創造的,作為一個男演員,在學習女性流派宗師的作品和唱腔的同時,怎樣既發揮男性的特長,又讓喜愛流派的觀衆能夠接受,是他成功與否的關鍵。

在這次的“越美中華”比賽中,上海越劇院的張楊凱南、馮軍,浙江越劇團的王炜佳、潘凱成等一批青年男小生脫穎而出,他們将來的路能否走得長遠,還需要越劇院團為他們打造既适合他們個人特色、又能為觀衆所接受的符合時代審美的作品。

上觀:有人認為男小生适合演現代戲,而女小生更适合演傳統劇目,您怎麼看待男女合演與女子越劇的關系?

趙志剛:男女合演和女子越劇本就應該兩條腿走路,在題材上大膽創新與開拓,男女合演的路子應當更寬。我覺得男演員在舞台上可以充分發揮他的張力和爆發力,但是越劇特有的細膩、柔情也不能丢。傳統劇目也必須要演,男演員并不是隻能演現代戲。隻有先唱好經典劇目,才會自帶儒雅的氣質,此時再去演現代劇目,就能更好地表達屬于越劇特有的味道。

像《紅樓夢》《梁祝》《西廂記》這些經典劇目,女演員在舞台呈現上肯定會更唯美,但男演員也可以演出自己的特色。比如《紅樓夢》這樣的題材,我就演過和方亞芬合作的交響版、和陳湜合作的清唱劇版以及實驗劇《鏡像紅樓》,不同角度的創新就會有不同的舞台呈現。

男女合演應該繼承經典、不忘傳統,同時更多地創作反映當代人生活的作品,跟時代接軌,把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有機結合,在出人出戲上下足功夫,這樣才能不辜負時代對我們的要求。

(題圖由比賽主辦方提供)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陳俊珺 題圖來源:主辦方 提供 圖檔編輯:邵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