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這個2020年,萬物皆可直播 人人皆可帶貨,各種體育賽事的停擺讓一些體育人也加入到了直播帶貨的行列中。
「體育人帶貨」和「帶體育的貨」之間,是體育人的帶貨能力不如流量明星?還是體育用品不适合做直播帶貨?
假如登陸nba的姚明放到今天,他會有李佳琦、薇娅那樣的頂級流量嗎?
體育明星直播帶貨,衡量的标準不止是銷量,百萬人流的停留時間亦可換算為廣告價值,譬如「馬布裡」直播賣球衣。同理,老羅直播是否也是如此呢?
「直播帶貨」與「價格」相關,與「人」相關,大家需要價格實惠、便宜、成本效益高的商品,需要能說會道、與我互動的主播。
體育用品對于多少人來說算得上是「剛需」呢?
消費與生産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在一個瘋狂消費的氛圍中,「賣賣賣」「買買買」就一定對了嗎?
在這個時代,商品的「本質」到底是「價值」還是「便宜的價格」。
【本期嘉賓】
體育評論員、《最體育》總編 顔曉華
财經專家、球迷 呂健中
您還在騰訊視訊搜尋“超級顔論”,在喜馬拉雅、蜻蜓fm、蘋果播客(podcast)搜尋并訂閱“超級顔論(第八季)”,或者在新浪微網誌關注@超級顔論 ,都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最新的節目資訊。
多項資料源引《2020:體育直播帶貨元年》原創「eco氪體」體育産業生态圈
一定記得,每周五的早上,《超級顔論》和你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