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華李天牛的形态特征、發生規律及關鍵防治技術

山華李天牛的形态特征、發生規律及關鍵防治技術

1 形态特征

1.1 成蟲 身體呈長圓筒形,體前端擴充成圓形,似頭狀,頭部靈活,背部略扁,有一對特長的觸角,觸角着生在額的突起上,長度超過身體的1/2;爪通常呈單齒式,少數呈附齒式;口器适于咀嚼;體色多樣,多呈棕褐色,有時為雜色和鮮豔色,或與樹幹顔色相似,具有隐匿和保護的作用;中胸背闆常具發音器,可以前胸與中胸的摩擦而發出“吱吱”的聲音。

1.2 卵 形狀根據種類不同而具有差異,一般為長卵形,有時較闊呈圓柱形、橢圓形或卵形、梭形、扁圓形;顔色為白色,長度一般在0.5 ~ 5.0 mm[[吉山花瑤]]。

1.3 幼蟲 顔色為淡黃或白色,體粗肥,呈長筒狀,少數體細長;頭部黃色或棕色,緊縮入前胸中;觸角微小,僅有2節或3 節;大颚發達,前胸背闆兩側和中央有條紋;胸足根據種類不同有的發達,有的微小甚至出現退化。

1.4 蛹 裸蛹,身體各部分節明顯,形狀比例與成蟲相似,觸角卷曲于身體的四周,蛹色為乳白色或黃色,通常位于蛹室内。

2 為害症狀

天牛可從幼蟲開始為害到成蟲期,以幼蟲期為害最為嚴重。幼蟲先在樹皮下蛀食,為害至第2 年,待蟲體長大後蛀入木質部為害。山華李被天牛為害後,果木樹幹與樹枝表面會出現蛀孔和傷痕,随着幼蟲不斷生長,蛀孔逐漸加深,直至枝幹中心,蛀孔外堆有紅褐色鋸末狀或鋸屑狀蟲糞和木屑,有時還會出現樹汁流出的現象。天牛為害山華李果木後,會造成樹中空心,阻礙了樹液流通,使樹勢衰弱。這會導緻山華李産量出現下降,果實變小,營養價值降低,使得山華李的經濟價值受到較大的損傷。

3 發生規律

3.1 生活習性 成蟲一般出現在每年的5-7 月,雄蟲要早于雌蟲。7-8 月開始産卵,産卵時對光度和溫度有一定的需求,偏向光度較大的地區,溫度以21 ℃左右為佳[5]。成蟲先在山華李果木樹幹和樹枝上咬出一個傷痕,然後把卵産入其中。卵約經過2 周,即可孵化成為幼蟲,幼蟲剛出生時先在樹皮下活動,通過蛀蝕果木來擷取營養,待幼蟲深入果木内部,會在果木内築成較寬的坑穴,作為蛹室,兩端通過木屑封閉,在此化蛹,蛹期長10 ~ 30 d。成蟲羽化後會從羽化孔爬出,白天采食和交尾,傍晚産卵,壽命一般在10 ~ 30 d。天牛主要采食山華李果木的嫩樹皮、嫩枝、葉子、枝幹、樹汁和果實等,王健等[8] 通過在伐倒健康、無病的馬尾松上進行松褐天牛蛀食性試驗,發現每隻雌性松褐天牛繁殖的幼蟲數為3.0 ~ 28.0 頭,平均為12.3 頭,皮下組織被取食破壞率為3.0% ~ 85.0%,平均為25.6%。這些資料表明天牛是通過采食林木補充自身營養并繁殖後代的,會對林木種植造成嚴重的損害。

3.2 發生世代 天牛的發生世代根據地區而異,有一年完成1或2 代的,也有2 ~ 5 a 完成一代的,有報道浙江、江西等省區天牛2 a 發生一代或3 a 發生一代。同一品種根據地域不同存在較大差異,在廣東地區一般一年發生一代,為害期長達6個月。徐潔蓮等研究發現,廣東地區天牛蛹期一般為4-5月,成蟲期為5-7 月,卵期為7-8 月,幼蟲期為8 月- 次年4月。幼蟲期可達8 個月,為害期長達五六個月。天牛一般以幼

蟲或以秋季羽化出的成蟲越冬,少量以蛹越冬。

3.3 産卵方式 天牛種類繁多,産卵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但是,幾乎所有的天牛都會在産卵前後産生分泌物用來建造卵室進而保護卵。一般,天牛産卵主要有2 種方式,一種是具有刻槽産卵的生活習性,雌蟲産前先用上颚咬破樹皮,然後用産卵管插入其中,每孔産一粒,也有産多粒的。雌蟲産完卵後會分泌一種呈透明膠狀的黏液用于封蓋産卵孔,這種分泌物能很好地保護卵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另一種産卵方式是不咬孔,而是直接在樹皮縫隙用産卵管産卵。在少數情況下,也會産在枝幹光滑部分。采用這種産卵方式的天牛一般在産卵前後2 次排出分泌物,顔色一般為草綠色,可能與卵的隐蔽有關。

3.4 為害情況

3.4.1 發生情況調查

3.4.1.1 調查時間與地點 2013-2016 年在江華縣濤圩鎮牛牯嶺山華李果園對山華李天牛蟲害情況進行調查。

3.4.1.2 調查對象 樹齡為7 ~ 20 a,品種為山華李。

3.4.1.3 調查方法 整個果園按照隔行隔株的方法進行取樣調查。分别調查每株山華李果樹上天牛種類及數量,越冬天牛數量,通過觀察天牛蟲道、刻槽及卵的情況判斷果樹是否有天牛寄生,最後計算出天牛為害率和孵化率。

4 緻災原因分析

4.1 天牛幼蟲生活隐蔽 由于天牛的生活習性導緻天牛幼蟲具有較高的隐蔽性,并且其幼蟲期很長,使得山華李種植人員對天牛幼蟲不是十分了解,也不能在看見幼蟲糞便時立即分辨,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4.2 專業人員少 從事農牧行業的專業人才數量稀少,并且主要是科研院所、高校學者等,由于自身精力和工作環境的限制,雖然他們掌握了先進的技術和前沿的知識,仍然無法将經驗和技術及時教授給一線的果農,存在着滞後性。當蟲害發生時,果農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而無法辨識,而擁有相關知識的專業人才由于不能及時掌握蟲害情況而無法準确判斷情況,是以造成蟲害發生時不能及時防治。

4.3 知識老化零散 目前,果農掌握的天牛知識大多來自科

技圖書、個人經驗,比較老化、零散,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是以很難在出現新的情況時及時應對,不能适應目前的工作

需要。是以,當蟲害發生時,缺乏系統知識體系的果農無法

作出正确的判斷,進而導緻蟲害進一步擴大,造成不可挽回

的經濟損失。

5 關鍵防治技術

5.1 生物防治法 天牛資訊素包括性資訊素、寄主資訊素、

異種資訊素、忌避資訊素和産卵幹擾素,由于天牛具有活動

隐蔽、分散危害的特點,是以采用正常防治方式具有較大的

局限性,而利用資訊素進行防治則具有專一性強、污染小和

不易産生耐藥性等優點[13]。對于成蟲不補充營養、具備長距

離性資訊素的天牛,可以集中釋放性資訊素來引誘天牛。對

于處于生殖階段的成蟲,可以利用産卵引誘資訊素來引誘天

牛。對于需要補充營養的天牛成蟲,可以利用取食引誘資訊

素來引誘天牛。為了提高資訊素引誘的效率,也可以使用複

合資訊素。有報道表明,将引誘劑和天牛病原微生物複合使

用能提高防治效果。

5.2 農業防治法 通過野外調查和室内人工飼養試驗,人們發現天牛成蟲更加偏好苦楝樹和銀糖槭[14,15]。是以,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可以将這兩種樹作為餌樹引誘天牛,苦楝樹可在200 m 以外的距離對天牛産生引誘效果。一般誘餌樹可以種植在通風向陽的林道旁,距離山華李要有一定的距離。此外,天牛不僅對某些林木具有偏好性,對另外一種樹木還具有明顯的厭惡性。研究發現,天牛對樟樹産生的茨酮具有強烈的厭惡性,這種由樟樹産生的天然物質對天牛成蟲有趨避、熏殺和觸殺的作用,是以也可以在山華李種植林内隔一定距離栽植樟樹進行驅蟲。将兩者結合,在山華李林内種植樟樹以驅蟲,在林外一定距離處栽植苦楝樹或銀糖槭以誘殺天牛,能取得更加良好的防治效果。采用這種方式,簡單經濟,不會造成生物污染,并且效果顯著。

5.3 實體防治法 對于山華李天牛蟲害,最直接的防治方式是直接捕捉成蟲,殺滅幼蟲,清除卵塊。每年5-7 月是成蟲出現的盛期,根據成蟲的生活習性,可以進行人工捕捉。對于幼蟲,可在白天檢查樹幹,發現幼蟲糞便時,及時用細鐵絲等工具殺死幼蟲,也可以選用浸有敵敵畏的棉花,塞住蛀道,或直接将加水稀釋後的敵敵畏用注射器直接注入蛀道内,最後用泥巴封死蟲口。對于那些産卵部位低的蟲卵,可以人工敲擊産卵疤痕,殺死蟲卵和小幼蟲,但是敲擊力度不可過大,防止損傷果木;也可用石灰、硫磺粉、水按照10 ∶ 1 ∶ 40的比例混合成石硫合劑刷白樹幹。直接防治法的優點是見效快、時間短,但是需要的人力較多。

5.4 化學防治法 傳統的防治方法對于山華李天牛蟲害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是以可以采用新型天牛毒簽的方式。毒簽是将金屬磷化物和氧化劑等化學物質混合而成的新型蟲道熏殺劑,使用時将毒簽插入新鮮的蟲孔中,每孔1 簽,害蟲死亡率可達90% 以上。此方法操作簡單,使用友善,但是毒簽價格較高,儲存不易,是以适合短期臨時使用。

山華李又稱三華李,屬于薔薇科,是中國李屬的一種,因其最早在廣東省翁源縣三華鎮種植而得名山華李被譽為“李中之王”和“嶺南十大佳果”。由于其汁多味美、氣味芳香、肉質輕脆、酸甜适中和口感豐富,含碳水化合物11.9%,果酸0.6% ~ 2.0%,蛋白質0.7%,維生素e 含量豐富,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備受顧客喜愛,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山華李天牛的形态特征、發生規律及關鍵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