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王煜)這個秋天,24歲的天津男生劉敬德很忙。作為聯合國新聞中心的一名實習生,他參與編寫了《聯合國年鑒》提綱,也是以在國内成為“網紅”。
劉敬德是四川大學對外漢語專業2016屆畢業生,後赴英國留學。今年3月,通過履歷篩選和面試後,他進入聯合國總部實習。期間,他承擔了《聯合國年鑒》部分章節的提綱撰寫,以及《聯合國概況》中文譯本的審校工作,并是以獲得所在部門的褒獎。接受采訪時,劉敬德稱,在聯合國實習極大拓寬了視野,未來希望做一名國際新聞記者。
“面試總體不是很難”
新京報:通過什麼管道獲得實習的資訊?
劉敬德:在聯合國官網上有實習生招募的公告,因為跟我的專業相關,就會比較關注。在今年2月份左右,通過聯合國官網上的網申系統進行了申請,然後在網上送出就可以了。
新京報:提出申請時需要填寫哪些内容?
劉敬德:網申系統跟企業校招系統有些類似,都要填寫學習經曆,還要過往的實習工作經曆。在最後還需要做一個陳述,就是你為什麼想申請這個職位,你的哪些能力與所申請的職位比對。還要填寫相關的語言經曆,因為在聯合國日常的工作語言中,應用最多的還是英語。
新京報:填寫申請材料後,什麼時候收到回複?
劉敬德:申請材料送出後10天左右收到一份郵件确認,再過大概一個星期後,我收到一個越洋電話,來電者是聯合國一名事務官,對我進行了一個電話面試,後來才知道,打電話的人就是我日後的部門主管。
新京報:電話面試會問些什麼内容?
劉敬德:第一個是結合網申系統裡提到的實習經曆,再詳細解釋下,這一部分主要是考察英語闡釋能力;第二部分是結合具體的實習崗位考察工作能力,比如我申請的崗位更多需要從事編審工作,就會問我有沒有做過文案翻譯、有沒有做過校對,順便考察我的研究能力,以及查找搜集資料和總結概括能力;第三部分就是自由問答了,我問了一些更加具體的事情,比如工作時間。其實整個面試,如果對熱點國際新聞比較了解,總體上不是很難。
新京報: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實習,生活上的問題怎麼解決?
劉敬德:4月份定下實習,然後辦簽證,再飛到紐約。到了之後,我有幾個在紐約的大學同學提供了很大幫助,包括解決了住宿的問題,我下班後就負責做飯,沒有太為生活上的事情操心過,可以專心實習。
“想做一名國際新聞記者”
新京報:實習期間承擔了哪些工作?
劉敬德:實習的部門在聯合國新聞中心,部門主要承擔聯合國的新聞釋出、社交媒體賬号營運和一些聯合國出版物的編審工作。我是6月初來到紐約的,一共實習3個多月,期間做了《聯合國年鑒》前面幾個章節的提綱撰寫,還有《聯合國概況》中文譯本的審校。
新京報:《聯合國年鑒》是什麼性質的檔案?
劉敬德:可以說是聯合國的百科全書,
比如一年間聯合國的活動、聯合國系統以及相關機構的資訊,還有一些決議,都會收錄在裡面。我做了一部分提綱撰寫,每天都要查詢大量的檔案。
新京報:在聯合國實習的工作節奏怎麼樣?
劉敬德:一搬是朝九晚五,很少有加班。不過我在實習結束前,手頭的編寫工作還沒有完成,我覺得作為自己承接的工作,應該有始有終,于是我主動留下來加了幾天班。現在這本年鑒應該是已經出版了。
新京報:與在國内相比,在聯合國實習有什麼不一樣?
劉敬德:工作上就是工作語言和工作環境差別,氛圍比較國際化,但是一開始語言上有一個适應期。聯合國是一個國際協調機構,這樣的實習對視野的開闊很有幫助,學到的不是具體的翻譯或者什麼工作,而是一種内化的累積。再一個,作為實習生的福利,我們可以去旁聽一些非機密的國際會議,甚至可以推門就進,見到了很多各國的進階官員,也見識了一些國際決議的決策過程。
新京報:未來有考慮過從事這一方面的工作?
劉敬德:在聯合國實習,我比較驕傲的是完成了應做的工作、接受新的挑戰,并且抓住了能夠參與的、能夠體驗的機會,比如參加了各種活動。我對國際政治和國際新聞比較感興趣,未來可能想做一名國際新聞的記者,能夠去世界各地走走看看,保持對國際政治的敏感度。